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

注册日期:2015-03-11
访问总量:406311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致敬苏轼,也献给每一位风雨兼程的你


发表时间:+-

【苏轼一生大致行程】


1.眉山(四川):出生地

2.汴京(今开封):参加科举、仕途初起

3.杭州:任通判,西湖初遇

4.密州:文风转豪

5.徐州:抗洪救民

6.湖州:乌台诗案前夕

7.黄州:贬谪,东坡菜根香,名号自此

8.惠州:南贬之路,词情转柔

9.儋州(海南):几近天涯,仍心如日月

10.常州:晚年北归,终老于此



一、眉山(1037年,出生)


1、《眉山初梦》


生在山的眉间,

江雾未散,书香已浓。

慈父灯下伏案,

墨香熏染,日月悄悄长骨。


儿时竹影是经文,

溪流乃诗之开篇。

未谙天下之重,

已觉词句深藏银河之光。


2、眉山 · 少年未识尘埃


《竹影眉山》


生于水墨之间,

青山侧耳,听书声初起。

一纸风月未展,

笔下却藏着天光未名。

眉山不语,任少年长成,

如一枝新笋,未出尘世之风。


3、眉山 · 起卷


《初雪未落》


书声未满庭,竹影已成诗。

纸灯映少年,风骨隐晨曦。

山不语,水轻吟,

一页未翻的命理,在静中滋长。




二、汴京(1057年,中进士,登仕途)


1、《春闱之后》


那年春风也入京,

宫墙高,难掩一纸文章。

殿试过后,世人皆唤才子,

谁知笔下未必能度人心。


汴京酒多、月多、人更多,

无人能解那眉间微颤。

写词为抚国忧;

赋文却先触帝怒。


2、汴京 · 声名初扬


《殿试之后》


金銮殿外,才子如云,

他不过执卷而立,静若无名。

文气起处,有朝霞自天心流落,

一笔写山河,却不写功名。

自此人间识“东坡”,

也识风雪背后的峻岭孤松。



3、汴京 · 登途


《墨香轻雪》


金榜声起处,春光乍暖时。

丹阙如山,风吹词笔过。

繁华深处,不问风尘,

只见一行墨,潜入千秋江湖。




、杭州初任通判(1067年)


1、《湖上风雅》


初见西湖,如初见良人,

水光潋滟,我心浮沉。

百姓困苦,水患难止,

愿将功名,沉入湖底换安澜。


山色太美,

诗意不舍身,

学政事中种莲,

学清风中,如何与江南共眠。


2、杭州 · 初识江南


《西湖调判》


江南雨细,湖水温柔,

立小桥之侧,听民声如潮。

修堤浚水不为丰碑,

只为一夜好眠在民舍柴扉。

谁知那年西湖的风,

藏未尽的诗意与慈悲。



3、杭州 · 初仕


《湖心未央》


江南初晴,一城听雨。

堤岸渐修,水脉自清。

山色温柔,不舍烟火;

风中轻舟,载着千丝民情。



四、密州(1074年)


1、《啸风台上》


密州风烈,皆因词硬。

黄楼之上,举杯啸月,

江山如此,

岂容儿女情长局促笔端。


人生有为,何妨放声?

从此不再自囿风雅,

铁笔写山河,

酒胆对风云。


2、密州 · 文风转烈


《黄楼吹角》


密州台上,执酒杯迎风,

胸中丘壑,一时奔走笔锋。

不是每个才子都吟风弄月,

有些笔,是要直刺寰中风雪。

于豪放间自省,

天高地迥,仍不敢负一寸风霜。



3、密州 · 骤变


《风起黄楼》


高台吹角,风声愈烈。

纸上山河,不肯低眉。

豪词之外,藏酒中剑,

烈火一试,骨犹铮然。



五、徐州(1077年)


1、《洪水之后》


洪水至,百姓居无所,

衣湿至骨,心却不冷。

沙土筑堤,推车其中,

不为声名,只为一夜安眠。


知风月不能救命,

但愿诗句能为人撑起一伞清晨。

这世间若真有道义,

当在百姓泪光中生根。


2、徐州 · 水患之中


《百姓城头夜》


大水至,百姓惊惶,

衣不解带,亲堤筑墙。

笔暂搁,剑未出,

却以一身泥泞,换一方清光。

世人称颂文名,

可这夜的灯火,唯百姓记得最深。


3、徐州 · 民疾


《泥涂夜烛》


河决无声,百姓奔走。

天光无及,泥水深寒。

一城灯火,如豆微明,

手中未干之笔,暂搁为锄。




六、湖州(1079年)乌台诗案前夕


1、《静夜湖州》


湖边夜色深如纸,

把诗折成舟,载心入水。

不知何句惹尘埃,

竟惹来风雨骤起。


风声四起,原来不是诗高,

而是人心太低。

不悔,字字皆真!

