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的实质与中美贸易是彻底脱钩还是对等谈判
川普总统的所谓“对等关税”宣布之后,美国的股市两天之内就蒸发了5万多亿美元,然后所有的机构,没有一个机构不下调对美国经济增幅的预测,幅度不一样,但是普遍下调。再一个,美国陷入衰退的概率从原来的20%到30%、40%,现在到60%。
目前美国干的这些确实伤到中国了,伤到日本了,伤到欧洲了,这是事实。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逻辑悖论,就是说美国干的事是为了杀敌八百而自损三千。为什么要这么干?川普说,现在是手术,手术都有阵痛,手术好了就好了。这是画大饼,能不能成我们先不说,至少他也知道,他要干这个事,肯定会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经济、自己的国民造成巨大的损害,这个他是知道的。
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干呢?川普这次这个不叫关税战,这个叫全球“对等关税”战,他打的是全球。这是二战结束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也应该是近现代经济史以来没有过的。为什么这么干呢?从美国自己来讲有三个目的:
第一,就是要根除美国长期贸易赤字的根源。我们都知道美国过去曾是个贸易盈余国家,但是从1975年到现在没有一年是顺差,完全都是逆差,而且这个逆差就越来越大,到现在,一年的逆差就是万亿级了。那么越来越大的赤字,而且连续不断的50年如此,那确实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一个临时的周期性波动。那么他给这个结构性的问题找了一个病根,说美国闹这个病,不怪美国自己。怪谁呢?怪世界。就是怪1947年以来,以多边安排为框架,以自由贸易原则为基础的无条件、非歧视市场准入规则的这样的贸易体系。川普政府认为要解决这个越来越大的贸易赤字问题,就必须把贸易体系给改了。那要改成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把多边框架改成“一对一”的双边框架,把自由贸易原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改成“对等贸易”原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也就是说,这次打的不是关税,也不是赤字,打的是秩序,是要通过这样一个波及全球的贸易战,来改变现行的、已经运行了70多年的全球贸易体系,目的是要扭转美国赤字的根源。所以,不是打赤字,而是打赤字根源。这是第一个目的。
第二,就是通过“对等关税”,保护美国的制造业。“对等关税”英文叫“reciprocal tariffs”,其实不是川普发明的,是美国从1897年到1901年间担任美国总统的麦金莱开始的,他弄了“对等关税”。我们看看那个时代背景,1895年,美国的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那么从此以后,美国的制造业快速崛起。在制造业快速崛起的过程当中,麦金莱干了一件事,就是“对等关税”,通过高关税,保护国内的迅速崛起的制造业。所以,这是麦金莱在美国制造业迅速崛起阶段干的一件事。那么川普为什么重视“对等关税”呢?我们现在都知道他要重振美国的制造业。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很多支柱,但是核心的支柱是制造业。所以,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由原来的垂直对比结构越来越变成水平对比结构,甚至有点向中国倾斜的水平对比。那么,这样的变化使得美国人感到自己不再伟大了。川普也很清楚,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力之根本,那么川普现在干的就是通过高关税,来保护美国需要重振的制造业。
第三,重振制造业,对外实施高关税保护,对内又开始减税,通过减税等各种刺激,让企业能够更容易扩大再生产、更容易融资。那对内减税了,财政亏空咋办呢?外国人来交。下一步他可能还要考虑弄一个对外税务局,专门管理从外国收来的税。所以,“对等关税”是要一箭三雕,要转变赤字的根源,要保护制造业、扶持制造业崛起,还要利用高关税来增加美国税收、减少美国赤字,这是三个目的,这就是他的底层的逻辑。就是说现在受苦是为了这三个伟大的目标,这三件事要干成了,美国再伟大就有希望了。
川普现在干的所有事,包括我们再广泛地看,他“退群毁约”,也是不讲规则。等于他知道这个事不符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而且即便按照美国国内的法律,也不合法。还有人说,总统包括整个政府,行政机构,没有权力去规定美国的关税,权力在国会。所以,关税几十年来都这样,按国会通过的关税走,如果发现哪个国家表现不好了,可以展开“301调查”,通过调查,拿到所谓证据了,然后再制裁,这是美国法律。然后现在呢,185个国家和地区,不分青红皂白全打,起步价10%,然后在10%基础上,各不一样。怎么定的,他自己都算不清楚。
