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信称义

注册日期:2010-08-15
访问总量:11872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日美百年海上竞争的思考-- 海洋强权与陆上强权的陆上对决


发表时间:+-

海洋强权与陆上强权的陆上对决是马汉《海权论》的陆上延续,任何国家都有其局限性,即使看上去很强大的海洋强权,放弃舟楫之利来到陆地上与人较量弓马,也是少有胜算的。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帝国于9.18事变走出旅顺要塞的海上堡垒,延长战线进攻东北内陆,将日军置于苏联红军的陆上攻击范围之内,其初衷是希望获得东北的煤炭与钢铁资源,以对抗美国的绝对资源优势,并保持对美国的海上竞争能力,然而本来可以通过与国民政府和平贸易的方式获得的资源,关东军一定要派军队去占领,这就为1945年苏联红军两周内覆灭关东军创造了条件,海上强权在陆地上,面对陆地强权的全力进攻,几乎都是不堪一击的,所以FDR罗斯福放弃东欧大陆与东亚大陆给斯大林,是有其先见之明的。

在1904年旅顺要塞会战中,日军在海军与陆军协同之下,尚能够在半岛环境中的陆上艰难战胜俄军,其后日本联合舰队又在海战中赢下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但是在东北内地面对苏联红军的时候,无论是早期的诺门坎还是后期的沈阳,日军都几乎不堪一击,地理上的差异对海上强权的陆上较量是离开大海每多一公里都明显的不一样。

韩战是海上强权与陆地强权对决的另外一个经典,麦克阿瑟仁川登陆,靠着大炮巨舰,与南韩的半岛优势,中段出击,扭转局势,但是随着战争向连接大陆的鸭绿江靠近,志愿军陆上军力优势展露无遗,很快决定性的击退联合国军,海洋力量与陆地力量的较量,最后在海陆中线的3.8线附近胶着,谁也奈何不了谁,对陆上对手的实力缺乏现实衡量的麦克阿瑟也被撤职。

到了越战,北越是法国一样的海岸国家,面对实力超群的海上强权,若是海战,北越是没有胜算的,但是如果是持续的陆上对决,北越背靠亚洲大陆,人力物力资源滔滔不绝,持久优势非常明显,即使强大如美国的海上大国,没有了朝鲜半岛三面临海的天然海上优势,面对亚洲大陆尽头的北越最后也铩羽而归,不能不说在海陆强权对决中,地理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变量。

再到深入内陆上千公里的阿富汗战争,对《海权论》的反向阐述更加到了极致,骑在毛驴背上的阿富汗在崇山峻岭之间奔跑,世界海洋强国,装备现代化的美军花了上十年的时间,对阿富汗无可奈何。

海上强权与陆上强权,在朝鲜半岛这样的半岛环境下,还能够一决雌雄;到了越南这样的滨海的大陆尽头,海上强权基本上就要铩羽而归;而到了阿富汗这种内陆,不可避免的要师老兵疲,丢盔弃甲了,陆上强权如果去了海上,基本上也是差不多;可以说每向陆地前进一海里,海洋强权的实力就下降1%,到了内陆100海里左右的地方,海洋强权的实力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优势了;反之亦然,这个世界很公平,并不亏待人。从韩战,到越战到阿富汗战争,历史反复的阐述了这样一个同样的事实,就是上帝创造世界的地理界限,限定了世上万国的强弱与相对优势。

总而言之,海洋强权只要呆在海上,船坚炮利,来去如飞,没有人能够奈何得了他;陆上强权,只要呆在陆上,牛羊成群,人多势众,也没有人奈何得了他,彼此尊重,互相成全,大概万事以和为贵,才是王道。


浏览(1523)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