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boomers是宠坏了的一代吗?
这是个挺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问题 😄。关于美国“Boomers”(婴儿潮一代,约1946–1964年出生)是不是“被宠坏”的一代,这取决于你怎么看“宠坏”这个词。
下面我帮你分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 为什么有人说Boomers是“被宠坏”的一代?
经济环境优越:
Boomers成长时,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工作机会多,工资增长快,住房价格也相对便宜。
很多人不需要大学学历就能进入中产阶级,甚至买房养家。
教育和社会福利机会多:
他们中的很多人接受了公立大学几乎免费的教育。
福利国家还没被削减,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
资源消耗型生活方式:
有人批评Boomers推动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大规模消耗,但他们却不会像后代一样承担气候变化的代价。
“拉梯子”的行为:
有些Boomers现在批评年轻人懒、不努力,但实际上他们当年有的机会(比如低房价、便宜教育)如今已经不存在了。
🔹 但为什么说他们也不一定“被宠坏”?
他们也经历了动荡:
民权运动、越战、冷战、石油危机等社会动荡都发生在他们成长时期。
他们养育了下一代,付出也很多:
许多Boomers努力工作、抚养家庭,也经历了养老金缩水、经济危机等打击。
并非人人都享受繁荣:
不是所有Boomers都“赢”了。低收入群体、女性、有色人种在这个代际中依然面临系统性障碍。
🔹 总结:
**“宠坏”这个说法可能有些情绪化,**但的确存在一种现实:Boomers中的很多人享受了历史上最宽松的一段经济社会结构,而后代则生活在更加困难和不确定的时代。
所以与其说“被宠坏”,不如说:“出生在了一个好运的时代”,而如今的问题是,是否能理解并支持后代争取更公平的机会。
================
美国婴儿潮一代,生活在美国二战后国力最强势的时代,得天独厚。他们年轻时候挥霍、吸毒、搞乱两性关系。老来很多继续是左派,所谓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继续毒化美国社会。
相比而言,21世纪出生的美国年轻人,更多人开始认清形势,右转。那些人才是美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