那么这个“对等关税”本身就不合美国的法律,所以,出现了白宫跟国会的争吵,这个争吵不管孰是孰非,我们无权干涉美国内政,但是这个争吵至少说明,川普现在干的这个事,至少叫“涉嫌违法”,所以,国会议员才敢跟他在法律上硬刚。
川普肯定是违反了国际法,也不符合美国的国内法,但是他的这个路径值得我们警惕。是什么呢?他要改变现在以多边安排为基础的框架。现在在WTO多边框架下,大家按照都承认的、共同的自由贸易规则进行贸易,如果有争端就去仲裁。这是多边安排框架下以自由贸易原则为基础的体系。
那他想怎么改呢?按照他自己的话讲,叫 “One-on-one negotiations”(“一对一”谈判)。这是我们要警惕的,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警惕。川普要利用单边强权来实现他的霸权。但是实现霸权,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那是另一回事。川普也知道,在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特别是在多边主义、多极化潮流下,再想搞这个单边的霸权主义是越来越困难了。所以,他现在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就是以“一对一”的双边构架来实现美国的单边霸权。这是什么意思呢?川普现在讲了,有7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给他打电话。那么我们想一想,这70多个国家都是正在饱受美国“对等关税”大棒打击的国家,找他谈也是解决“对等关税”的问题,话题是一样的,背景是一样的。那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大家一起谈,召开一个多边谈判,谈谈美国的关切,这在国际谈判当中我们管它叫多边。但是川普选的是“一对一”的双边谈判。比如说美国和日本的谈判叫美日“对等关税”谈判;韩国跟他谈,是美韩“对等关税”谈判;还有美越“对等关税”谈判等等。反正就是,同一个问题的美X双边谈判。你说他累不累?川普政府的谈判班子就一个,负责谈判的主要责任单位就是财政部和USTR(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一个规模不大的谈判团队,没有办法同时展开和百八十个国家的谈判。他这样不怕麻烦,舍近求远,宁可一个一个地谈,也不跟各国一块谈,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要通过一对一的谈判来充分地施展它的单边霸权。
这是个什么逻辑呢?在国际贸易实践当中,任何两个国家进行贸易交易,一定会出现两个国家客观上的绝对不平等。这个绝对不平等从哪来的呢?就来自于这两个国家对于贸易的依赖程度,我们讲叫依存度,Dependency。什么叫贸易依赖程度呢?我们举个实际例子,比如美国和越南,去年越南和美国的贸易总额大概1100多亿美元,规模很大。但是这个贸易额放在各自国家的总体经济当中,比重是大不一样的。美国的经济规模是29.2万亿,那么跟你做这1000多亿美元的生意,只占我GDP的0.4%,可是占到越南GDP将近25%,就是1/4。因此,就是在整个国际贸易的实践当中,任何两个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国际贸易理论术语叫“大国模式”“小国模式”,就是说只要两个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有一个国家一定对这笔生意的依赖程度低,所以就强,这叫“大国模式”。那么另一个国家对这个依赖程度更高,就处于弱势,所以叫“小国模式”。那么我们想一想,美国的GDP全世界没人能比,所以,它跟任何一个国家进行“一对一”的贸易谈判,都处在“大国模式”,即便中国也是这样。尽管中国是个贸易大国,也是经济大国,但是跟美国一比,我们对于外贸的依存度更高。那么谈判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咱们都知道谈判就是讨价还价,有求多的那一方显然是弱势,有求少的那一方是强势。只有“一对一”谈判的时候,“大国模式”的地位才能彰显出来。你服不服?不服咱就崩,崩了以后,对你损失比对我损失大。所以,他要干这个事。
然后我们再看美国原来的实践,比如说奥巴马当总统的时候,他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提升到了12个国家,然后川普上台就给废了,后来拜登上台了,拜登就是当年奥巴马时期的副总统,(TPP)就是他们弄的,他上台后也不恢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多边谈判当中,美国没有办法利用“大国模式”,只能少数服从多数,尽量取各方都能接受的内容,这是谈判的基本原则。所以,一般来说,谈判都是妥协,多边谈判的结果是多方共同的妥协。这就是美国现在不愿意,特别是川普不愿意搞多边谈判的原因。但是如果是双边谈判,美国对谁都强,那就能够通过多个的“一对一”的谈判,形成一个双边安排的集合。比如说美越双边安排、美韩双边安排、美欧双边安排等等。那么众多的美X贸易协议的集合就形成了一个双边安排为框架、对美国有利的秩序,它的底层逻辑是这么来的。
