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罗马书
罗马书是最重要的新约书信之一;它对天主教思想家圣奥古斯丁和欧洲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都有过极其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新约圣经中对神的福音论述得最完整,最清楚的一卷书;也有人说这卷书是基督信仰的权威根据。罗马书共有十六章,前八章通常被人当作重点来学习,特别是第八章,强调基督徒在圣灵里得到拯救,从而成为一群信靠主耶稣得胜有余的人 (罗8:37)。英国的解经家大卫.鲍森曾有过一位老师,他只教罗马书一到八章,认为接下来的几章都是附带性的, 并不重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 罗马书的重点是在第十一章。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保罗写罗马书的目的,这个目的与耶稣的比喻故事之间的关连,以及这个目的的现实意义。
罗马教会不是保罗建立的,许多学者认为它是由当时居住在罗马城的犹太人兴起的。这些人在耶路撒冷参加了耶稣升天后的五荀节聚会,他们被圣灵充满,蒙恩得救 (参见使徒行传2:10)。随后他们把圣灵的感动带回罗马,为主做见证,带领旅居罗马的犹太人和进犹太会堂的外邦人信主。罗马教会由此逐渐形成。根据使徒行传18:2记载,罗马帝国的第四个凯撒大帝革老丢因认为犹太人不断在罗马闹事,曾在主后49 年下令把所有犹太人驱逐出城,因此初创罗马教会的犹太人所剩无几。当若干年后犹太基督徒再次回到罗马教会的时候,那里的情行今非昔比,教会里原来居少数的外邦人己人数大增。因不同背景和习俗而导致的矛盾在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间油然而生,与日俱增:他们对饮食,守安息日,守律法,行割礼等执有不同的看法,且各持己见,据理力争。而对保罗而言,问题的焦点在于外邦基督徒的骄傲(gentile boasting)。他察觉到罗马教会的基督徒中有人认为,基督敎会取代了以色列成为上帝救恩计划中的选民; 他们认为以色列的使命仅仅是为弥赛亚运动铺路,而随着救世主的到来和以色列人对基督的拒绝,犹太人的历史使命到此结束,他们与神立的约到此完结。这种危险的取代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思潮是后来盛行在公元二世纪的马西昂异端的雏形。该异敎屏弃了整个旧约,以及新约中被认为偏爱犹太人的部分,如马太福音。这个说教片面的强调新约中慈悲仁爱的上帝,而否认旧约中制定律法,公义的上帝。为了帮助罗马教会解决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间的矛盾,纠正取代主义的错误观点,把福音的真道传给在罗马的基督徒,保罗写了一封致罗马主内弟兄姐妹的长信,即罗马书。
在这封信的第一章里保罗阐明自己是奉召特派传福音的使徒:“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罗1:16 )。接下来的几章谈到世人都犯了罪,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沒有 一个义人。犹太人的罪是他们死守律法主义,虚假的口是心非,说的是一套,行出来的又是另一套;对别人横加论断,对自己却另设标准。外邦人的罪是他们的不道德,目中无神,整日沉浸在醉死梦生的糜烂生活中。所以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是罪人,都需要因信称义的救恩;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这句陈述先后次序的短句在第一,二章里连续重复了三遍,它表明了保罗反对取代主义,强调犹太人优先的思想:在神的救恩计划里,犹太人的地位是特殊的,先是他们,然后是外邦人。那么拿什么来证明犹太人的特殊身份和不可取代的地位呢?保罗从犹太人的割礼,律法,亚伯拉罕后裔的身份,以及神给他们的启示等方面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保罗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在一世纪基督运动兴起,救恩临到外邦人的时候,犹太人还有什么长处,割礼这一犹太人的主要特征还有益处吗?保罗的回答是,大有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割礼是上帝选民的标志,神的圣言和启示交托给他们保存(罗3:2),他们负有信守和传扬的责任。既便有不信耶稣的犹太人,那又何妨呢?难道他们的不信可以改变神的信实吗?可以改变神跟亚伯拉罕订的约吗?可以改变神的救赎计划吗?绝对不可以,因为神是真实的,而人都是虚谎的 (罗3:3-4)。第二个好处是“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 (罗9:4)。第三个好处是"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 (罗9:5)。上帝选择了犹太人,这是无可厚非的,祂想怜悯谁就怜悯谁,想恩待谁就恩待谁。上帝给了以色列这些好处,同时也给了他们传扬福音的责任,正如以赛亚书所说: “我还要使你作万邦之光,使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赛 49:6b)。
保罗接下来谈律法;因为持有律法(Torah)是犹太人的另一大特征和标志。不错,人称义是因着信,不是因遵行律法,那难道说我们就可以因信而废除律法吗?保罗的回答是: “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 (罗3:31)。因为律法的终结是耶稣,他是律法的总结和终点,只有他才能成全律法。我们只有通过信靠成全了律法的耶稣才能称义,因为我们自己成全不了律法。由此可见律法是不可废除的,因为透过它我们看到自己的无能,肮脏,和丑陋,透过它我们看到耶稣的全能,无瑕,和美善,从而投靠他,信靠他以得称义。耶稣自己也说过:“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 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7-18)。从这里我们看到律法的不可废除性,看到犹太人保存和维护律法的重大意义,也看到犹太人特殊地位的含义。
