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

注册日期:2016-12-24
访问总量:201525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孔子名言解(1)


发表时间:+-

孔子名言解(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

(白话文:学后经常去练习,不是也喜悦吗?有朋友远道而来,不是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你却不愤怒,你不是也成为君子了吗?)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喜悦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喜悦之情,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爱朋友,喜爱来自远方的事物,喜欢看自己喜爱的事物集于一身。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喜悦之情,孔子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形——“有朋自远方来”。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喜悦之情,孔子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喜悦之情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喜悦之情,孔子还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伟大的人才能通过暗示自己有丰富的知识来显示自己伟大——知道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有力地赞美一个事物,知道只有“有朋自远方来”之类的美事才能让人们产生强烈的知足感以至于感叹自己是“不亦乐乎”,知道只有“有朋自远方来”之类的美事才能让人们想要为其找来各种有分量的陪衬者以至于找到了能让自己感叹出“不亦说乎”的“学而时习之”找到了能让自己感叹出“不亦君子乎”的“人不知而不愠”,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对意味着“美事”的“有朋自远方来”,做出展示自己伟大的这样一种赞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喜悦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白话文:巧言和令色,稀少的是(其中的)仁爱。)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发现真理。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有了这样一个发现——“巧言”中的“仁”的总量是“鲜”。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还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伟大的人才能通过暗示自己有丰富的知识来显示自己伟大——知道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有力地赞美一个事物,知道只有“发现真理”之类的美事才能让人们想要发现新的同类型的真理以至于说出那就是“令色”中的“仁”的总量也是“鲜”,知道只有“发现真理”之类的美事才能让人们产生浓缩的冲动以至于说出“巧言”和“令色”这二者中的“仁”的总量都是“鲜”,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对意味着“发现真理”的“巧言”中的“仁”的总量是“鲜”,做出展示自己伟大的这样一种赞美——“巧言令色,鲜矣仁”。

“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浏览(121)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