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Friday:一次跨越千年的献祭
两千多年前,在耶路撒冷的各各他山,天父上帝,将祂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献上作为世人的赎罪祭。而就在这同一座山上,在遥远的旧约时代,历史曾经上演过惊人相似的一幕。《创世记》第22章记载,亚伯拉罕带着他的儿子以撒登上摩利亚山,为要将他献上为燔祭。这是上帝吩咐他这样做的,上帝的命令看似残酷,却蕴含着极深的属灵奥秘。这是为后来的耶稣之死埋下伏笔,它预示着上帝救恩的奇妙计划。
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摩利亚山(Mt Moriah)就是上帝献耶稣的各各他山(Golgotha 亚兰语, 也称Calvary 拉丁语,意为骷髅地,因为这座山从远处看上去极像死人的头颅骨)。这座山上的两次献祭跨越历史与永恒,连接着预表与成就。
以撒是亚伯拉罕年老所得的儿子,是应许的孩子,是他“所爱的独生子”(创22:2)。神要求他将以撒献为燔祭,这是对他信心的极大考验。然而亚伯拉罕顺服神,带着以撒登上摩利亚山。
在新约中,神也有一位“独生子”,耶稣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神子,是神爱世人的具体显明(约3:16)。不同的是,这一次,神真的没有留下祂的儿子,而是“为我们众人舍了”(罗8:32)。
以撒在被献的过程里,并没有挣扎逃脱。虽然圣经没有明确描写他的反应,但从他背着柴,顺从父亲的行为来看,他是温顺的。他不只是一个受动者,更是一位信靠父亲的参与者。
耶稣的顺服则更为明确。他在客西马尼祷告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他甘愿被钉十字架,为要完成天父的旨意,为要拯救罪人。他的顺服不是软弱,而是带着权柄的顺服,是主动的牺牲。
亚伯拉罕对以撒说:“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创22:8)这不仅是对当时困境的信心宣告,更是对将来救恩的预表。最后神果然预备了一只公羊代替以撒。
在十字架上,神也预备了真正的羔羊——耶稣。“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这一次,不再是象征性的代替,而是永恒性的赎价。
以撒的献祭,是影子;耶稣的献祭,是实体。以撒被救下,是因为有代替的羔羊;耶稣没有被救下,因为他就是那只代替的羔羊。
影子(旧约) | 实体(新约) |
亚伯拉罕带着儿子以撒去献祭 | 天父将独生子耶稣送上十字架 |
以撒背着柴上山(创22:6) | 耶稣背着十字架走向各各他 |
神最后让羊代替以撒 | 耶稣成为“神所预备的羔羊” |
地点是摩利亚山 | 地点是各各他丘,也属摩利亚地带 |
摩利亚山上的一幕,像是一幅画,描绘了以后将要来临的救恩蓝图;而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给这幅画添上了最后一笔,圆满地完成了这幅壮丽的画卷。神的救恩计划从人堕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制定好了(创 3:15),这计划从未改变,只是一步步向我们显明,直到十字架成为历史的转折点,也是永恒的焦点。
当我们凝视以撒的顺服与耶稣的牺牲时,不禁要问:我们是否愿意像亚伯拉罕那样,信靠神的旨意,即使不明白?我们是否愿意像以撒和耶稣那样,甘心顺服、毫无保留地交托生命?
救恩既已成就,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把自己也当作活祭献给神,这是属灵的敬拜(罗12:1)。愿我们在信心的旅途上,不断被这两座山之间的爱所激励,被这一次跨越千年的献祭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