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税大战:通货膨胀时代来临了
美中之间的贸易,目前的关税是:美国对中国商品课145%,中国对美国商品课125%。按照经验,只要关税超过60%,进出口贸易就脱钩了。有刚需的物品(如中国的稀土产品)除外,关税再高也有可能少量进口。但一般民生用品,只要高过40-50%的关税就无法进口了,因为商家会亏本。
美国的沃尔玛与好市多等大卖场就面临窘境,因为这些商行的民生货品50%以上来自中国产地。美国关税145%,使得商行的采购机构无法从中国进货。更糟糕的是,采购机构在短期内(2-3年)无法马上从其他国家找到海量而价廉物美的替代品,而且还必须是那些不含中国零组件的商品。
说白了,就是义乌的小商品都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替代品。如果美国消费者不介意出2-3倍价钱,就毫无问题了,中国生产厂家当然也无任何问题。
这不,从4月9日起,从中国开往美国的集装箱货轮寥寥无几,现在太平洋上一片寂静。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零售商已经开始在物价中加上关税附加费(tariff surcharge)了。已有好事者在小红书上分享购物小票。现在还好,关税附加费只是5-9%不等。三五个月后,一但存货出得差不多,而替代品迟迟不到,或者量少质差,物价上涨20-30%,那就是一件分分钟的事儿。以后的情况可能更严重,什么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服装鞋袜玩具牙膏肥皂锅碗瓢盆,等等日常用品,要么短缺、要么大幅涨价(50-60%)。更不要说,一只苹果手机可能要卖3000美刀以上。
托川建国同志的福,一个美国全境内通货膨胀的时代,正在迈着稳定而沉重的步伐向我们缓缓走来。美国人可能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了。
有迹象显示,中国已定下决心跟美国硬扛,就是三年五载,也不退缩。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胆小鬼游戏了,中国正好借此机会调整自己的国际战略布局;持久的美中关税战也可能将美国拖入滞涨(stagf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