最后这个秩序如果推广到全球时,会使得“一对一”双边安排框架取代全球和地区的多边安排框架,会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很大冲击。比如说我们中国是RCEP的成员,那么如果每个RCEP成员都同美国签了“一对一”的协议,那么这将对我们已经参加的RCEP就是巨大的冲击。同样道理,一个一个的WTO成员都同美国另签了一个“一对一”的、对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协议时,WTO多边框架体系就岌岌可危了。
看来川普并不能成功,首先问题的根找得就不对。比如说美国连续50年赤字,用川普的话就是,原因不在美国,原因在国际贸易体系,原因在自由贸易,原因就在于你们搞的普惠制。这就把问题的根找错了,然后根据错误的根进行手术、吃药,这就应了我们商务部发言人讲的,这叫错上加错。
其实造成美国长期贸易赤字的结构性问题,按照唯物辩证法,它实际上是由内外因共同构成的,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也就是说,现在美国由过去的贸易盈余大国变成贸易赤字大国,而且赤字越来越大,内因是根本,国际环境、国际条件、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只是变化的外部条件,而不是变化的根本原因。如果从外部条件去找病根,而不是从根本原因上找,这就是诊断错误。根没解决,肯定是不能成功的。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错误。还有两个现实的条件,也导致他赢不了这场关税战。
第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什么呢?还是在他自己,就是美国的政治日历。我们都知道,明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中期选举对川普至关重要。现在是共和党控制两院,但是还是微弱多数,但中期选举,那么435位众议员全部要重选一遍,100个参议员里面有33个参议员也要重选,一旦这33个参议员里面,共和党丢掉几席,那么参议院的多数地位就没了,然后我们都知道,美国参议院下面有若干个委员会,谁是多数党,委员会的主席就是谁的。众议院也是这个道理,435个人重来一遍选举,也有可能丢掉。那么怎么才能保住多数席位呢?老百姓高兴的时候才能保住。但是川普今年打这个贸易战,50个州群情不满。这个情况现在还可以,但如果到了明年,已经进入了中期选举,还这么干,就有问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光是民主党议员,连一部分共和党议员现在也开始发声反对川普的“对等关税”和全面打贸易战这件事,因为对美国的冲击特别大。
所以,川普的政治日历容不得他把关税战长期打下去,如果延续到明年,还像现在这么乱,那中期选举不保。所以,他和180多个国家打“对等关税”战,然后还要谈判,还要谈出结果来,这个时间很紧迫,容不得他打持久战,只能打速决战。但是打速决战,要想速决,那就不是人家妥协,你也得妥协。这就是我们看到川普一会儿这么干、一会儿那么干的原因。所以我们说,关税战来势汹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有多大的韧性,你能持续多久。
美国想搞高关税,我断定它今后就是跟一系列国家都谈完以后,关税也会比较高。关税比较高的时候,从长远上讲,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二百多年来,美国走到现在,成为全世界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不是别人逼它这么干的,而是它自己的选择。它为什么这么干呢?因为低关税、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如果美国是个高关税国家,那就不是美国了。所以,川普干的事有点逆天。就是说他现在想通过艰苦卓绝的霸凌让对手屈服,但是短时间内能屈服,稍微一长点,过了明年,他就要考虑中期选举,所以,这是一个现实因素。
还有一个现实因素是什么呢?首先高关税的情况下,就算是能够有利于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但是问题的根解决不了。尽管赤字能压下来,但是关税高了以后,你既保护了国内的制造业,也保护了落后的国内制造业。
也就是美国的制造业缺乏竞争力。在制造业上,美国真没有办法跟中国竞争。因为啥呢?很简单,中国国内的市场竞争远比美国的市场竞争要激烈得多,咱们讲叫内卷,实际上就是竞争。我们在激烈竞争情况下,企业的产品和企业自身的韧性都比美国强。所以,如果真想让美国制造业再强大,得鼓励美国制造业的竞争,这是常识。其实美国应该比我们更懂,但是它现在恰恰逆其道而行之。
所以,川普这三大目标是自相矛盾的,左手打右手。因此,第一,问题的根找错了,错上加错,这个路子肯定走不通;第二,美国的政治日历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打持久战,就是耗,你也耗不过我;第三,美国现在的三个目标都想实现,那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最后可能拿到一个扔了另一个,或者两个都没拿到。从这三个条件看,川普目前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难以实现。
