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界線》13: 應用實例 2: 給”愛人‘無’己“之人的忠告
有一個快要burn out 的教會婦女找到了作者談話,作者讓她描述一下她的人際關係。
她說:哦,我有很多朋友。我志願每個禮拜在教會事奉兩次, 每個禮拜帶一次查經班。我是教會兩個委員會的委員,也是詩班成員。
作者:我光是聽你描述你一週的活動就已累壞了,只是,你那些關係的品質呢?
她說:很好啊!我幫助了一些人,他們的信心增強了,他們亮了紅燈的婚姻得了醫治。
作者:我問你的,是你們的友誼關係,你怎麼一直告訴我你的宣教事工呢? 你應該知道這兩者是不同的。
她從來就不認為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她對友誼的觀念就是:尋找有需要的人,然後,把自己完全奉上。 她不知道替自己求些什麼。這個婦女要是沒有那些”宣教事工的關係“,她就一無所有了。所以她不能說不。因為一說不,她就會讓自己掉入孤立的深淵,而那是她無法忍受的。所以她最後還是burn out 了,不得不再次尋找作者幫助。
作者引用聖經:“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教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遇各樣患難的人。” 作者認為這節經文就是:我們必須先受到安慰,才有辦法去安慰別人;我們在付出的同時,我們也要設定界線,好讓我們也能讓我們的朋友來安慰我們。
==
今天的華人教會面臨很多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和界線有關係,有人感覺自己就是超人,聖人,都是要為了別人付出,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給別人,那樣才屬靈,那樣耶穌才喜歡。 愛主,服事弟兄姊妹這都是對的事情,但是現今的世代邪惡,撒旦知道如何把你搞得精疲力盡,把教會搞分離,我們要明白我們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連耶穌都需要休息,神都需要朋友同行,我們凡事要有個界線,能做的事情,盡量伸出手,做不到的,也不要感到難過,耶穌看見我們把一杯涼水給有需要的人就很開心了,他並沒有要求我們站在井邊,不停的給他人打水,然後自己累死渴死。
“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
我現在對那些動不動就在講台上振臂高呼的講員有些感到厭煩,安安靜靜地做個普普通通的牧人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