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琳

注册日期:2021-09-16
访问总量:322386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厦门市博物馆里的德化白瓷


发表时间:+-

2025-4-23


筹建于1983年的厦门市博物馆,算是博物馆中的小字辈。但是要看一个博物馆的好坏,不在于博物馆历史的早晚,以及藏品数量的多少,也不在于是不是有什么镇馆之宝。抓住一个主题,仔细地欣赏和品评,反而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例如该博物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德化陶瓷藏品,就种类繁多,藏品丰富,有四百多件,比较有地方特色,胎质细腻致密,手感温润,洁白细润,如蒸熟的糯米粉糕,俗称糯米胎。对于初学者,帮助很大。


明初德化窑福德正神坐像  


  • 明、清时期德化窑一向以白釉瓷塑作品著称于世,尤其是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神祗最为出色,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就有记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人物玩器,不适实用。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是民间最普遍供奉的神祇之一。明代是德化陶瓷史上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尤为盛行观音、达摩、文昌帝君、福德正神等宗教人物造像。


民国德化窑妈祖坐像  


  •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妃娘娘。相传妈祖原名林默娘,北宋年间福建莆田人,跳海营救海上遇难的父亲,后悲痛身亡,时人传为羽化升天,此后化身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台湾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的航海保护神祗。妈祖的奉祀始于宋代,历代皇帝均为之敕封封号,宋代由夫人进爵为妃,元代封为天妃,清代再进爵为天后。此件妈祖像面部刻划细腻,洁净的面容呈现出庄重而温和的性格,衣裙纹理婉转流畅,表现出服装既贴身又富有质感,而静穆端庄的坐姿、含蓄的内在美感加上妈祖本身所赋予的至高封号不禁使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妈祖端坐于凤銮椅上,双手执笏抱拳于胸前。面庞圆润,柳眉细眼,葱管鼻,樱桃嘴,表情和睦慈祥,头顶冕冠,前后垂有流苏,冠上加饰凤鸟,两鬓插凤钗,肩披卷丝纹珠边花式坎肩,身着广袖衣袍和裙裾,袍上堆饰腾龙、瑞兽纹及珠串等,足蹬绣靴微露于裙裾下。銮椅靠背与扶首均作凤头形。通体施白釉,光润明亮,白如凝脂。


清文昌帝君坐像


  • 文昌是民间传说的掌文运之神。该塑像胎白坚致,釉微泛青,仪态文静,端庄慈祥。头戴官帽,两脚带缚于颈后分置两肩,国字脸,大耳,上下唇留有须孔,备配真须;身着宽袖龙袍,左手执玉如意,右手自然下垂,两足蹬靴微露。背部刻写直行四字楷书款:珍和今记堂号款。


明德化窑寿星坐像


  • 瓷胎色白质细,胎厚体沉;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黄,光润明亮;塑像中空,从底部可见明显手工捏塑痕迹。面目慈祥,五官、衣褶等均刻划得十分清晰。瓷塑寿星坐在奇石之上,垂目含笑,凸额大耳,颌有须髯,面容清矍,神态安祥;身着长袍,袒露胸肋,盘膝打坐石上,倚靠几边。其下洞石基座左侧为引颈白鹤,神鹿跪伏于右。塑像整体雕刻线条刚柔相济,老人的神情意态淋漓尽致,衣纹舒展,自然飘逸,是明代德化窑的瓷塑精品。


清初德化窑素三彩达摩坐像


  • 达摩又称普提达摩,南北朝时天竺(今印度南部)僧人,曾航海入华至广州授徒说法,后又北上嵩山少林寺,面壁静修,并坐化成佛。他提倡断绝一切想念,尽可能思以求悟得佛理,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有关其修行的故事常被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此尊塑像不落传统窠臼,独辟蹊径,人物雕塑精准提炼,面容清瘦矍铄,双目炯炯有神,不仅极尽技艺刻划出达摩传法布道时的神圣威严,而且服饰衣褶翻折自如,如行云流水,服装色彩大胆运用了黄、蓝、黑、白四种素色,简练大方,塑造出一位气度轩昂,仪表非凡的苦行僧形像,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让人赞绝。


清中德化窑观音侧卧像


  • 该雕塑像为盛装之观音侧卧于一石榻之上,右手托头,左手扶膝,双眼微闭、赤脚,一幅安闲悠然的神态。在足部一侧托几上安放着一柄如意和一个佛手。胎地坚致细白,体施匀润白釉,洁白晶莹,白中微青;观音像构思巧妙,造型生动,雕工有力,线条流畅,是清代德化窑塑像中的精品。


清初德化窑观音坐像


  • 坐像中空,从底部可见模压痕迹。通体施白釉,泛青。观音左手持如意,身着广袖长衣,倚靠于小案几旁。头挽高髻,略作俯首,面容清秀,直鼻小口,双目微合,形貌慈祥端庄,左腿盘曲,右腿半曲直竖,赤裸右足由衣裾下摆显露,右手垂置于右膝上。衣纹刻划深入浅出,疏朗流畅。这种半跏趺的倚坐姿态,自然悠闲,袒露的前胸处又饰有缨络及宝相花,更使人物在端庄净洁的基调中增添了几分灵巧华美之感


清初德化窑童子观音坐像


  • 观音发髻高卷,两目微闭,身披璎珞;左手托如意钩,右手残损;下身着裙,系腰带,端坐;一脚赤足外露;观音左侧奇石台座上置放净水钵,左前侧立一金童,双手托持长枝荷花,立于波涛之上,整个基座为波浪汹涌状。该塑像造型优美,微妙传神,既肃穆大方,又慈祥和蔼,雕工自然细腻,飘然若生。


明崇祯德化窑墓志铭


  • 此墓志铭是一件难得的明崇祯纪年器物,对于研究德化窑的烧瓷历史和当地的民间葬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德化窑博及渔人款观音大士坐像


  • 观音头戴披巾,盘髻,双目微合,脸带微笑,身着宽袖长衣裙,肩披帔帛,颈佩璎珞,衣褶自然流畅。呈半跏趺坐姿,盘腿席坐。左腿曲膝于胸前,赤足裸露前伸,右腿盘曲于右腿下,左手置于膝上,右手持如意横搭左手上。白胎,胎骨细腻厚重。通体施白釉,釉面匀净润泽,座跟露胎。背钤阳文篆书博及渔人方章。博及渔人是苏学金瓷塑作品的印章款。苏学金(1869一1919 ),清末民初德化县得中乡宝美村人,名光铨,号蕴玉,是德化瓷雕近代史上著名艺术家,是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的主要传人。他首创捏塑瓷花盆景,所雕作品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其得意作品背部盖有蕴玉或苏蕴玉或博及渔人等印章,少数在底座手划苏学金手作字样,仿明作品则盖有德化二字葫芦形篆书及大明万历年制正楷等印章。


厦门市博物馆-德化犀角杯.jpg

清德化窑白釉梅花杯


厦门市博物馆-明德化窑梅花杯.jpg

明德化窑白釉梅花杯



浏览(1058)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