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子

注册日期:2025-04-06
访问总量:1802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使徒行传》:连接新旧约的桥梁


发表时间:+-

             学习《使徒行传》-- 导言

《使徒行传》是连接新旧约的桥樑, 这本书告诉我们, 最初兴起救世主运动, 以及在随后短短几十多年内把福音传向世界的耶稣追随者们全都是犹太人, 这些人的信仰根基来自希伯来文化, 来自以色列的宗教, 来自犹太人的圣书旧约 (Tanahk)。新约四福音书讲述耶稣是谁, 他的生平, 他的时间表, 他的救世主身份; 而紧接着福音书的《使徒行传》则讲述耶稣的门徒们是怎样把基于旧约真理的福音传给犹太人, 然后跨越犹太种族把福音传给外邦人的。

新约是一世纪犹太人写的一部文献集, 它记载了第二圣殿时期犹太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宗教思想, 揭示了新旧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使徒行传》是新约中非常重要的一本书, 它让我们看到今天的基督教偏离了原始教会的宗旨, 在错误的宗教思想指导下离开真道, 越走越远。最初基督教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枝, 是建立在犹太教基础上的Messianic Judaism, 也就是说基督教宣讲的是犹太教的那个独一真神差派独生子耶稣来到世间拯救罪人的事实; 耶稣就是旧约众先知预言的, 犹太人世世代代盼望的弥赛亚。然而, 后来的基督教删除了Messianic Judaism这个关健要点, 脱离了基督教最基础的中心, 结果产生出许多带有主观倾向性的宗教思想和church doctrines。取代主义(Supersessionism) 就是这种思想之一; 它认为犹太人拒绝耶稣, 因而被上帝抛弃, 犹太民族和上帝之间的契约在新约时代终止, 取而代之的是跟随耶稣的外邦人和教会, 他们是新以色列。这种思想导致了教会对圣经的错误理解, 鼓动了反犹排犹的行为, 使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产生隔核, 也使犹太人疏远自己的救主。

取代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一世纪时出现的异端马西昂主义(Marcionism) 。该邪教主张抛弃旧约, 单单接受新约, 因为马西昂认为旧约中的上帝是残忍的, 而新约的上帝是仁慈的。马西昂承认耶稣是人类的救主, 但与旧约中的应许没有关系, 他认为耶稣创立了一个全新的, 独立于犹太教的宗教, 这个新宗教比以色列人信仰的宗教更优越, 旧约在这个新宗教中完全没有地位, 旧约对基督徒的信心起不到作用。为了达到其反犹太的目的, 马西昂不但主张摒弃整本旧约, 连新旧中那些犹太气息浓厚的书, 比如《马太福音》和《使徒行传》也要删除。大约公元208年, 该异端被基督教主流废弃。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可以在马西昂主义和后来持续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取代主义思想之间发现微妙的异曲同工之处。学习《使徒行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新旧约的不可分割性, 从而扭转取代主义的偏见。

上面我谈到新约主要是由使徒的信件和一些专题文章组成, 那个时候这些文件还没有被认为是scripture。早期基督徒学习的是旧约圣经, 当时耶稣和他的门徒们用的是希伯来旧约圣经。可以说旧约圣经是the first Christian Bible。在耶稣死后复活升天之后的150年里, 信徒们用的都是这本圣经。犹太本地的信徒读的是希伯来文旧约圣经(Tanakh),  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信徒读的是希腊文旧约圣经(Septuagint 七十士译本)。《使徒行传》记载了旧约和希伯来文化对Messianic Movement的深远影响, 概括起来有一下几个要素:

首先是摩西五经和先知书对弥赛亚运动的影响。我们知道《使徒行传》讲述教会的建立和福音的传播, 里面提到形形色色的人物: 彼得, 约翰, 保罗等。但这本书真正的主角是圣灵, 一切成就都是圣灵做工的结果。所以把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圣灵行传》应该更确切。《使徒行传》一开篇就提到了圣灵, 在第一章中耶稣借着圣灵吩咐门徒当做的事, 叮嘱他们要在耶路撒冷等候圣灵的降临, 接受圣灵的洗礼。耶稣的话在第二章得到应验。

耶稣升天后的五旬节那天, 圣灵从天而降, 像火舌一样显现, 分开落在门徒各人的头上。他们就被圣灵充满, 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 说起别国的话来。五旬节这个字是按希腊文翻译成中文的, 希腊原文是 Πεντηκοστ?(发音:Pentēkostē),希伯来原文是?????? Shavuot (七七节), 这是一个上帝与以色列民族约定俗成的古老的传统节日, 是优太人的三大朝圣节日之一。据摩西五经记载, 上帝要求所有以色列男丁每年在逾越节, 七七节, 和住棚节到耶路撒冷的圣殿朝见他。七七节是庆祝小麦丰收的节日, 犹太人在这个节日里庆祝丰收, 给神献上感恩。除了庆祝农业丰收以外, 七七节还有另一层含义, 它是犹太人纪念上帝赐下摩西律法(Torah)的日子。按照犹太人的历法, 神赐下Torah的第一个周年纪念日刚好在七七节那天, 因此犹太人在这天除了庆贺丰收之外, 也记念the giving of the Torah。这样就有了七七节的双重含义。