值得担忧就是出现“负和博弈”。我们常说“零和博弈”就是你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但是现在川普干的事,比如「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1930年美国的这个法案其实给所有国家特别是美国上了很好的一课,就是“负和博弈”。就是咱们博弈下来以后是双输的,并不是说你得到了我损失了,而是大家都输。
1930年的现象也跟现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问题的根找错了。1929年爆发了大萧条,大萧条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就是两个原因,第一就是生产过剩,而且过剩越来越严重;第二就是金融泡沫。两个泡沫共同造就了1929年的衰退,这是问题的根。
然后这两个议员(当时犹他州的共和党人、参议员里德·斯姆特和俄勒冈州的共和党人,众议员威尔斯·C·霍利)比较奇葩,认为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根源不在美国,这跟川普是一个逻辑。根不在美国,在哪儿呢?就是从外国进口的商品太多了,所以,咱得保护起来。他们想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超贸易保护主义来解决生产过剩和金融泡沫的问题。结果,这个法案出来以后,进一步地刺激了美国的衰退和恶化,同时外溢到全球,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大萧条。
川普应该能吸取到这个教训。就是从美国政府的角度讲,应该好好看一看中国政府的贸易白皮书「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这个白皮书真的是有理、有利、有节地陈述了中美互利共赢的现实,指出了中美解决问题的应有之道。白皮书陈述的事实和指出的应有之道,恰恰就等于是规避了美国1930年代曾经走过的那个灾难性的错误道路。
所以,美国对全球发起这种单边霸凌式的所谓“对等关税”,已经是错上加错了。如果想纠错或者止损的话,只有一条,就是有关各方回到两个基础:第一,谈判和对话;第二,以多边安排为基础,而不是“one-on-one”(“一对一”)。以美国利益为第一,让美国最大化地发挥实力,来追求美国利益的最大化,这肯定不行。现在欧盟和中国开了一个好头,就是相互加强接触,希望中国和欧盟能够给世界打个样,开创出完全不同于“一对一”的以单边霸凌为基础的双边谈判,而是继续坚持多边主义框架,通过多边的谈判、多边的安排,来解决全球贸易不平衡和全球贸易稳定发展的问题。
客观地讲,中美贸易彻底脱钩对中美来说都是沉重的代价。中美常年的经贸合作形成目前利益交融的格局。中美一年的贸易额有六七千亿美元,说明两国的利益驱动形成了六七千亿美元这样的一个相互交融的局面。说要彻底脱钩,什么叫彻底脱钩呢?先不说投资,就说六千多亿美元商品彻底没有了,能不能做到?美国人可能说,我不在乎,因为中国出口到美国是五千多亿美元,中国进口美国才一千多亿美元。但所谓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五千多亿美元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美国自己的制造业,那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美彻底脱钩,谁的损失大呢?真的不好算,因为不可比,不一样,比如中国损失的是就业,美国损失的是价值。这其实是双输。
现在中美的贸易战处在逐步升级阶段,中美经济往来肯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但是脱钩很难做到。因为美国的决策者比谁都清楚,真跟中国经济彻底脱钩,一系列的麻烦事儿他们很难承受,那为什么还要奔着彻底脱钩那个节奏去打呢?其实这就是一个政治博弈的问题了。
川普总统也发出了一个积极信号,他说韩国代总统韩德洙给他打电话了,他们进行了非常伟大的谈话。话锋一转,他说,我知道中国现在也想解决问题,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开始,所以,我在等着他们来电话。看起来后面这段话跟前面是不相关的事情,结果他话锋一转,说中国人不知道怎么开始,所以,我在等中国的电话。我们能从他的话里面体会出他的另一种意图,就是他也在期待着和中国沟通。因为政治需要的话,我肯定不打电话,得中国打电话。但是不管怎么说,就是川普貌似气势汹汹的时候,一旦出现什么形势变化,他是会调整的。形势比人强,你想干什么是一回事,能不能干成那是另一回事。当形势迫使他不得不改变的时候,那他必须改变。
