泉边少年

注册日期:2025-03-31
访问总量:1281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葱葱少年之恋 大结局 (第三章---3)


发表时间:+-

1984320 学校走廊

高考前的紧张压抑气氛笼罩着整个校园。下午放学后,小平和班主任聊过之后从教师办公室出来,确定要报考北大。转过自行车棚拐角时,突然听到一阵压抑的抽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徐慧蜷缩在楼梯间的角落里,肩膀微微颤抖。

"徐慧?"小平轻声唤道。

徐慧猛地抬头,脸上满是泪痕。看到小平,他慌忙擦去眼泪,试图站起来,却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小平赶紧上前扶住他。

"怎么了?不舒服吗"小平担忧地问。

徐慧摇摇头,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小平这才注意到他手中紧握着一封信,信封已经被揉皱。

"海鹰...他..."徐慧的声音支离破碎。

小平的心一沉:"海鹰怎么了?"

徐慧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住情绪:"他...他给我写了封信,说我们不能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来往了。他说高考在即,要专心学习..."

小平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确实是海鹰的字迹,措辞礼貌而疏远,与平日里的海鹰判若两人。信中没有提及任何具体原因,只是强调"为了各自的未来",需要"保持距离"。

"我不明白,"徐慧的声音轻得像羽毛,"昨天我们还...他还..."

小平看着徐慧泛红的眼睛,突然明白了什么。也许海鹰终于意识到他们之间关系的危险性,也许他害怕了,退缩了......也许,他只是厌倦了。 没有不会厌倦的关系呀!

"他可能只是压力太大,"小平干巴巴地安慰道,"高考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徐慧摇摇头,眼中流露出绝望:"不,不会的。他看我的眼神已经不一样了...就像看一个生人。"

小平不知该如何回应。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徐慧迅速擦干眼泪,将信塞进口袋。

"谢谢,"他低声说,"别告诉别人...。"

小平点点头,看着徐慧挺直腰背走向教室,背影孤独而倔强。那一刻,他突然很想找到海鹰,当面质问他的决定。

但最终,他什么也没做——这毕竟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事,而海鹰,早已将自己排除在外。


1984630 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在学校的礼堂举行。六月的济南已经热得像蒸笼,但学生们依然整齐地穿着长袖校服,汗流浃背地坐在硬板凳上听校长结结巴巴的讲话。

小平作为班长,需要上台领取班级的毕业证书。当他从校长手中接过证书转身时,目光不自觉地扫过台下。海鹰坐在男生区域的最后一排,面无表情地鼓掌;而徐慧则坐在女生区域旁边——因为班级人数为单数,他总是一个人坐——低着头,似乎对台上的一切毫无兴趣。

典礼结束后,同学们互相签名留念,交换联系方式。小平站在角落里,看着海鹰被一群同学围住,笑容灿烂如常,仿佛那封绝情的信从未发生过,小平人不太相信那封信是海鹰写的,可不是海鹰,还能是谁呢?徐慧则早早离开了礼堂,没有和任何人道别。

"班长,签个名吧。"海鹰突然出现在小平面前,递过一本纪念册。

小平接过笔,在指定页签下自己的名字。他本想写些祝福的话,但最终只留下了干巴巴的"为了祖国奋斗!祝前程似锦"四个字。

"谢谢你这几年的帮助,"海鹰接过纪念册,语气客套得像个陌生人,"听说你报了北大?"

小平点点头:"你呢?"

"山东师范学院,新闻系。" 海鹰笑了笑,"我爸的意思。"

一阵尴尬的沉默。曾经无话不谈的两人,如今却找不到共同话题。

"徐慧。。。。报了哪里?"小平终于问出口。

海鹰的表情瞬间冷了下来:"不知道,没问。"

这个明显的谎言刺痛了小平。他想质问海鹰那封信的事,想问他为什么要那样伤害徐慧,想问他是否还记得大明湖畔的约定...但最终,他只是点了点头。

"祝你考个好成绩。"小平说,声音干涩。

"你也是。"海鹰转身离开,背影挺拔而疏远。

就这样,陈小平和李海鹰高中时代的最后一面,乃至人生的最后一面,在客套和冷漠中完成。小平站在礼堂门口,看着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离开,突然意识到那个曾经形影不离的三人组,如今已经分崩离析。他的心好像被什么堵住,竭尽全力才能够呼吸而不至于死去。