学者布赖恩.塔克认为神从犹太人中拣选了保罗,使他成为向全人类传讲上帝救恩大使命中的一部分。他是以犹太人的身份被差遣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因此在罗马书中保罗强调神对犹太人的约是不可改变的,律法书仍然是犹太民族独特的标志,犹太人的身份在新约时代仍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罗马书第十一章表达了保罗的中心思想:神沒有弃绝他的百姓(罗11:1)。他们的失脚不是要他们跌倒,而是因着他们的过失让救恩临到外邦人,目的是要激动他们发愤(罗11:11)。保罗指出犹太人的发愤和回头将会给外邦人带来难以想象的祝福: “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罗11:11-12) 保罗进一步强调犹太人得救对外邦人的益处举足轻重,有如死而复活:“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罗11:15)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那里出来的,从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就可以看到这救恩的始末。所以外邦人不可骄傲。保罗用橄榄树来比喻犹太人和外邦信徒的关系,犹太人是正宗的橄榄树,被砍下来的枝子是不信耶稣的犹太人,野橄榄则是外邦信徒。“所以你们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 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们因着信,所以立得住;你们不可自高,反要懼怕。神即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 只要你长久在祂的恩典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 (罗11:18-23)。接着保罗为杜防外邦人的骄傲透露出一个奥秘,那就是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全以色列都要得救(罗11:26)。
在接近尾声的十五章7-13节里保罗总结性地指出了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应该如何相处:“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于神。……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外邦啊!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
综上所述,保罗以犹太人与神特有的,通过他们列祖所立的不可改变的约,以及神赐给他们的话语、典章、启示,和神赋予他们传讲救恩的呼召,证明了犹太人特有的身份是不可取代的。是他们把神的话语(圣经)保存下来,并留给了世人;是他们把福音传向了万邦。在新约时代他们这种特有的身份,以及和神立的约仍将继续,因为神是信实的。以色列全家最终的得救将给万民带来无比的祝福。这就是罗马书的主要信息,是保罗写此书的目的。
犹太人的身份和命运是耶稣异常关心的主题。他在世时常常用比喻来教导跟随他的人,而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常常是他的比喻中的主题。葡萄园的比喻是耶稣讲给那些拒绝他的犹太教长老听的。故事中把葡萄园租给园户的园主比喻上帝,葡萄园比喻上帝的国,去园户那里收租的仆人比喻神的先知,被园户杀死的园主儿子比喻耶稣,杀死的园主儿子的园户比喻犹太人,而后来的新租户比喻外邦人。这个故事的含义是,上帝给了犹太人特殊的恩典使他们能够成为衪的选民,拥有衪的律法,然而他们却拒绝上帝的儿子,拒绝他带来的救恩,其结果是,上帝把救恩赐给外邦人。那么耶稣在这比喻中要传达的信息是犹太人在神的救恩计划中将被外邦人取代吗?决非如此!我们再来看看耶稣的另一个比喻就会了解耶稣的意图。浪子回头的故事让我们看到, 尽管神欢迎外邦人进入衪的国, 衪与犹太人的亲密关系却没有改变。在这个故事中,主人的小儿子(外邦人)拿着父亲的钱远走他乡,在那里耽于享乐, 放荡挥霍,直到钱财耗尽。当他因走投无路而悔改回到父亲家园的时候,父亲(上帝)欣喜若狂,宰牛设宴欢迎他回家。而主人的长子(犹太人)对此却嫉妒,愤恨,他拒绝参加父亲为兄弟准备的家宴,从而表露出其内心对父亲真正的违抗。父亲对他说: “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路 15:11-32)。在父亲说的这句话里可以看出,神是怎样看待祂和犹太人的关系的:“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耶稣用葡萄园的比喻提醒犹太人,拒绝神的后果是什么;而在浪子回头的故事中,耶稣通过父亲对长子的一番话透露出上帝对犹太人的真爱,以及跟他们持有的特殊的关系。
耶稣曾经哀叹:“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37-39)。主耶稣没有放弃以色列,当他们最终接受耶稣的时候,他们将再次见到耶稣。福音书记载,复活后的耶稣曾向他的门徒显现,并把传福音的大使命交给他们。正是这些门徒,通过圣灵的作工,使上帝的福音传遍全世界,最初将福音传出去的门徒都是犹太人。
罗马书的目的在于维护上帝与犹太人所立的持续不断的约,在于强调犹太人在上帝救恩计划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从这个新的角度来读罗马书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上帝通过对亚伯拉罕以及对犹太人的不变之约展示了他的信实,因此我们可以坚信上帝通过耶稣基督赐给我们的救恩也将永不改变。第二,强调犹太人在上帝救恩计划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对理解上帝的救恩意义重大。救恩由他们带出,他们是橄榄树的根,我们是嫁接的枝子 (罗11:17)。犹太人曾经,将来也仍会在传扬上帝救恩的使命中发挥作用。以色列的得救之时将是全人类普天同庆之日。第三,认识到犹太人在上帝救恩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帮助我们抵制反犹,排犹思潮。从古到今,犹太人遭受的歧视和迫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近期,反犹运动和势力在世界范围内再达新高。为什么他们对犹太人恨之入骨,欲灭之而后快呢?因为他们拒绝神,否认唯一真神的存在。如保罗在罗马书中所披露的那样,他们不愿意按照神的话语去生活,而是委身于自己罪恶的念头和放纵堕落的行为,沉湎于沦丧的道德覌。犹太人通过 他们以上帝为中心的传统习俗及宗教活动时时处处提醒人们,上帝是真实的,祂仍然在祝福着这个民族。犹太人对人类文明,文化,科学,技术,宗教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出自上帝的恩宠。神的应许永不改变,祂的慈爱高深莫测。
基督徒是上帝的子民,是上帝救恩计划中的一部分,我们要为这个计划的全部实现努力做工,为以色列祝福,为她祷告。重读罗马书能够帮助我们从新认识真正的, 从雅各传承而来的以色列, 帮助我们站在这样的以色列一边,站在上帝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