按照犹太人的习俗, 七七节(Shavuot)期间要通读摩西五经(Torah)。《出埃及记》20:18讲到在西乃山上律法赐下时的情形: "众百姓见雷轰、 闪电、角声、山上冒烟,就都发颤, 远远的站立"。Midrash (拉比解经书)在提到这节经文时说, Torah赐下时在西乃山上有火焰, 象火炬一样, 左边一支, 右边一支, 在空中快速闪动, 然后在空中转圈, 使旷野中以色列12个支派的营地都可以看见, 最后这火焰落到两块石版上, 写下了十诫。这是犹太拉比的解释, 到底是不是真有那么回事并不重要, 关键是耶稣时代的犹太人相信这种说法。拉比说Torah是用火焰和雷鸣赐下的, 雷鸣代表神的声音, 这声音在西乃山上分成7个, 然后分成70个不同的语言。70取自创世记10章记载的70个民族, table of nations, 他们是诺亚的后裔。拉比们想说的是, 神在西乃山上用当时地上所有的语言赐下Torah, 使所有民族都有机会得到神的话语, 也就是Torah。不管这种说法对不对, 这是第二圣殿时期犹太人的看法。

路加在《使徒行传》第二章对圣灵降临时的描述极其类似当年的西乃山事件, 他把圣灵的降临描述成Torah的第二次赐下。 那天在耶路撒冷同样出现了声响和火舌。这是旧约西乃山事件的重复, 是一个 pattern。God is a God of pattern。第一次赐下Torah是在西乃山, 第二次是在锡安山(耶路撒冷)。

《民数记》11:24-26记载神吩咐摩西召集了百姓中的70个长老站在会幕的四围, 神把降与摩西身上的圣灵分赐给那70个长老, 灵停在他们身上的时候, 他们就受感说话, 说预言, 说神让他们说的话。在《使徒行传》第二章我们看到同样的情形, 圣灵降临时好像火焰的舌头一样出现, 分开落在门徒的头上, 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 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这就是门徒说方言的奥秘,  这是在重复Torah第一次赐下的过程, 当年圣灵使70个长老受感说话, 而两千多年后的七七节那天, 圣灵同样使门徒们受感说话, 他们说的也是神让他们说的话, 是使各地来的人都能听得懂的话(方言), 是传福音的话。

第一次Torah赐下, 圣灵降临时摩西是the mediator, 第二次Torah赐下, 圣灵降临时耶稣是the mediator, 而且是 perfect mediator, 他把摩西律法和先知预言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来是要成全律法的。因此新约不是抛弃旧约的"新"约, 而是把旧约"更新"了的新约。

籍着耶稣而来的圣灵, 不仅仅是降临在人的身上, 更重要的是要进入人的心里, 这是圣父通过先知耶利米的预言应许给以色列人的。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 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 另立新约。... 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 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Torah)放在他们里面, 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 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31:31-33)。

神的律法(Torah)写在他们心上, 是什么意思?耶利米没有解释, 但以西结给出了答案: "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 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 赐给你们肉心。我必将我的灵, 放在你们的里面, 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 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你们要做我的子民, 我要作你们的神"(西36:26-28)。圣父在几个世经之前应许的, 在耶稣升天后的那个七七节实现了,圣灵进入了使徒的心里, 带给他们巨大无比的能力。

《使徒行传》还通过对保罗的叙述和对他根深蒂固的希伯来背景介绍, 揭示出旧约和希伯来文化对新约时代弥赛亚运动的深远影响。没有《使徒行传》这本书, 人们对保罗的认识就不可能全面。由于早期教会忽略《使徒行传》的重要性, 导致人们对保罗只有片面的了解, 而后来的基督教教义大多数都是建立在保罗的思想基础上的, 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保罗思想的某个层面来打造教会教义, 以至形成宗教改革后的三千多个教派。正如前面提到的, 这众多教派所推崇的教义 (church doctrine)很多是偏激和错误的, 在这些错误教义的指导下, 西方基督教正走向堕落和衰亡。

我们要回到神所指引的正确的轨道上来, 真正理解主耶稣要成全律法(Torah)的教导, 跟随早期新约时代使徒们的脚踪, 重建符合神心意的教会。学习《使徒行传》, 无疑能给我们在重振教会的努力中提供巨大的帮助。

 

浏览(879)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