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lam

注册日期:2019-12-11
访问总量:49017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读林徽因《情愿》


发表时间:+-

读林徽因《情愿》

徐志摩固执地与张幼仪离婚追求林徽因,他对林徽因说:如果你不曾出现,我还是原来那个我,虽然孤独,但并不孤单。你来时携雨带风;你走时,乱了四季,我久病难医。红豆有毒,却代表相思,后来才知,相思骨,再无药可治。

见此,林徽因写了这首《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我

曾经在这世界上活过

 

诗很伤感,但情真,意绝。林徽因不泛对徐志摩有感觉,但知道他是有妇之夫后,就离去,头也不回。这是林家风格,读书人的气节,独立女性形象。张幼仪怨恨林徽因,了解真象后平复了情绪,这是后话。

诗开始就说: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情绪悲壮,更是无奈。但文字优雅,意象唯美,是真性情诗人的素质。

这开首的一小节,其实贯通了以下的章节,是步步沉痛的表白,是层层意志的体现。请读一读第二节: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慷慨,激昂。接受徐志摩决不可能,分开是必然。尽管留有伤心,怀着怅惘。每个黄昏,夜半,走路不敢发出丁点声响,活在空虚中,再不感受人生的温暖。

第三节: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忘掉彼此相识,或者哀悼不曾实质的爱恋。我们之间的相知所衍生的各种情绪,和不合时宜的眼泪就如落花般地堕地消失,不再回来。

结尾第四节: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 痕迹,你也要忘掉我 / 曾经在这世界上活过”。可谓义断恩绝了。曾经的相遇相识相知,比大自然界里的一闪光更短暂,比一息风更迅速。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会留下痕迹。只要相忘,我们就没有来过世界,没有逛过人间。

整首诗可以反复诵读,多种感觉络绎而来。林徽因,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女性,她有一代建设学大师的缜密思维,也有一代诗人的浪漫情操。才貌俱全,名实相符。她的贡献,不仅在建筑学,也在文学。她的诗,她的文字,她的人格至今依然前卫,几人能及?

纪念林徽因。


浏览(1103)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