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信称义

注册日期:2010-08-15
访问总量:11815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耶律还是完颜—大辽十五甲子900周年的思考


发表时间:+-

900年前的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209年历史的辽朝灭亡。然而这不是一个关于辽朝的悲剧,而是一个关于北宋的悲剧。

辽朝之重要,在于辽宋之间的澶渊之盟,从1005年订立,直到1120年北宋背盟,与金另立海上之盟联手灭辽,中间经历115年的南北和平,北宋国家昌盛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民间的富足,而《金瓶梅》也是这个和平时代的写照,一般的商贾人家都是何等的富裕,如此信守条约115年的双方,可以说千年世界历史中,也是非常的少有。

辽朝的灭亡,对于北宋来说正所谓唇亡齿寒,还没有搞清楚状态的北宋,转眼看到新立的"盟友"金兵南下,才明白立约115年,从不南下犯境的辽朝才是真正的"盟友",但是悔之晚矣,所谓靖康之变,无非是背盟的直接结果,当初宋真宗1005年发誓立盟的时候,对背盟的行为所说的每一句话,115年后都可怕的一一应验了;1126年北宋末代二帝北狩,北宋灭亡,送走了百年友善的耶律,迎来了完全不一样的完颜,取舍之间,实在是天壤之别。

从秦汉开始2000多年的历史中,历朝历代一直是以对外用兵为主,汉夷不两立,即使是与汉朝长期通婚的匈奴,匈奴单于亲如汉家天子的外甥,汉朝也没有停止对匈奴的用兵,等到东汉终于打垮了匈奴,然而失去数百年倚为北边屏障的匈奴,中原王朝才明白这么多年匈奴为中原挡了多少的枪和多少的箭,冲入东都洛阳的都是与汉魏晋根本不熟悉的五胡,三国归一被晋朝掳入洛阳的曹刘孙王室之后,与整个汉族士大夫集团,被羯族胡人石勒屠杀殆尽, 这是三国演义没有讲的故事,汉家天子+魏蜀吴三家王室+晋室的结局,是失去匈奴的北边屏障之后,蜂拥而入的五胡乱华的大屠杀。

辽朝与北宋的105年友善,不只是澶渊之盟的和平,从经济学上来讲,也创造了恐怕是世上最早的自由贸易区的典范,幽云十六州北接辽朝大漠远到西域中亚与欧洲,南邻富裕的北宋中原,澶渊之盟北宋给辽朝的岁币与丝绸,在当时是世界贸易的非常稀缺的硬通货,契丹作为游牧民族,主要资产牛羊都是鲜货的动物,无法作为交易转运的硬通货,所以游牧民族长期以来维持经济贸易运作的主要手段就是每到秋天的时候,南下中原农业区掳掠可供储存的粮食和可以作为硬通货的丝绸,货币与茶叶等;辽朝从宋朝收到的岁币与丝绸,是确保契丹不用南下掳掠硬通货的基本条件,在当时无疑是非常有创意的金融创举,而且转手就用于幽云十六州的边境贸易了,说白了就是回到北宋手里,这个等于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硬通货组合(丝绸,茶叶,瓷器与金银)的大宋,向辽朝定向发国债,向大辽提供启动双边贸易所亟需的硬通货;

如果一定要说澶渊之盟是不平等条约,其实条约就没有不平等的,就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是各取所需,才可能成其为条约,从115年的和平和宋辽经济之发达来看,澶渊之盟是一个完美的国际条约,其金融条款更加是高度创新和富有成效的。

宋辽边境贸易的GDP因为这些作为硬通货的岁币与丝绸的宝贵的初始启动,就货如轮转的从宋辽两边推动了起来,以至于大辽的国际贸易做到远至西域,中亚和欧洲,都是因为从北宋拿到了宝贵的硬通货,而卖出去的都是北宋的工商物产物产丝绸茶叶等轻便耐用易于储存运输的商品,所以北宋也富得流油,西门庆养得了三妻四妾的经济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宋辽澶渊之盟所带来的宋朝北境幽云十六州经济开放的大环境,这就是干戈化玉帛国际贸易的魅力。

耶律还是完颜,甥舅匈奴还是羯族石勒,大概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面对的选择;我想起圣经上的话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他们必承受地土。



浏览(182)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