但愿东坡之后,仍有明月照人心。


2、湖州 · 乌台之前


《湖边小坐》


一城波澜未起,

独坐水边,翻诗细剪夜风。

谁料词中藏锋,

引京城风云如雷而动。

湖州不语,柳色微黄,

一桩诗案,骤然卷晴光。



3、湖州 · 风云初聚


《芦汀旧影》


水城静好,词意初慢。

诗中偶露锋棱,却引雷鸣。

风未起处,波已微澜,

白鹭惊飞,一案尘封。


七、黄州(1080年)


1、《东坡雪》


被贬,不是尽头,

是命运翻开诗篇的下半章。

东坡居士,从此有名,

不是因官,而是因静水煮茶、雪夜煎字。


我耕我田,种菜写字,

山为纸,水为墨。

若人间容我半亩地,

我便还它十年诗。


2、黄州 · 贬而不沉


《雪落东坡》


黄州雪大,万物沉寂,

破屋中写就“赤壁”与“菜根”。

春来不早,心却已静,

从山中得趣,于水畔修心。

若命途为岸,甘为渡人之桥,

千秋之后,尚闻东坡菜香飘。



3、黄州 · 峥嵘半生


《雪照东坡》


菜根清淡,赤壁空明。

古渡烟横,山月无语。

笔落沉稳,不为酬知,

惟将一生风浪,化作闲庭落子。




八、惠州 · 南方再贬


1、《岭南词慢》


岭海边城,烟雨如绵,

步荒蛮之地,将词调温婉。

非软弱,乃心已收剑,

山河既不容人,便与花草推心置腹。

惠州慢,

一纸人生,熬成晚钟轻叩。



2、惠州 · 岭外小春


《慢调入骨》


岭南无霜,词亦柔长。

春意不语,草木深情。

谁说南荒是流年尽处,

满城桃李,暗藏归音。



九、儋州 · 近乎绝地


1、《儋耳残照》


世间天涯,不过儋耳一隅。

岁月为笔,教书育人种芋织布,

于椰林之下读周易,

将余晖照进人心。

孤岛种子萌芽,

如他,被流放,却从未被遗忘。



2、儋州 · 尘绝之境


《孤岛经年》


天涯何处,椰影如幔。

童音朗朗,书声照夜。

世道无名,学问自明,

枯井边,一页周易照海天。



十、常州 · 归息


1、《秋尽江南》


叶落无声,江水自寒。

山脚残阳,书卷缓翻。

一生如画,笔未曾干,

旧梦江湖,今归长安。


2、常州 · 北归终章


《归骨江南》


风回北地,老了,

却仍带几缕岭南的风和南山的光。

常州秋深,他在斜阳中静坐,

任往昔如落叶归根。

此身未竟万卷书,

便以百年梦,换一次云。




十一、金陵 · 渡海北归


《石城余火》


钟山夜寒,江水未歇。

白鹭初惊,旧梦未醒。

渡海归路,残灯半盏,

春深处,留不住往昔书声。




十二、临川 · 收卷终章


《半帘烟水》


纸窗斜照,笔搁茶凉。

青灯旧案,余香缭绕。

浮沉之迹,皆藏风中;

星子湖畔,静待落幕无声。




*十二城,十二诗,不是纪年,不是旅程,是浮世万象的一道微光,照见一个不曾低头的灵魂。苏轼未曾离去,他在每一首诗的回声中等你,在每一个你也曾迷路的地方,站成自己的灯塔。*



《不言苏轼:一生行吟十二章》


 · 眉山


《竹影未成书》


一纸未启,眉山早埋诗意。

书声初上,竹影柔寒,

未许春风识姓名。

静中有骨,雪未曾落,

却已立定万里风程。




 · 汴京


《金阙藏雪》

繁华背后,纸上春秋才初展开。

丹阙人潮,词笔藏锋,

风过玉阶不染尘。

楼台雾重,雪声如咽,

已写江山,未染浮名。




 · 杭州


《湖心未醒》

春雨沉静,谁听得百姓的水声?

