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师五代

注册日期:2014-04-07
访问总量:166167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国古人的房子宜居吗?


发表时间:+-

        中国古人的房子宜居吗?

  房子要宜居,要解决保暖、采光和通风三个基本问题。请问,中国古建,不管是紫禁城那样的宫殿,还是老百姓的四合院,在保暖、采光和通风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方法、技术和材料?

 

西方建筑的保暖,用壁炉;采光有玻璃,通风靠的是,房子四面开窗。

 

中国的宫殿,看着宏伟庄严,但并不宜居,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暖太差了。有史料为证。

 

《天咫偶闻》,有如下笔记:向例,殿试进士在太和殿丹墀;雍正癸卯年十月二十七日殿试,天寒砚冻,上命移至殿内两旁,并令太监多置火炉,俾殿内和暖,使诸贡士尽心作文写卷。此移入殿内之始。至乾隆某某年,因御正殿,命移入保和殿,至今沿之。(天咫偶闻卷一,P9.)

 

足见太和殿内,也不暖和,要临时摆放火炉,才能保暖,才能让考生们尽心写字。看来,不光十年寒窗冷,考场也很冷。这可不是一般的考场,而是最高等级的殿试啊。

 

太和殿是中国最高等级的建筑,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其保暖是这么个水准的话,可以想见其他建筑的保暖水平了。

 

采光用玻璃,然而,中国古代没有玻璃。只好在窗户上,糊白纸;白纸的透光性,自然就打了折扣;再者,北风一吹,白纸就裂开了,走风漏气,保暖性又低了一个档次。

 

因此,可以说,玻璃作为建材,可以一举两得:既保暖,又采光。

 

可惜,古代中国没有玻璃啊。

 

新鲜空气,是人须臾不可缺。然而,古人的房子,也许是为了保暖,只在南向开窗,其余三面,两面山墙和后墙都不开窗,难以形成对流。

 

对此,我有亲身体会——我在老家,常和表弟住一起。他那时还小,3-5岁之间。早晨起来,他第一件事儿,是爬到窗台,推开窗,说:先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所以,古人的房子,是不宜居的,即便是太和殿,也简陋得很。


浏览(1221)
thumb_up(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