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先生

注册日期:2012-11-10
访问总量:148273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国的大学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


发表时间:+-

冠冕堂皇的中国各大学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一切中国的大学赶走创造理论体系的人,却留下了进行重复劳动的人。所谓重复劳动,就是教授们所写的论文和专著并没有任何创新,没有创造理论,只是将前人的作品加以修饰或略有改造或调整或梳理,又以一个巧妙设计的面目粉墨登场。但是,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只是说来说去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没有新东西。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博士多年前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坏世界研究》。坊间有人发表书评,认为赵博士并没有创造任何理论。赵汀阳的学术声誉还是中国学术界比较高的。

当然,不是说重复劳动完全不需要,有时还是需要的,比如,编写一些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工具书等,但是,所有的教授都从事重复劳动可能掩盖了一种具有实质意义的真相:没有人真正努力去做学问。所有人都只是谋个职业,借此获得大城市的户口、有住房、有学术地位,不会有人真正想去做学问。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学的教授形成一个普遍的传统:人人都想去追求真理,希望在学术上对社会有真正的贡献,多少会有人创造新的理论和理论体系、新的思想或思想体系。只要有少数几个人创造了理论或理论体系,就说明这个学术界还是努力的,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创造理论或理论体系或能成功地创造理论或理论体系。但是,如果这个学术界没有任何一个人创造理论或理论体系,很可能说明这个学术界已经腐烂了,除了人们普遍内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术造假也常见,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没有人真正愿意去辛苦地劳动,去创造新的知识或理论体系或思想体系。

当然,我这里主要说的是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据说,那里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有一百万之多,这些人如过江之鲫,可是,却无人创造任何理论。好为人师指点别人怎样创造理论的人却铺天盖地地不断涌现。从来没有创造过理论体系的人却看起来很有实践经验,懂得怎样创造理论。看起来懂得创造理论的人非常多,但是,那些懂得怎样创造理论的人中间却无人去创造理论。你既然懂得如何创造理论,你自己为什么不去创造理论而是让别人去创造理论呢?

中国的大学里吹捧那些搞短平快产品的人。那些所谓的学术新星平均每年能出一本书。但是,基本上都是教科书,例如,搞政治学研究和教学的人能出所谓的《西方政治学分析》、《现代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等。但是,却不看见那些人写出真正有创意的书,也没有人去创造理论体系。例如,有中国的哲学家写文章多次表示,现代中国在哲学上对世界的贡献几乎为零。

中国学界里有一些调门很高的人,是所谓知名教授,但是,你去看他们写的书,其实都没有原创的理论或知识。甚至有些海归教授,顶着讲座教授的头衔的海外知名大学的教授,所做的学问还是重复劳动,至少在本质上讲是重复劳动。例如,浙江大学前几年高调从美国引进一位赵姓名牌大学的社会学讲座教授,以为从此该校的社会学研究就会一飞冲天。可是,几年下来,因为教育部学科评审判定该校社会学仅仅达到B类,该校又认为赵教授站位不高而将其从社会学系系主任职位上革职,甚至将其革职前也未通知赵教授本人,导致赵教授在网络上公开发布其至校领导的辞职信。一时引起中国学术界的热议和关注。

愿意耗尽毕生精力努力钻研学问和创造理论的人通常都是一些低调的人,是默默无闻的人。这样的人不在乎每年出版一本书,而是久久为功,长期努力,做冷板凳,因为创造理论体系需要花费长期努力。所以,那些追求短期效应的学者一概都是从事重复劳动的人。但是,中国的大学无一例外欣赏这样的搞重复劳动的人,排斥和排挤创造理论的人。所以,至今中国的大学从未有人创造任何真正的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之不堪可见一般。


浏览(1044)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