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25154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团派喉舌攻击习近平谈起


发表时间:+-


从团派喉舌攻击习近平谈起


沙河


中共领导层早年“隔代指定”李克强为总书记,习近平为总理。然而,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改变了这一格局。在各派系的博弈中,习派获得江派支持,成功实现“位置对换”,习近平成为总书记,李克强担任总理。2017年的十九大进一步巩固了习派的权力,李克强再次被边缘化,政治地位下降。

团派对此耿耿于怀,但因国内政治环境严控,难以直接挑战习派权威。于是,团派转战海外,利用共青团掌控的“大外宣”资源,向西方主流媒体输送信息或收买华人华裔员工,撰写丑化习近平的评论文章。同时,团派收买大量自媒体,统一宣传口径,扩大负面舆论的传播范围。这些操作在海外塑造了习近平能力不足、缺乏学识的形象,与中共官方的“领袖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团派的攻击习近平的套路高度依赖学历抹黑。尽管习近平与李克强两人学历相近,团派喉舌却刻意吹捧李克强为“技术官僚”“经济学家”“学者”,“第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国家领导人”。与此同时,习近平被贬低为“字都认不全的小学生”“清华假博士”“猪头”,其个人形象被彻底妖魔化。

这种策略并非新创。2002年,团派通过中国青年报攻击哈佛博士陈琳,也是运用同样的套路: 以学历为切入点,捏造“假博士”指控,试图摧毁目标潜在的政治或社会影响力。

自身学历很低的团派喉舌对学历有莫名的崇拜或执着,认为攻击对手的学历即可击中其要害。然而,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并非绝对。例如,陈琳具有艺术天赋,是一位专业水准的画师; 还有学术天赋。作为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仅自学三个月物理专业核心课程,就能够在学校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这些惊人的能力都不显示在学历上。

同样,习近平的领导能力与其学历的真假无关。他在过去十年推动反腐、扶贫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政策,展现了强大的政治决断力。团派将攻击焦点局限于“假博士”,不仅低估了习近平的能力,也误判了公众对其领导力的认知。

团派喉舌依赖学历攻击,反映出他们对权力博弈的浅薄理解。政治领导力从来不仅取决于文凭,而在于治国理政的实际成效。无论是早年针对哈佛博士陈琳的诬蔑诽谤,还是近十几年在海外对习近平的污名化操作,本质上都暴露了团派缺乏正面竞争力、只能依赖舆论操弄的窘境。

团派喉舌用同样的套路攻击习近平和攻击陈琳,这个现象还有另一个意义。如果有人不确定海外攻击习近平这事是不是团派喉舌干的,可以问问自己:瞧这套路,还有谁?




浏览(530)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