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7: 1-25>
【士7: 1-25】【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在士师记第七章中记载了,基甸击败米甸人的事迹。首先,神命令基甸从三万二千人中挑选三百精兵,然后当夜潜入敌营,基甸从米甸人作梦和麦饼的讲解中知道:“耶和华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基甸立即兵分三队冲入敌营,引起敌军自相残杀,纷纷溃逃;最后基甸呼召其余未上战场的以色列人,参与追赶战败的米甸逃兵。本章首先说:【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因他父亲的一句话,基甸就被取名“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6:31-32)“哈律泉”位于以萨迦境内基利波山北麓。“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米甸营”指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联合的大军驻扎地;“北边的平原”,即指耶斯列平原(6:33);“摩利冈”位于他泊山与基利波山之间,在耶斯列平原中间隆起的一片丘陵。【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米甸人有十三万五千人(8:10),基甸只有三万二千人,但神却告诉基甸跟随他的人过多,理由是“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夸大”指得胜后的自夸;“自己的手”是指他们单凭自己的力量。“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惧怕胆怯的”,士气是争战得胜的要素;“基列山”是指基利波山。“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一下子减少三分之二的人,相当显著。虽然基甸不一定完全理解神这样的安排,但他的信心已经被神恢复到一个地步,毫不犹豫地顺服了神这样的命令。
【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过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我指点谁说:’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点谁说:’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基甸就带他们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棚,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过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人还是过多”指一万人还是太多;“下到水旁”就是下到从哈律泉流出来的溪水旁。“我指点谁说:‘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点谁说:‘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这说明谁可不可以去,都在于神的拣选。“基甸就带他们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像狗舔的”,“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是指站着用手捧水来喝,像狗用舌头舔水一样。“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跪下喝水的”,是指双膝跪着,俯首用嘴来喝。“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然后“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神特地选用这三百人,不让他们把得胜归于自己。所以神留下这三百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否警醒、是否惧怕,而是因为他们属于少数。因为神的争战不在乎人数,也不在乎战士的警醒和胆量,只在乎神的同在。“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各归各处”就是各归各的帐棚去。“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棚,只留下那三百人”。“食物和角”和下面所记的“角和空瓶”有关连,他们可能收集了那一万人所有的瓶和角,否则不会每个人都有“角和空瓶”。“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下边的平原”即指基利波山脚下的耶斯列平原。
【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起来,下到米甸营里去,因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然后你就有胆量下去攻营。』于是基甸带着仆人普拉下到营旁。】“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起来,下到米甸营里去,因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神知道基甸需要了解敌情,才有胆量下去攻营。“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仆人普拉”是基甸的随从帮他携带兵器的人(9:54)。“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这是神要基甸下到敌营的目的,使他亲耳听见敌人所说的话。“然后你就有胆量下去攻营。于是基甸带着仆人普拉下到营旁”。神体谅基甸心中的惧怕,所以吩咐他“下到米甸营里去”,要让他很有把握地知道,神已经将仇敌交在自己的手中,好坚固他的“胆量”。【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人都布散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基甸到了,就听见一人将梦告诉同伴说:‘我做了一梦,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到了帐幕,将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倾覆了。’那同伴说:‘这不是别的,乃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人都布散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敌人“布散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无法计数,而且“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基甸到了,就听见一人将梦告诉同伴说:’我作了一梦”,“作了一梦”,古时人们非常重视作梦,一般人多认为梦境与现实生活有关联,反映或预告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到了帐幕,将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倾覆了”。“大麦”是以色列人的主要农产物,“大麦饼”是穷人家的主食,代表陷于穷困的以色列人。“帐幕”是指米甸人的军营。“那同伴说:‘这不是别的,乃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基甸的刀”是指基甸所率领的军队。“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大麦饼将帐幕撞倒,表示米甸全军被基甸击溃。神就是要借着仇敌的口向基甸说话,基甸里面就得着了坚固。
