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悲鸣:《满江红?怒发冲冠》非百战名将之作
《满江红?怒发冲冠》非百战名将之作
马悲鸣:
张艺谋主导的电影《满江红》里据说有士兵齐颂《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场面。我因没看过,故不能确认。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否真是岳飞所作,一直存在争议。《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甚至说“岳飞就是满江红,满江红就是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不见于宋元手稿,是直到明朝中叶才出现于世。现在有人找出了岳飞祖籍汤阴县岳庙里有此词碑刻,并拿出照片和拓片为证。殊不知就像《华山论鉴》里的古董鉴定家所云,明代仿宋的作品虽然也是造假,但明朝作品也已经是古董了。汤阴岳庙里的碑刻就是这种情况,不过是明中叶岳飞此词出现后,才被人勒石于此的。故不足以证明此词确为岳飞之作。
鲁迅《南腔北调集·偶成》曾提到“见于士大夫未必肯看,而下等人却大抵知道的《说岳全传》(一名《精忠传》)上”可见《精忠说岳》在民间流行之广。此书初版于清初,作者钱彩、金丰;书中就没有《满江红?怒发冲冠》。反倒是有一首岳飞同僚韩世忠的《满江红》出现在第四十四回“送客将军双结义,赠囊和尚泄天机”
「…韩元帅闻言,愈加敬服道:“夫人所见,可谓万全。但兀朮已入死地,再无生理。数日粮尽,我自当活捉,以报二帝之仇也。”言毕,举起大杯,连饮数杯。拔剑起舞。口吟《满江红》词一阙。词曰:
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
漫说道,秦宫汉帐,瑶台银阙。
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弓挂日烟尘侧。
向星辰拍袖整乾坤,难消歇。
龙虎啸,风云江。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
汁水夜吹羌笛管,鸾舆步老辽阳月。
把唾壶敲碎问蟾蛛,圆何缺?」
本文题目是《满江红?怒发冲冠》非百战名将之作,此话从何说起?
《孙子兵法·火攻篇》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所谓将军,并不需要“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而是如何喂饱手下士兵,在自己选择的决战时间之前让他们获得充分的休息。甲午海战重甲巨炮的北洋水师败给了航速射速具快的日本联合舰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舰行事风格明快,提前半小时于11点半开午饭。等吃饱喝足后,北洋水师于午时正点开饭;刚端起饭碗,日舰炮火就当头砸了过来。海战是体力活儿,往锅炉里连续填煤,往炮膛里连续装弹;每发炮弹都有大几十斤重,没吃饱饭怎么搬得动?
兵不贵多而贵精,将不在勇而在谋。苏老泉《权书》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双方对垒尚开打前的心理战就是想方设法激怒对方主将,诱其“愠而致战”,方寸大乱,自乱阵脚。
想想明人托名岳飞的《满江红》第一句是什么?——“怒发冲冠”呀。第一个字就是“怒”!——“我生气啦!”;气得我头发竖起来顶飞了帽子;而且还“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这些极端的词语不像是出自一名运筹帷幄、久经沙场的百战名将之手;倒像是出自一名才华横溢的愤青。
能写出好诗词的,大都干不成什么正经事;写好诗词就是他们的正经事。能干成正经事业的,多半无暇磨练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因为诗写得好,走到哪里都有朋友接济。但你看他一干正经事,从军,偏偏就投到了永王李璘麾下,未见参赞过一次军机,就因李璘被其兄长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剿灭而受株连被流配到夜郎国去了。
杜甫投奔严武,也未见参与过军机,只因嘴欠,差点被严武杀了;幸亏挂窗帘的钩子勾住了严武握剑的衣袖,才作罢。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陆游,除了一场和姑妈的女儿唐表妹的爱情悲歌,也曾被委以过具体事务一次,结果弄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陈亮,字同甫,是个文人,从不曾带过兵。反倒是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破阵子》写到了“沙场秋点兵”。
对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辛弃疾曾带过兵。所以第一句第一个字就是个“壮”字。可他那“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打的是什么仗呢?
他和张安国同为耿京义军帐下同袍。他去江南联系宋室时,张安国杀耿京自立。等他回来后发现异常,便率五十骑突入张安国营中。张本以为是旧同袍来归,出帐笑迎。不料辛弃疾反手就将其绑架,押回江南处决了。这就是他“锦襜突骑渡江初”的军旅生涯,仅此一次。南归后再没领过兵。不要说带甲百万了,就是有他自己说的“壮岁旌旗拥万夫”那样带甲一万,每天的吃喝拉撒睡,还得行军布阵,就烦得他无暇填词造句了。
回到开头;《满江红·怒发冲冠》乃愤青之作,并非出于百战名将之手。那为什么几乎全国人民都坚信“岳飞就是满江红,满江红就是岳飞”呢?
因为世上几乎没什么百战名将,却有的是愤青;车载斗量,如恒河之沙,数不胜数。
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相比,另一首也被指为岳飞之作的《满江红·遥望中原》反倒不那么像愤青之作,出自百战名将之手的可能性要高些:
遥望中原,苍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比之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何?——哪个更像愤青?
但可惜,这首《遥望中原》的名气比之《怒发冲冠》差得太远了。
——中国是愤青之国,亘古如斯。
* 岳飞《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 岳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两首诗词无愤青之语,出岳飞手笔可能性较高。—马)
【附录二】~~~~~~~~~~~~~~~~~~~~~
*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几首诗词皆愤青之语,非百战名将之作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