水岸修堤,莲灯未落,

湖心深处不语波纹。

烟柳如画,舟如静思,

风中埋下最柔软的愿。




 · 密州


《黄楼吹角》

豪情无名,纸墨皆作山河志。

城头风烈,酒冷词燃,

一章豪放掷铁花。

非为剑起,亦非功名,

不过霜天一声自鸣。




 · 徐州


《堤下无声处》

江水滔滔,是心中不肯沉的灯火。

水患不息,泥涂夜凉,

一灯挑亮百姓梦。

词未成诗,身已成堤,

风中归路,深于水深。




 · 湖州


《芦汀藏锋》

静水之上,轻词能动京阙风云。

风起未见,诗已惊潮,

一字藏剑,三卷未晓。

柳影初瘦,意在远山,

小城之中,雷霆暗藏。




 · 黄州


《雪落东坡处》

低处不卑,万里风骨只一菜根香。

清雪映炉,古渡横波,

草堂几椽胜百间楼。

烟火如诗,慢火煮梦,

天地寥廓,人间自宽。




 · 惠州


《岭南词慢》

词调缓,是心已收;水自南来,意不归。

岭树无声,词意长流,

山路入夜,灯火更柔。

不问归期,不惊客途,

春意悄悄落在旧衣袖。




 · 儋州


《椰影经年》

绝地之上,仍开文化的火种。

孤岛如琴,椰影如幔,

书声细细穿潮音。

荒处无荒,教本犹存,

一井之水,照彻千秋人心。




 · 金陵


《石城残梦》

归途中转身处,是一曲长江夜雪。

钟山空老,波浪未息,

孤舟横江,梦浮金陵。

旧影如酒,城门斜照,

云深处,仍见旧年心灯。




拾壹 · 常州


《归骨江南》

风雪之后,万事随波,唯有一纸长明。

夜灯斜照,纸墨未干,

松影入梦,旧案无声。

浮沉不言,归于山水,

江南小城,藏尽云烟。




拾贰 · 临川


《帘外未了诗》

书未尽,梦未完,灯影之后是静夜千年。

灯火半晕,水波如丝,

帘外有雨,纸上无声。

生平若诗,句句无边,

且将一章,藏进人间。



*十二城,十二诗,不是纪年,不是旅程,是浮世万象的一道微光,照见一个不曾低头的灵魂。苏轼未曾离去,他在每一首诗的回声中等你,在每一个你也曾迷路的地方,站成自己的灯塔。




一、《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有人问:

为何人生不快乐?

是柴米油盐,是春秋账册?

不。

是因为未曾读过那一行字: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提灯入夜,酒盏斟月,

在贬谪的孤舟上写下人间最暖的词。

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日子里翻开,

一页风雨任平生,

竟像被什么轻轻拭去了眉头的霜。


东坡不教你逃避苦,

他只教你:

如何从苦中走出味道来。




二、《如一只飞翔的鹤,落在千年后的肩头》


线路图摊开,

像一只长鹤展翅,昂首望天,

每一站,皆是山海苦旅,

每一步,皆是胸中从容。


黄州的雪、儋州的椰林、惠州的梅花,

都是他脚下的诗句。

谁说旅人孤独?

他用脚掌写地志,用词章印心图,

在无数被贬的驿站之间,

活成了一位行吟的星辰地理学者。


那不是奔波,

是命运不肯放过一个才子,

于是他笑着,把悲欢都写成灯塔。




三、《为兄者,为国者》


弟弟子由,一生奔波,

在兄长四方漂泊的影子里——

驿馆、宦途、泥路、寒江……

为一个“哥哥”

倾尽山河笔墨与心事。


他们的骨血,写尽了大宋的月光。

不是每个兄弟,都能风雨兼程;

不是每段亲情,都能生死不渝。


苏轼不是独行者,

他是那个你我都渴望成为的人:

