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畅:老年健康系列(7)——吃药这件小事,其实很重要
舒畅:老年健康系列(7)——吃药这件小事,其实很重要
吃药,看似是一件日常小事,其实却关乎健康与安全,尤其是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更是一门需要认真对待的“学问”。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朋友吃药马虎、随意,甚至还自己调整剂量、停药时间,这些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今天我就总结一些常见而重要的吃药注意事项,供朋友们参考,也欢迎补充指正。
首先是吃药一定要准时,大多数药物都有特定的“半衰期”,也就是说药效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如果不按时吃药,就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忽高忽低,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用药,一定要设闹钟,或者和日常作息结合起来,比如“早餐后吃”、“睡前吃”,养成习惯。
如果偶尔忘了一次,不要急着“补吃两倍”。正确的做法是:如果离下次吃药还有几个小时,那就赶快补上;如果快到下次吃药时间了,那就跳过这一剂,继续按原来的时间吃下一次。切记,不要擅自加量,以免产生副作用或中毒。
吃药时应使用温开水,避免用茶、果汁、牛奶或酒精类饮料送服。这些液体可能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吸收。每次吃药建议喝150~200毫升水,尤其是胃肠敏感的人更不能干吞药片,以免引发食道炎或胃痛。
关于吃药时间,有的药物需要空腹吃,有的需要饭后吃。比如促进胃动力的药(如多潘立酮)饭前吃更有效,刺激性大的止痛药、降糖药饭后吃更保护胃。有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空腹吸收效果更佳。至于葡萄柚,它和某些降压药、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同服会大大增加药效,甚至导致危险的副作用,吃这些药时必须避免食用。
老年人身体代谢减慢,吃药更要小心。很多人习惯把药掰成两半吃,事实上并非所有药物都可以掰。有缓释片、肠溶片、控释片等带特殊包衣的药,掰开可能会破坏释放机制甚至伤害胃黏膜。应该提前咨询医生或药师是否可以掰药,实在难吞,可以请医生开小剂量或液体剂型。
抗生素这一点特别重要:很多人一吃两天觉得好了,就不继续吃,这其实非常危险。医生开的7天疗程一定要坚持吃完,不但为了彻底杀死细菌,也是为了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一旦形成,以后即使更重的感染,也可能无药可用。所以,抗生素必须遵医嘱,按疗程吃完。
还有一点也常被忽视,那就是药物怎么储存。很多药物需要避光保存,避免潮湿,也不能放在高温的地方。一般来说常规药物应放在阴凉干燥的抽屉里,而不是厨房或卫生间。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放冰箱,像一些胰岛素或眼药水等才需要冷藏,而且要避开冷冻室。如果说明书没有特别标注,就不宜放入冰箱,以免湿气过重导致变质。
现在很多人也会吃一些补充剂,如钙片、维生素、鱼油等作为日常保健。其实这些补充剂虽然不像处方药那样强烈,但也需要注意服用时间和搭配。比如钙片最好晚上吃,吸收率较高;铁剂最好空腹吃,但不能和牛奶、咖啡同时吃;维生素D需要和油脂一起吃效果才好;而维生素C与铁同服会提高吸收率。补充剂不能过量,也不能当成“万能药”长期服用不加控制,一定要有节制地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
说到底,药物虽然是为了治病,但用不好反而可能伤身。这就像我前几篇文章提到的,美国法院中那位温情的法官,在制度之外仍有人的判断力与温度。而我们老年人在用药这件事上,也同样需要制度(医学指南)和人性(生活常识)双重结合,从细节中保护自己。
每一颗药丸,都是一份慎重;每一次服药,都是一次选择。我希望朋友们都能把这件看似小事的事,认真对待。愿我们在知识中获得健康,在细节中获得安全。如果你有什么有关健康方面想要了解的问题也请提出来我可以和各位交流而且尽量用最新的美国或者英国或者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研究数的有关的结果和各位交流
—— 舒畅
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