**********

198591 北京大学宿舍

大学校园里的梧桐树开始泛黄。小平坐在宿舍窗前,读着一封刚收到的信。信封上的字迹熟悉又陌生——是海鹰的。

一年多没有联系,这封信来得突然。小平小心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两页密密麻麻的信纸。

"亲爱的小平:
你好吗!
突然写信给你,希望没有打扰。这一年多来,我常常想起高中时光,想起我们三个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大学生活很充实,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信中海鹰详细描述了他的大学生活——新闻系的繁重课业,参加的足球比赛,暑假的实习经历...字里行间透着熟悉的活力和热情。但在最后一段,笔调突然变得沉重:

"...有时候我会想起徐慧。你知道吗,他落榜了,我去打听过,说他在一家街道印刷厂当工人。我试图联系他,但他不见我。我常常想,如果当初我没有写那封信,事情会不会不一样?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约定吗?九年后的今天,我会在那里等你们,不管你们来不来。
你永远的朋友,
海鹰"

小平读完信,眼眶已经湿润。一年来北京的生活帮他好不容易甩掉的窒息感,霎那间又回到了心中。他望向窗外,秋日的阳光依然明媚,却照不进他心中那个空缺的角落----那个空缺是无以名状的,又是不可救药的,无药可医。他拿出日记本,将信小心地夹在里面,然后翻开新的一页,却不知该写些什么。

最终,他只写下了一行符号:HY……


20151225日,Palo Alto, 斯坦福大学办公室

窗外的加州阳光日复一日的灿烂着,棕榈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陈小平教授站在窗前,手里握着一封泛黄的信。三十年过去,他的鬓角已经斑白,眼角爬上了细密的皱纹,剩下的,只有那双依然清澈如初的眼睛。

办公桌上摊开着回国寻人的资料。这次利用赴上海学术交流的机会,他试图寻找海鹰和徐慧的下落,但收获寥寥。当年没有手机,同学们联系并不经常。海鹰毕业后进入《聊城日报》社工作,90年代初下海经商,去了深圳,之后便杳无音信。

而徐慧的命运则异常坎坷——1990年因"流氓罪"被判劳教十年,出来后没有工作,辗转打工,最后在大明湖东门前开了家煎饼果子摊,却在五年前因为和路人因为一两块钱起了冲突摔倒,后脑勺受伤,最后不治离世。

小平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十七岁的徐慧弹钢琴的样子: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他身上,美得像一幅暖色调的油画。而现在,那幅画永远定格在了记忆中,再也不会更新,连一点让小平看他老去的权利都剥夺的一干二净。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国内老同学的微信电话。

"高大炮,还没有海鹰的消息吗?"小平问道。

"班长,"电话那头的山东话叹了口气,"我问了所有能问的人,他和咱班班花袁奇芝结婚又离婚,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有人说他从深圳可能移民了,也有人说在南方见过他...但都不确定。"

"我知道了,谢谢。"小平挂断电话,目光落在墙上的日历上——12月25日,他的生日,也是徐慧的生日。

整个校园空荡荡的,因为圣诞假,几乎没有什么人。窗外,Palo Alto小城的阳光依然灿烂。“妈的也不下点雨”,小平心里骂着。他的心已经飞越太平洋,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个飘雪的冬日,三个少年在湖心亭许下的约定。如今,他依旧,亭子依旧,只是人已逝,人成空。

小平拿起外套,决定去校园里走走。路过一个大窗户,他看到自己——那个羞涩倔强的少年早已不在,只剩下一个带着啤酒肚的教授。

"十年后,大明湖畔,不见不散。"他轻声对自己说,嘴角勾起一个苦涩的微笑。

走出办公室,加州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他身上,温暖而刺眼。小平眯起眼睛,恍惚间仿佛看到十七岁的海鹰站在操场尽头对他挥手,笑容灿烂如初。他打开钱包,翻出一个泛黄的几近破碎的纸条,上面写着:“班长,今天早自习我偷偷瞄了你17次,我要向你学习”。

加州的阳光是那么刺眼,小平抬起头,眯起眼睛,让湿湿的东西自己消失。。。。

这时电话响起,小平接起电话,传来一个刚变声少年的声音:“Dad, my party is at 5pm, don’t be late to drive me there !”

[全文完]


浏览(682)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