历经风雪,依旧温柔如初,

依旧对一碗东坡肉、一棵老梅树

怀抱赤子之心。





《词余处,雪自清》


——献给那个在人生风雪里,从容前行的苏子


不是雪落得深,

而是他从不踩碎风的安静。

冷月里,一蓑烟雨挂肩,

风不问归期,

他便以笑意作伞。


石桥下,流水不语;

小舟旁,灯火无声。

若说世人争渡,他偏偏

在一碗东坡肉里

写尽人间宽宥。




二、《千山之外,梦仍开》


——致苏子由与他一生“捞哥哥”的脚步


千山之外,一纸家书未干,

星辰为邮,夜色作信封。

他走的路太远,

只留下几道秋水,

映照出兄弟情深似雪。


世人只记“赤壁怀古”,

却不见江上孤舟,

那不是辞章的光,

是子由为兄捧来的

一盏盏旧年灯火。




三、《风起不言悲》


——致那一张张地图上的“被贬”与“被放”,实则皆是心灵的出走


命运在他行囊里藏针,

他却以诗为囊,装满山河。

一个词人,行至荒州绝岛,

不问前程,只问风声

是否还懂琴的节奏。


他不是被放逐,

他只是比所有人

更早一步看清尘世之轻。

于是笑,便长于苦;

词,便沉于骨。



四、《黄州惠州儋州之外》


——献给那个被时光遗忘的星辰,仍为人性点亮光辉的苏子


问汝平生功业,

是否一生都在行走,

脚步踏遍山水,

心却依旧如初

在梦中的烟雨里安放。


他曾说,

“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流放与流转之间,

他从不让心驻足,

即使山河一片荒凉,

也不曾停止吟咏。


不为功名所累,

只为一段清风一缕月光,

在心头温暖

足以与所有风雨为伴。


在黄州、惠州、儋州,

他自如,任平生。

不是远方给他一份土地,

而是内心的宽广,

将他之心,

化作四海归舟的灯塔。




五、《烟雨任平生,生命的星辰》


——致苏轼,致每一颗追逐星辰的灵魂


“烟雨任平生。”

这话是无尽的豁达,

是对命运的微笑,

是生活中的温柔如水。

一生跌宕,却从不曾留恋过

任何一场不属于自己的风波。


我们在茫茫人海中

奋力挣扎,

希望能挣得一片温暖的土壤。

而他却早已看透,

不需要借由外界的评判

来填充心中的空白。


他说,

“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大江东去的潮汐里,

他已悟透生死与命运,

他的人性光辉,

在他自我超越的每一刻

变得更为璀璨。


即使被逐出宫廷,

他依旧是那位文人,

不为利欲所困,

也不被名声所羁,

他只是安然地,

在烟雨中悠然自得。



 *这几首诗,带着深情与宽阔,为那份历尽千风万雨后,依然坚守内心光辉的人性,献上心意。

*关于平凡的生活与意义,我相信,苏轼或许也早已给出答案:不是追求外界的成功,而是如何与内心共舞,在世事波涛中,守住那份澄明如水的宁静。



一、《赤壁怀古·苏东坡之辞》


水光潋滟晴方好,

江上寒山照曙光,

四百年浮世,仍在眼前晃。

他站在风中,

胸怀如海,天地为舞台,

东坡一语,成诗成词成画。


问他心中何处是家?

黄州、儋州、惠州、心中无他,

烟雨微凉,江水悠悠,

哪一片湖光山色

未曾印在他的人生画卷上?

逍遥无求,笑看潮起潮落,

他已笑着,走过每一道难关,

任烟雨翻滚,任岁月悠长。




二、《水调歌头·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自是有情痴,

不觉泪已盈,愁不成诗。

东坡吟罢,眉目如新。

他说,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求名利,

只愿在这繁华中,

保持一份云淡风轻。


他步履如云,穿越千年,

大风吹过,水面波澜。

一蓑烟雨,任平生,

自得其乐,心在江南。

风声里听见的是壮丽,

月色下吟咏的是心安。

笑看尘世无常,

他早已踏过每一寸悲喜,

任岁月如风,

他依旧心如止水。




*致敬东坡,致敬每一位仍在风雨中前行的你。





浏览(1123)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