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派正经56. 资剥论与草台经济学的藕断丝连
刘派正经56. 资剥论与草台经济学的藕断丝连
说句公道话哈(不好意西哟,亲,俺老汉说话从来蛮公道):不仅资剥论的实然谬误,而且它的应然扭曲,都并非老马自己,从零搞出来滴,而是能从以前的,草台经济学那儿,多多少少找出,一点蛛丝马迹,学界所谓“源远流长”。
其实哦,50篇末尾,已经点到了俩要害,并且都归功于,摩登经济学的创始人:如果说斯密兄等主张的,劳动价值说,为资剥论奠定了一个,掩盖事实的实然基础,斯密兄等主张的,益己经济人预设,则为资剥论提供了一个,扭曲底线的应然借口,两者缺一不可。这里只不过是,具体考察一下,无产阶级的资剥论,与资产阶级的草台学之间,有着怎样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关联,嗯哼。
先看劳动价值说:斯密阐述交换通义的时候,已经反复提到了,买卖双方的“需要”,甚至把交换归结为,各自得到“想要”的好东西。可是呢,他却没像同龄的,孔狄亚克那样子,把价值与需要关联起来,结果界定“价值”的两种不同语义时,只是把“使用价值”,说成“特定物品的效用”,把“交换价值”,说成“由于占有了某物,获得的对其他货物的购买力”。
更不幸的是,他在此都没强调,交换价值在于,两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比例,反倒拿水与钻石当例子,彰显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如何不成比例:使用价值大的,交换价值可能很小,甚至木有;交换价值大的,使用价值可能很小,甚至木有,结果反倒埋下了,把它俩割裂开的伏笔。
所以吔,如同40篇所讲,接下来讨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他就离开了使用谈交换,断言“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然后又拿海狸与鹿当例子,把等价交换归结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等量劳动交换,丝毫不考虑海狸肉,与鹿肉的味道之间,有些神马区别,结果像列宁同志,热情夸奖的那样子,“奠定了劳动价值说的基础”,方便了老马的发扬光大。
随后哎,分析商品价格的组成时,斯密就更蠢咧,单单依据资本的利润,只与资本的大小成比例,与企业家的监管劳动量,不成比例的表象,断言它与打工人的(劳动)工资,受着两种完全不同原则的支配,从而为资剥论确立,质料性与理念性的,二元劳动架构,也开挖出了广阔的理论漏洞,不是?
其实呢,大侠尽管傻乎乎,基本常识还是有滴,不仅指出,企业家要是不能从,劳动产品的售卖所得中,获取多于他垫付资本的利润,就不会有雇佣打工人的兴趣,而且强调,商品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它的实际供应量,与愿意支付它的自然价格的人的需要量,亦即有效需求量的比例,从而又隆重推出了,物以稀为贵的效用价值说,却木有察觉到,它与物以劳为贵的劳动价值说,有着下面的深度差异:效用价值说围绕着使用价值,考察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说抽空了使用价值,单从劳动耗费的角度,考察交换价值。
结果哈,后来的摩登经济学,单单继承了效用价值说,主要围绕供需关系,构造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老马的剩余价值论,单单继承了劳动价值说,主要围绕必要剩余之分,构造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两套体系虽然的确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却又是同一个始发站,开出来滴。孪生。
再看经济人预设:如同前面所讲,斯密一边主张,所有人统统兼有,益己欲与益他心,一边又断言,经济人只有益己欲,木有益他心,“天性自私贪婪”“只图自个便利”“唯一的目的就是,满足自己永不餍足的无聊欲望”,从而为针对工商业者的,日常职业歧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0篇曰了,导致资剥论否认和掩盖,对企业家有益的,各种实然因素的,那个最重要应然理念:他们是滴血资本的人格化,恰恰与斯密兄倡导,草台学发扬的,这个污名化预设,脱不了干系,否则的话,很难解释下面的文本:“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其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
“因此哦,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牟取一次利润,而是牟取利润的,无休止运动。这种绝对的致富欲,这种价值追逐狂,是资本家与货币贮藏者共有的,只不过货币贮藏者是,发狂的资本家,资本家是,理智的货币贮藏者。”
事实上,这里主张资本家,以无休止的牟取利润,作为自己的绝对目的,正是试图强调,他们只有趋于最大化的益己欲;这里主张资本家,不以使用价值,作为直接目的,正是试图强调,他们木有为消费者考虑的益他心,因而与益己经济人的预设,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无缝焊接,一唱一和,夫唱妇随,嗯哼。
好玩的是,现当代最草台的,经济学界班子,一方面接受了,益己经纪人的预设,另一方面又采取,道德无涉的装那啥态度,将斯大师留下的,污名化印记,悄无声息抹去了,字里行间甚至流露出,欣赏这个预设的意向。
然而哈,严重的问题在于,至少最草台的教科书们,好像从来不批,老马的资剥论,要么压根不提,这位千年思想家的大名,仿佛他不存在,要么提到了,也一笔带过,如同对待名字上的计划经济,实质上的指令经济那样子,仿佛不如此的话,就不足以把伦理无涉的装那啥,炉火纯青地贯彻到底……
可是吔,一方面,即便默许地承认了,益己经济人的预设,依然等于用了个,片面的立论,盖住了企业家的本来面目,从而为资剥论的应然扭曲,提供了实然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哪怕自觉地坚持了,效用价值说,但只要不肯批判,劳动价值说,特别是剩余价值说,依然等于纵容了,资本家剥削打工人的谬论。
