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大使命
进入那名,直到将来世界的成全:
重译与再思《马太福音》28:18–20 的大使命
一、引言: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大使命”?
《马太福音》28:18–20 是耶稣升天前对门徒所颁布的命令,被广泛称为“大使命”。然而,这段经文在翻译和理解上常常被简化或误读,特别是关于“施洗奉谁的名”以及“直到世界的末了”的表述。
重新翻译这段经文时,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注意:
原文中施洗是“进入那名之中”(ε?? τ? ?νομα),而不是“以……的名”;
所谓“世界的末了”,更准确的理解是“即将来临之世代的成全”——这是对神国终末成就的盼望,而非对世界毁灭的预期。
从原文语法、圣经背景与神学脉络出发,这篇文章尝试提出一项更忠于原意的翻译,并将其置入整本圣经的叙事框架中加以诠释。
二、重译《马太福音》28:18–20
看哪,天上地上一切权柄都已经赐给了我。你们去,门徒化所有的列国,将他们施洗进入父、子与圣灵的名中,并教导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看哪,我将一直与他们同在,直到那即将来临的世代圆满成就之时。
三、逐句解析与神学要点
1. 天上地上一切权柄
?δ?θη μοι π?σα ?ξουσ?α ?ν ο?ραν? κα? ?π? γ??
动词“?δ?θη”为过去被动式,表示“已经被赐给”。“?ξουσ?α”指王权、治理权和执行权。耶稣以此宣告自己作为复活主的弥赛亚王身份,是神赐予地上代表统治的那一位。正是基于此权柄,才有后续的“差派”。
2. 去,使列国成为门徒
πορευθ?ντε? ο?ν μαθητε?σατε π?ντα τ? ?θνη
“πορευθ?ντε?”为分词,意为“你们行走的时候”或“你们前行的过程中”;“μαθητε?σατε”是命令式动词“使人成为门徒”, 这是大使命的核心命令;“π?ντα τ? ?θνη”指所有族群(ethnē),而非政治国家单位。
这与《创世记》中“列国”(??????? goyim)的用法一致——表明耶稣的使命延续并成全亚伯拉罕对列国祝福的应许(创12:3)。
🔍 μαθητε?σατε:不是决志,而是门徒化
μαθητε?σατε 来自动词 μαθητε?ω,其根是 μαθητ??,即“门徒”,含义远超过“信主”:
是跟随者、学习者、模仿者、受训者;
是全人参与、效法主的生活,并承担使命的人。
在福音书中,门徒是:
特征 | 实例 |
---|---|
跟随并贴近老师 | 可3:14:“与他常在一起” |
实践使命 | 被差遣医病、赶鬼、喂饱群众等 |
经历失败与修复 | 彼得跌倒后被恢复(约21) |
被差遣延续使命 | 徒1:8:“你们要作我的见证人” |
耶稣的大使命,核心是“塑造人”,是以门徒建立门徒的属灵复制过程。
3. 将他们施洗进入父、子、圣灵的名中
βαπτ?ζοντε? α?το?? ε?? τ? ?νομα
“ε??”是方向性介词,意为“进入”;“τ? ?νομα”并非仅指称谓,而是代表神的身份、权柄与临在。在圣经传统中,“名”意味着代表与归属(出23:21;申12:5)。
洗礼的真正含义,是将门徒带入三一神的身份、权柄与治理之下。这不是形式性的洗礼用词,而是盟约归属的表达,是对神王权的效忠。
4. 教导他们遵行一切命令
διδ?σκοντε? α?το?? τηρε?ν π?ντα ?σα ?νετειλ?μην ?μ?ν
“τηρε?ν”意为“守住、遵行”,强调实践的忠诚,而不仅是认知学习;“?νετειλ?μην”表示耶稣所发出的王命。
这延续了门徒化的行动:进入盟约 → 学习 → 忠行。是门徒群体中持续的生命塑造。
5. 我将一直同在,直到那世代成全
?ω? τ?? συντελε?α? το? α??νο?
“συντ?λεια”意为“圆满的完成、目标的成就”;“α??ν”是“世代、时代”,并非“物质世界”。
耶稣的应许并非“直到世界毁灭”,而是“直到这现今世代走向神所设定的终末目标”,亦即神国完全降临(参但7:14;启21:1)。这与犹太传统中的“来世”(????? ???, ha-olam ha-ba)和“弥赛亚的国度”观念一致。
四、“那名”与创世初的代表性使命
创1:26–27:神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使人管理全地 (神造人作自己的“形象”)
“形象”在古代语境中是代表君王身份的象征;
人是神的“代理人”,在神的“名”中治理世界;
人类失去治理权后,神差遣以色列,最终通过弥赛亚恢复对万国的治理。
洗礼“进入那名”正是恢复这个原初身份——进入神的代理、形象与代表之中。
五、从“万民”到“列国”:创世记的救赎延续
创10–11章:神分散列国,语言混乱,治理撤回
创12章:神呼召亚伯拉罕,使“万族因你得福”
马太28章:耶稣复活,恢复权柄,差遣门徒进入列国
大使命不是独立事件,而是神在创世以来跨历史的计划延续:
神放弃了列国的直接治理(申32:8–9, DSS版);
设立亚伯拉罕与其后裔作为“祝福通道”;
现在弥赛亚已得荣耀,差遣属祂之人去收复万族、召回列国。
六、失落与重建:现代教会对门徒使命的忽略
现代教会常常强调“信耶稣得救”、“布道”、“洗礼入会”,却忽略了真正的大使命——门徒化列国。
常见失衡:
过度简化 | 被忽略的内容 |
---|---|
决志与信主 | 门徒生命的塑造与长期陪伴 |
快速施洗 | 洗礼后的教导、归属、使命参与 |
个别传福音 | 群体性门训与属灵复制 |
耶稣呼召的是建立门徒文化,而非宗教招募制度。
七、实践大使命:如何真正“μαθητε?σατε”?
动作 | 含义 |
---|---|
πορευθ?ντε?(去) | 在生活中主动进到列国中,与人同行 |
βαπτ?ζοντε?(施洗) | 引领人进入神的名中、接受神国的新身份 |
διδ?σκοντε?(教导) | 持续性地教导、陪伴、塑造全人的门徒生活 |
μαθητε?σατε 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求生命相交、榜样效法、信仰实践,并最终塑造出有能力复制他人的门徒。
八、结语:这不只是任务,而是王权宣告
将《马太福音》28:18–20 理解为一个全球性的“宣教命令”,是对的,但仍不足。
更准确地说,这是弥赛亚作为王的登基宣言,是对创世人类身份的恢复,是对列国命运的更新,也是神国最终临到地上的前奏。
门徒被召,不只是做见证人,更是被洗入神名、受训成为神代表、并被差往万民之中履行神治理使命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