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接上中国五一后劲,我半日游
接上中国五一后劲,我半日游
范学德
五一,不该黎明即起刷手机。中国旅游牛啊,哪个景点都是people mountain , people sea 。相关价格,火箭式飞涨。消费哪是低迷,膨胀得就差吓死人啦。
咋也得呼应一下。临时决定,也出去走走。目的地,夏洛特城里。咱高消费,打Uber,十六美金,加五块小费。小意思啦,帮川普一把。
路上就人少,车少,贝希特勒现代艺术馆(Bechtler Museum)里人更少了,不过六七人,散在不同展厅。空旷,正适合俺表演小资情调,高冷。墙上画作也冷。 日本画家菅井汲(Kumi Sugai 1919-1996),作品书法味浓,造型极简,黑色浓淡,粗狂有力,喜欢。
弗吉尼亚·哈拉米洛(Viginia Jaramilo 1939年3月21日-),墨西哥裔美国人,女画家,战后抽象艺术的重要人物。她的作品占据了展厅的主要部分。
她的“曲线画”系列都是单色背景,配上两三根简单的线条,在画面上舞动,越看,越觉得空间颤抖了。评论家弗兰克·鲍林称之为“闪电鞭”,精辟。
录像说,她怎么专研造纸,将亚麻纤维与颜料结合,压制成不同图案,创作出特别具有雕塑感的亚麻纤维的纸艺作品,颠覆了绘画与雕塑的界限。这些作品,色调清淡,图案简明又模糊,给我带来将古朴与典雅结为一体的感觉。她很前沿,不断探索量子与粒子的轨迹,并将其与墨西哥文化的古老记忆贯通,探索着人类对无限的渴望。
评论家说,她的作品正成为当代经典。咱也的装模做样,点头称是。
肚子不配合,憋了,饿了,叫了。去小巷吃了碗日式拌饭,味道不错。饭店只开到下午三点。只为上班族供应午饭。无堂吃,就在夹道中摆一排饭桌。年轻人买了就走。效率很高。
贸易街(Tryon)是夏洛特主街,行人比路边的椅子多不了多少。大树成荫,微风加持,虽是摄氏三十度,不热。走走,停停,歇歇。
商店前一高背圆形沙发,不光顾就对不起它了。太舒服了,顺势躺下片刻,摆拍。
转眼间,路过三四家银行大楼,果然是美国第二大银行中心。有家我还进去了,坐在沙发上,刷一会儿手机后,睡着了。没人搭理或打扰我。
圣彼得圣公会教堂(St. Peter’s Episcopal Church)就在路边,挺古老的。教会成立于1834年,被誉为夏洛特地区的“母教堂”。大门写着,早8点至下午3点开放。进去,庄严肃穆。一会儿后,一信徒坐到管风琴前,练习。偶尔停下,在琴谱上写点东西。我闭眼默祷,主啊,与我同在。
教堂边的小花园,周一到周四上午八点,是祈祷的地方。我坐在石凳上,再次祈祷,主啊,引导我走你的路。
资料介绍,1834年教堂成立时,夏洛特不足一千人。如今九十多万。,据2023年的一个统计,华人约 7,352 人,占总人口约0.8%。
眼前的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教堂建筑,始建于1893年,1895年完工。 从那日起,教堂每天开放,作为夏洛特居民的庇护所,一直延续到今天。
1875年,教堂成员推动成立了夏洛特第一座民用医院——圣彼得医院(St. Peter’s Hospital,1876-1940),服务于白人患者。1888年,又创立了“好撒玛利亚医院”,服务非裔美国人,是美国最早的非裔美国人医院之一
1979年教堂创立了圣彼得施粥所(St. Peter’s Soup Kitchen),后扩展为“Roof Above”,联合市中心多家教堂,为贫困与无家可归者提供服务,每天为数百人供餐。
第十街,贸易街到头了,前方是高速公路桥。附近一所芭蕾舞学校。看了一眼,没进。这附近应有狗公园,准确位置不详,我也不准备进去。
往回走,慢慢溜达。歌剧院前,贴着《悲惨世界》全国巡演海报。五月中旬演出。心想,要不要小资再上个档次?现场听听那首名曲:“你可听到人民在歌唱?/唱着愤怒之人的歌?这是人民的声音,/ 不愿再次沦为奴隶!”
天哪,走着走着,我竟然哼哼起了另一句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哦,警车。哥不怕,你懂中文吗?
2025.5.1 中国劳工节记事
完成于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