首先呢,如同50篇所讲,只要接受了,益己经济人的预设,否认企业家也有,关注消费者需求的益他心,就不可能揭示和论证,他们从经营活动中,获取一定量的利润,为什么有完全正当的理据,而不是像老马,严厉指责的那样子,压榨了打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属于不义的滴血剥削。
其次呢,倘若既承认了,益己经济人的预设,又不肯指出,劳动价值说的荒谬,也不可能揭示和说明,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以及解决办法,反倒会被老马曰的,“商品拜物教”绕晕了,真以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存在某种水火不容,消解不了的二元架构:资本家只想牟取,最大化的利润,却不懂得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奥秘,因而拿不准,自己的私人劳动,能不能得到社会承认,顺利地卖给消费者,非得靠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才能彻底砸碎。
本来么,市场秩序下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人性逻辑的终极事实:企业家绝对有限,没法像革命导师那样子,高瞻远瞩,明察秋毫,洞观冬毛,结果发扬自己的精气神时,免不了出纰漏,搞不清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以及愿意接受,哪一档的价格,于是乎造成了,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尤其让商品的生产能力,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江湖人称“产能过剩”,如同现今搞艺术的,由于太过自信,作品没人欣赏,画得虽然很多,却又脱不了手,导致生活危机那样子。
所以呢,防止市场失灵,克服经济危机,对症下药的关键,自然也就在于:企业家从事理念性劳动,构思对路适销商品的蓝图时,应当尽可能全面了解,目标客户的消费需求,包括他们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努力减少经营风险,而在发现犯错后,应当迅速调整,经营的方向和思路,尽可能降低损失。
可是哦,摩登经济学不承认,企业家原本就有,关注消费者需求的益他心,结果只好采取,睁眼瞎的方式,极力渲染从益己经济人的预设里,伸出来的无形之手,能够怎样神奇地发挥,雁过无声,风过无痕,因而也没法解释的,自发纠错效应,以致给资剥论留下了,一个能钻的漏洞,将其夸大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或者说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劳动社会化,没法调和的二元对立。
浅人有个小注:凯恩斯等人,强调政府凭借经济政策,“自觉”调控市场的时候,同样没看到一点:这只有形之手的干预功能,依然建立在企业家,兼有益他心的基础上;否则的话,无论政府在治理社会,和掌握信息方面,享有怎样的优势,都很难找到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让一帮单有益己欲的企业家,操心产品怎样才能,顺畅地卖给消费者,好防止市场失灵,避免经济危机。
进一步看,以公有制为基础,建立的指令经济,非但无助于,克服经济危机,反倒会让生产与消费,脱节得更严重:如果说企业家,凭借益己益他的互动统一,既能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益品的途径,为自己赚到更多的利润,又会在发现赚不到钱后,主动减少甚至放弃,过剩的生产能力,从而自觉而非自发地,纠正盲目扩张之错的话,指令者不仅同样摆脱不了,自己的深度有限,而且还会因为大权在握,没啥损失的缘故,顽固坚持错误决策,结果要么消费者,得不到丰富的益品,只能依赖凭票供应,维系基本生活需求,要么过剩的生产能力,得不到有效压缩,反倒继续盲目扩张,加剧与消费之间的脱节。当然喽,防止这类严重的,双向性脱节的唯一可能,就是指令者,既全知,又全能,还全善,扮演神性上帝,或道德圣王的角色,绝对能够胜任。膜拜。
回到正题上来。这下明白了吧,何以会出现下面的现象:一方面,老马的资剥论,在西方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受到了,众多年轻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热被窝的经济学奖,也大多发给了,流露出左均倾向的,经济学家们,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体现出,资剥论与草台学之间,原本就是孪生的,难兄难弟关系。
原因简单不过:它俩虽然的确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却又是同一个始发站,开出来滴,尤其是分别从伦理无涉,与德性爆棚的角度,殊途同源地指认了,经济人只益己,不益他的本质特征,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各自的立论前提。
前面的帖子里,将斯密开其端的摩登经济学,定位成最草台,还木有之一的学界班子,有些读者打抱不平,觉得冤枉了,如此多的杰出人才。可是哈,如此多的杰出人才,发明了那么些,高深莫测,变幻多端的概念图表,数理模型,学说体系,却不仅始终坚持一个,连脑子不大好使,纯属半路出家的俺老汉,都能轻易看出谬误来的,实然荒唐预设,而且还打着道德无涉的幌子,拒绝批判一个,业已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然扭曲理论,甚至都不肯指出,它截然割断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浅表滑稽前提,因此给他们贴上个,“最草台”的标签,过分了么?浅人有个愚见:不算太过分哦,亲。
火上浇点油哎:就连奥派大咖米塞斯,虽然猛批反资本主义的心态时,特别强调了企业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积极意义,却也由于未能自觉推翻,益己经济人的预设,结果没有进一步证成,企业家获利的终极正当性,从根子上一举揭露,资剥论的荒谬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