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行者

注册日期:2024-04-08
访问总量:15817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赏析


发表时间:+-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四十五

王能全


image.jpeg

我思我在摄影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北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image.jpeg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父亲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人”,次年九月皇帝下诏,禁止元祐党人的子弟居京。受此株连,崇宁三年(1104)夏,二十一岁的李清照,只身一人离京回原籍济南,赵明诚留在汴京任职,这是他俩婚后的第一次分居。当年重阳节,李清照作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抒发思念之情,词意凄婉,词情深切。


image.jpeg


上片描写重阳节时的冷寂,借以诉说离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薰香名;“金兽”:兽形的铜香炉。外面薄雾弥漫,密云笼罩,从早到晚阴沉沉的天,令人愁眉不展。室外天气不好,词人只好待在家中。她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看着金兽炉里的薰香青烟袅袅,缓缓地燃尽。“佳节又重阳”,作者着意用一个“又”字,强调今天不但是佳节,而且是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重阳节,本应亲人团聚,登高、饮酒、赏菊。现在夫妻二人各在一方,她空守闺房!“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纱厨”:纱帐。两人婚后琴瑟和鸣、伉俪缱绻,从未分开过。富于情感的女词人正当青春年华,卧在纱帐里,玉枕孤眠,怎能不倍感凄凉。她思绪不宁,难以入睡,深夜,自我感觉凉气透过蚊帐,被褥冰冷。


image.jpeg

下片书写重阳节饮酒赏菊时的伤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重阳时节,菊花盛开,人们纷纷外出游览。作者直到傍晚方才一人饮酒赏菊,满袖淡淡的菊花清香,却无法与心爱的人分享。“东篱”: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意即采菊之地。“有暗香盈袖”,化用汉代《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中“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相隔遥远,采下的艳丽菊花难以送到亲人的手中!作者惆怅、悲伤。夜幕降临,秋风习习,词人不胜孤凉,返回室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卷起门帘,令人感到一股寒意,作者走进空荡清冷的房屋。她不禁联想起刚刚赏菊时所见的纤瘦的菊瓣,自叹自怜,莫要说重阳节不让人忧愁悲伤,屋内的佳人比菊花还要消瘦!委婉深沉地向自己心爱的夫婿倾吐相思的折磨和煎熬。这三句,以“莫道”反诘的口吻作引,观菊神伤,自尝苦涩;接着是动态之景,秋风卷帘,寒气侵室;两句作铺垫,最后出现闺房丽人,“人比黄花瘦”,凄美的警句,脍炙人口。三句一气呵成,以一个“瘦”字收尾,又为全词的结束,更点出这首词的主旨:情思的凄苦。


image.jpeg


这首词构思绝妙,以比兴的手法,将离愁别恨寓意于凄冷寂寥的时令、景色和风物之中。短短的一首小令,层层渲染,逐次递进,最后三句到达高潮,寻味无穷。据元代伊世珍《琅嬛记》记载:赵明诚收到李清照的这首词后,自愧不如,想胜之。谢绝客人,在家废寝忘食三天三夜,作五十首词。然后,混同李清照的这一首,展示给友人陆德夫。德夫细细品味,说:“莫道”三句“绝佳”。此故事是否真实,无法考证,但足见“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堪称千古绝唱。


image.jpeg


在中国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词坛充满着男性的情爱作品,鲜有女性对爱情的大胆吐露,甚至于绝大多数闺怨诗词出自男性诗人之笔。现在看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匪夷所思的封建现象。李清照敢于藐视世俗的陈规旧习、闲言碎语。婚前,她无拘无束地抒发少女的情愫;婚后,酣畅淋漓地倾诉炽热的相思。她傲然于世,优美的词篇,优雅的风姿,展现女性之爱,爱得真切,爱得高贵。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婉约词风与坦荡情怀的结晶。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




 




 





 






浏览(654)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