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對加爾文說NO! 雙重預定論違背聖經4個原則
我的視頻:
《聖經》是創造天地的獨一真神寫給按祂形象所造的人類的一本書。神寫這本書有兩個根本目的:就是啟示祂自己是誰,以及啟示祂對人的救贖計畫。
因此,信徒無論是讀經、講道或傳福音,都必須遵守一個根本的信仰原則:惟獨聖經。
惟獨聖經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不能褻瀆神或扭曲神的形象;二,對聖經原文用詞的解釋要符合詞義常識; 三,理解聖經要遵行基本的邏輯常識;四,聖經對真理表達具有前後一致性。
首先,聖經的根本目的就是神啟示自己是誰,神是忌邪的神。因此,任何解讀都不能有絲毫扭曲神在聖經中啟示於人的形象,就是聖經所彰顯神的屬性:包括神的公義、信實,憐憫、慈愛等等。
神屬性的偉大高於詞義與邏輯,這是閱讀和理解《聖經》的首要錨點。任何教義的闡述,若在這一點上與《聖經》不符,就是源於鬼魔、褻瀆神的異端謊言。
預定論最根本的邪惡就在於此:普通人一旦看到它所闡述的神預定人得救與滅亡的方式,就會憑著基本良知和道德判斷,自然認為這是一位冷漠邪惡、毫無公義慈愛的神。這就顛覆了《聖經》啟示的神的良善形象,這一點,無論加爾文如何詭辯,也無法自圓其說。
其次,聖經原文具有正確性,即其用詞造句準確無誤,我們讀聖經時無論是否理解,都不得歪曲詞語的本意。
聖經涵蓋的時間範圍從創世之初到世界末了,而人類歷史不過幾千年,人的一生更是短短幾十年,因此,聖經中描寫的一些奧秘的事,人暫時是無法參透的。但即便如此,聖經的用詞造句也是絕對正確的,我們不能因自身的不解去曲解原文詞意。
加爾文的預定論明顯違背了這一點,他隨己意解釋聖經中的“揀選”和“預定”。在聖經中,這兩個詞的意思是人們很好理解的,因為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預定和揀選的行為。
實際上,無論希臘文、拉丁文,還是今天的英文、中文,“預定”和“揀選”這兩個詞的本質含義,都是帶有條件限制的行為動詞。
然而,加爾文卻推導出:神對人的“預定”和“揀選”是無條件的,這從基本常識上改變了這兩個詞的含義,實在是荒謬之極!
若“揀選”沒有條件,就成了隨便亂抓,抓到誰就是誰;而“預定”的條件比揀選更嚴格,還涉及時間要素,若無前提條件,就不叫預定,只需時間一到,神信手拈來即可。
因此,若加爾文的解釋正確,那麼,《聖經》用詞就不對,神就應該順著加爾文的意思,捨棄“揀選和預定”,換兩個詞來描述救恩計畫。
再有,聖經作為一本啟示人的書,所講述的內容一定符合人類的邏輯常識,這樣人們才容易理解。
邏輯常識是神創造時賦予人的基本能力,就像手機的軟體系統一樣,是人天生具備、不可或缺的本能,也是不需要教導,自然就擁有的。這世上不具備邏輯常識的人,要麼是傻子,要麼就是植物人。
在聖經中,即使是神親自行神跡,也遵循邏輯常識,絕不是荒誕不經。比如分開紅海和日頭停止,這些神跡人雖然做不到,也無法參透其原理,卻符合人能理解的邏輯規律。
如果神在紅海邊,用憑空挪移的方式把以色列人帶過紅海,或者將日頭停止的神跡變為帶領約書亞穿越時間,這就不符合邏輯常識。
然而,加爾文卻說:神在創造世界以前,在祂永恆的揀選中預定一些人得救,也預定其它人受滅亡。這句話就完全缺乏邏輯常識,實在是荒唐至極,就好像是一句的神經病人的囈語。
“在…以前…”體現的是時間的流動性,而“永恆”卻是形容詞,形容的是時間靜止狀態。所謂“永恆的揀選”更是一句胡編亂湊,用正常思維無法理解的短語。
更荒謬的是,在創世以前,所謂“被揀選的人”連根毛都不存在,那麼,在空虛混沌中,神無條件地去揀選什麼呢?
最後,《聖經》由獨一真神所寫,啟示的原則性真理絕不會自相矛盾,必定符合前後一致性原則。也就是說,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神的旨意都始終如一。
神不會通過摩西呼籲以色列人回轉,卻又轉身而對保羅說:“人類的命運我早已預定好了。”
加爾文的預定論顯然違背了聖經的一致性原則。他聲稱經文支持其雙重預定論,但實際上,聖經中有無數經文明確反對此教義。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預定論的謬誤。
單是一句“神愛世人”,就足以讓預定論的支持者無地自容。
親愛的弟兄們,神賜給我們的有理性思維,更有自由意志,也賜下永不改變的《聖經》為依靠,神的心意不是讓我們盲目聽信人的道理,而是叫我們查驗各樣教訓是否合乎聖經真道。
盼望我們不要辜負神所賜的智慧,能用點腦讀聖經,使用邏輯常識來判斷人的教導,不要做愚昧人,否則,地獄的火真是不滅的。
接下來的系列視頻,我會按照惟獨聖經的原則,逐一地解讀加爾文所引用來支持雙重預定論的經文,讓大家就可清楚看見預定論的虛謊與邪惡。
請大家繼續關注訂閱,將真正的福音傳遍地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