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美经贸战衍生品
谈中美经贸战的“衍生品”有哪些?
多伦多 李郡
近年来,由川普时代开启的中美经贸战升级,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经济对峙,几乎形成“新冷战”格局。美方结盟日益扩大,而中国阵营却趋于孤立。中国学术界称这是“下一盘大棋”,然而棋子压的是全民福祉与改革开放成果。若输掉这盘棋,中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将遭遇全面倒退。
首先,有观点认为中美应携手互补,共同发展。中国自入世以来依托全球化与美国市场实现腾飞,美国曾为中国国运转机提供过实质性推动。然而如今部分中国学者鼓吹人民币替代美元、世界多极化等主张,等于挑战美国全球地位,这无疑是点燃贸易战导火索的真正原因之一。但现实显示,这类主张既不理智,也无助于中国发展。
其一衍生品便是日本的“复苏”:二战后美国为了制衡苏联与日本,一度扶植中国崛起;但现在若目标变为遏制中国,美国可能将日本打造成东亚的战略尖兵,使中日关系陷入复杂对峙,从而使中国被拖入地区军备竞赛。
其二,是周边国家关系高度复杂化。中美贸易战一旦升级,东盟国家将面临选边压力。过去因中美“夫妻关系”掣肘,南海争端虽存在但被桎梏;如今随着中美紧张升级,东南亚多国倾向向美靠拢,中国在南海、台海、东海等主权议题上将面临更严峻的国际环境。
其三,则是俄罗斯可能转向美国阵营。中美经贸战加剧,让俄方意识到美国正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敌人。面对川普发出的缓和信号,俄罗斯或有可能借机与美合作,甚至改变对华态度,试图从中获利。尽管中俄有战略合作,但如果俄罗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倒戈”,将使中国在东欧、中亚等事务中陷入两线作战危机。乌克兰当前披露中国参与俄军事支持的说法,也可能是俄方在博弈中转移筹码。
综上可见,中美经贸战不是单纯的关税争端,而是多场副线博弈的总合体。其结果可能包括:
? ?日本崛起并牵制中国
? ?周边国家在南海和亚太地区选边站队
? ?俄罗斯策略性调整关系
? ?产业链转移导致中国企业外迁、就业萎缩
面对全局,中国应重新审视当前对抗策略:是继续打输不起的全面经济战,还是重新走回互补合作的全球化道路?若继续推动“经贸战+科技战+防疫战+货币战”等“无硝烟战争”,最终只会让中国在大国竞争中蚀本、失地。
(本文应北美财经中国经济栏目约稿而写,纯属学术探讨,本人不持任何政治立场,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