所以,从历史潮流讲,中美经济融合发展,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谁都挡不住的。任何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都不可能终结全球化。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什么叫全球化?简单说就是四大要素跨国界流动:商品和服务的跨国界流动,这就是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跨国界流动;资本的跨国界流动,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人员的跨国界流动,包括旅游、移民、学术交流、劳务输出等等;知识、信息、数据的跨国界流动。你说这四大要素跨国界流动是人能挡得住的吗?因此,全面脱钩也好,或者是有限脱钩也好,这是完全挡的住的吗?现在中美贸易进入到一个曲折发展时间,经过曲折发展后,美国尝到苦头了,双方都付出代价了,可能还得回到相互融合的发展。
事实上中方讲的是客观现象、客观存在。这些事情美国人有些是不知道的,但是有些人知道,知道的人依然坚持他的观点,就应了中国网友一句话,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那么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在伤害中美经贸关系。一个就是把贸易和投资问题政治化、武器化,这是非常不好的。咱们都说在商言商,但是现在是在商言政,结果是什么呢?就是用政治需要来扭曲市场交易,扭曲市场规律。美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大家都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当你扭曲了市场规律的时候,中美双方都受损。
另外一个不好的趋势就是美国有一些政客是在努力地推动中美经济彻底脱钩,这个我们必须要看到。为什么现在美国明知道会受损,也要跟中国彻底脱钩?这里面既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也有政治作秀,就是甩锅。美国有些政客说,美国现在这样都是中国毁的。
所以,这两种不好的倾向在严重地干扰中美经贸关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代价,中美贸易也许会峰回路转。看历史,实际上先进工业国家之间的恶性竞争、打压屡见不鲜,比如当年英国与荷兰、美国与英国,都有过从技术封锁、经贸打压,到技术封锁、经贸打压的弱化,再到不得不共同管理的过程,这是个规律性现象。中美经贸关系有过一段比较顺风的时期。当时,美国正在经历着建国以来最长的繁荣期,108个月的繁荣,没有经济衰退。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人都承认,就是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能够保证美国在经济高增长的时候物价不上涨。所以,那个时候美国人既享受了经济高增长,又享受了稳定的低物价。就是说,那个时候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顺风顺水地发展,双方都受益了。现在进入了逆风调整期,美国开始衰落的时候,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怪别国的问题,然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贸易投资武器化。但是我认为,从历史长河来看,这只是个暂时现象,看起来中美可能要脱钩了,但实际上青山遮不住。那么当美国意识到没有办法竞争过中国,更没有办法打败中国的时候,它只好回到正道,就是中国讲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但这是个长过程。
引用里根前总统的一句话,就是华盛顿不相信道理,但是华盛顿相信实力,华盛顿也只讲实力。美国是一个不怎么守协议的国家,就是契约精神让位于实力地位。正因如此,实力地位越弱的签约方,美国越没有约束自己守约的动力。但是面对实力强的一方时,它的自我约束会强一些。也就是说,它的契约精神和你的实力强弱成正比。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期中美关系变好了不是因为美国人心善了,而是中国越来越强大了,美国不得不回到正道了。那么现在中美关系又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中国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啥叫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实力更强了。当你实力进一步强大的时候,美国的契约精神、觉悟就提高了。
这个白皮书非常重要,甚至到了苦口婆心的程度。可能有人会问,跟强盗讲啥道理,还苦口婆心?有必要,因为这是谈判的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谈判,找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中美现在应该通过对话、谈判,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这才叫务实,而不是像美国有些政客那样,天天抹黑中国。说句实话,这不是在帮美国,这是在害美国。