【基甸听见这梦和梦的讲解,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营中,说:‘起来吧!耶和华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于是基甸将三百人分作三队,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里(瓶内都藏着火把),吩咐他们说:‘你们要看我行事:我到了营的旁边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我和一切跟随我的人吹角的时候,你们也要在营的四围吹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基甸听见这梦和梦的讲解,就敬拜神”,基甸因为听到“这梦和梦的讲解”,确信神已经将敌军交在他的手中,他“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营中,说:‘起来吧!耶和华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基甸开始行动前,就将喜讯传递给精选的三百人。“于是基甸将三百人分作三队,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里,瓶内都藏着火把”,“分作三队”散布在不同的方位,令敌人产生错觉,误以为来袭的人数众多;“角”为吹出大声;“空瓶”是土制陶瓶。“火把”是用芦苇之类的材料制造,能长时间闷燃,放在瓶内可以遮掩闷烧的红光。“吩咐他们说:‘你们要看我行事,我到了营的旁边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基甸事先告诉众人,要看他行事。“我和一切跟随我的人吹角的时候,你们也要在营的四围吹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吹角”和“喊叫”,会发出大声,使敌人惊惶失措;“耶和华和基甸的刀”敌人所惧怕的,就是以色列人的神和基甸的刀。
【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来到营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他们在营的四围各站各的地方;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呐喊,使他们逃跑。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以色列人就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聚集来追赶米甸人。】“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来到营旁”,“三更之初”相当于晚上十至十一点,是在敌人已经入睡,刚换更的哨兵还没熟悉夜间情况的时候。“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火把”之前是放在瓶内,一旦“打破手中的瓶”,在空气里一挥动,就可以重新燃起发出火光。“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右手吹角、左手摇动火把、口中又大声喊叫,使米甸人手中的刀,成了“耶和华和基甸的刀”。“他们在营的四围各站各的地方。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呐喊,使他们逃跑”。基甸可能把三队士兵调动到敌营的北、西、南三面,给敌人留出了向东逃跑的出口。在黑暗之中,米甸“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用刀互相击杀”,因在黑暗且慌乱中,米甸人误以为所遇到的乃是敌人。“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西利拉、伯哈示他、他巴、亚伯米何拉”都在东南方向,米甸人一路向东南方向逃回老家。“以色列人就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聚集来追赶米甸人”。本来按兵不动、坐观成败的以色列其他支派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闻风而起,参加追杀敌人。
【基甸打发人走遍以法莲山地,说:‘你们下来攻击米甸人,争先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于是以法莲的众人聚集,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捉住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将俄立杀在俄立磐石上,将西伊伯杀在西伊伯酒榨那里;又追赶米甸人,将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级带过约旦河,到基甸那里。】“基甸打发人走遍以法莲山地,说:‘你们下来攻击米甸人,争先把守约但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约但河的渡口”,是指可以涉水而过的浅滩。“于是以法莲的众人聚集,把守约但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以法莲的众人”,因以法莲支派地界位于战场耶斯列平原的南方,可以及时堵住敌人的退路。“捉住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俄立”的意思是“乌鸦”,“西伊伯”的意思是“狼”,都是沙漠酋长生动独特的名字。“将俄立杀在俄立盘石上,将西伊伯杀在西伊伯酒榨那里”。“俄立磐石”在以赛亚时期仍然为人所知(赛10:26)。“又追赶米甸人,将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级,带过约但河,到基甸那里”。“首级”就是战斗中把敌人首领的头斩下来带到主将前,证明杀敌奏功。“带过约但河”,按照士师记8:1-3中的记载,基甸当时仍在约但河西,故以法莲人杀敌地点应在河东,随即将敌酋首级带到河西基甸那里。而从基甸争战得胜的事迹中,我们看见神的安排是何等周详完美,神不但差遣呼召基甸作拯救者,而且更与他同在、同行,因此这场战役的得胜全在乎神。今天我们在属灵的战场上也有神的同在和带领。为此,愿我们都要刚强壮胆,【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