从中国的角度讲,必须承认这是一个负和游戏,美国人这么干确实对美国损伤很大,但是对中国损伤也很大,这是客观现实,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是一个持久的较量,既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国民意志、国民智慧的较量。所以,现在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斗争升级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美经贸关系走到今天这个规模,是客观形成的。同样的道理,人为把现代客观形成的紧密联系给脱钩切断,那也是困难的。
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我们为什么反制呢?川普其实是在制造谈判筹码,你比如说,原来给中国是20%的关税,那么如果在贸易战之前,中美两国谈判,谈的是这20%的关税怎么解决。但是在谈这20%之前,他整出个34%的“对等关税”来,那第一件事就是,你要让我解除这34%的关税,给我点啥好处?因此,反制就是你想制造谈判筹码,那我也得制造谈判筹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安全、民族尊严的考虑。美国就是我对你霸凌可以,你可千万别报复,如果要报复的话,后果就是你不能承受的。这就应了中国人那句话,中国人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就是说当你给我制造麻烦的时候,你让我一点反应都没有,这不仅不利于谈判,也不利于我们总体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稳固。所以,从政治上以及从谈判策略上考虑,不是我们自己想反制,而是逼得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条,反制是手段,找解决办法是目的。
我们要看到中美现在相互较量逐渐升温,从中国的角度讲,我们不是要中美彻底脱钩或者是中美贸易对抗失控。现在中国政府的立场,「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有力,非常强硬,但是也有理,还有节,非常有节制。最后的结论其实在引导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为罗列了那么多事实,证明来证明去,说得很直白,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既然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就应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强调解决问题,应该跳出责任的焦点去寻找解决方案的焦点,这才是对双方、对全世界负责任的态度。白皮书就非常清晰地反映出这两条,第一,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第二,既然这是一个基本现实,那还得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中国政府的立场就是以解决方案为导向来进行谈判和对话。
中国的态度非常简单,当美国回到公平和平等立场时,谈判立马能开始。重要的不在于中方主动给美国打电话,还是美国给中方打电话,重要的是美国回没回到公平的立场上来。你先发起贸易战,对中方加征了34%的关税,完了你加可以,我不能加,这就是不公平了。在不公平的基础上展开谈判,肯定不符合国家利益。
因此,目前中国在坚决地同美国的贸易霸凌做斗争,但是有一个底线,叫斗而不破,第一,中美肯定会斗而不破。第二,就是谈判,至于说中美谈判什么时候开始,就是必须在美国释放善意的时候。中国是以善对善、以硬对硬。很遗憾,从川普上台到现在,在贸易领域并没有释放善意。在其他领域,川普总统确实对华释放了善意,比如他曾经讲,只要美中两国携手合作,这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川普总统也打破了美国150多年的惯例,邀请习主席参加他的就职典礼,这些都是川普政府对华释放的善意。但是政治总是非常复杂多面的,积极的方面我们坚决回应,负面的坚决斗争,但是斗争的目的不是斗破,斗争的目的是找出分歧的解决办法。
所以,现在中国的反制也是在为未来的中美贸易谈判创造条件,至于具体何时开始谈判还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比较明确,当美国出现积极信号的时候,中国也一定会以积极对积极、以善意对善意。那个时候中美两国才能走上一个正确的轨道,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公平原则为导向,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参考:http://fangtan.china.com.cn/2025-04/14/content_117823063.htm
http://fangtan.china.com.cn/2025-04/15/content_117825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