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397937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国对美加征34%关税,接下来会带来什么影响?


发表时间:+-

2025-04-04 21:53·情感指南


最近中国宣布要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收34%的关税,这事儿听起来挺复杂,但说白了就是“你打我,我也打回去”——因为美国先对中国商品加税了。接下来咱们用大白话分析,这政策对普通人、企业,甚至全球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一、为什么突然加税?简单说就是“反制”

1、美国先动手
4月2日,美国突然宣布对中国商品加税54%(包括之前累积的税率),理由是“中国商品税太高”。但实际上,中国商品的实际税负只有16%左右,美国明显夸大数字。中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决定“以牙还牙”,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加34%的税,从4月10日开始执行。

2、加税范围有多广?
所有美国货都受影响,包括大豆、牛肉、汽车、手机、天然气、化妆品等等。比如你买的美产iPhone(如果在美国组装)、美国奶粉、特斯拉汽车,甚至美国进口的天然气,价格都会涨。不过有个缓冲期:4月10日前发货、5月13日前到港的商品可以免加税,让企业有时间调整。


二、普通人生活受什么影响?

1. 中国消费者:钱包要瘦了

  • 海淘党最惨:美国奶粉、化妆品、电子产品(比如iPhone)价格直接涨30%-40%。比如一罐300元的美国奶粉,现在要420元才能买到。

  • 企业裁员压力:长三角一家服装厂因为出口成本涨了50%,订单减少60%,直接裁掉30%的员工。打工人的工资可能缩水,甚至被迫转行送外卖。

但危机中也有机会:

  • 国产货崛起:华为手机市占率从15%冲到30%,李宁运动鞋抢走耐克的市场,俄罗斯天然气替代美国页岩气……老百姓用国产更划算。

  • 政府发钱刺激消费:2000亿元消费券投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买车、装修能省不少钱。

2. 美国普通人更苦:物价飞涨,农民破产

  • 超市商品集体涨价:沃尔玛警告日用品价格要涨15%,一个美国家庭一年得多花5000美元(约3.6万人民币)。穷人连卫生纸都要省着用。

  • 农民血本无归:美国60%的大豆靠中国买,现在卖不动了。爱荷华州一个农场主说:“仓库堆满大豆,价格跌了40%,政府补贴根本不够填坑。”



三、企业怎么办?全球工厂大搬家

1. 短期求生:抢时间、转成本

  • 疯狂抢运:政策一出,美国龙虾商连夜装船,每小时运30吨货;洛杉矶港开启24小时加班模式,集装箱运费一天暴涨47%。

  • 涨价转嫁消费者:跨境电商直接把“商品价+关税”标出来,比如一件100美元的衣服,现在标价134美元。

  • 供应链拆东墙补西墙:特斯拉把部分生产线搬到墨西哥,苹果加速在越南建厂,但越南也被美国加了46%的税,最后还得找墨西哥当“避税天堂”。

2. 长期转型:要么升级,要么倒闭

  • 倒逼技术突破:华为鸿蒙系统用户突破8亿,中芯国际28纳米芯片量产,中国稀土加工技术让美国新能源车成本涨25%……企业不创新就被淘汰。

  • 全球布局分散风险:宁德时代在德国造电池,比亚迪在埃及卖电动车,中国企业学会“鸡蛋不放一个篮子”。


四、全球经济会崩吗?三大连锁反应

1. 1930年大萧条可能重演?

1929年美国乱加关税,导致全球贸易崩了60%。这次虽然税率没那么高(34% vs 59%),但破坏力不容小觑:

  • 全球GDP可能缩水:IMF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下降0.8%,相当于损失5000亿美元(约3.6万亿人民币),接近泰国一年的经济总量。

  • 美元霸权动摇:各国开始用人民币、欧元结算,俄罗斯对华能源交易改用人民币,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从60%跌到55%。

2. 供应链区域化:世界分成小圈子

  • 北美圈:墨西哥靠美墨加协定(USMCA)免税优势,成为车企新基地;加拿大木材商却因美国加税损失20万岗位。

  • 亚洲圈:RCEP国家(如东南亚)加速零关税谈判,马来西亚提议把“中美混血”产品踢出免税清单,逼企业选边站。

3. 能源和粮食价格坐过山车

  • 美国天然气贱卖欧洲:原本卖给中国的页岩气,现在打7折转售给欧洲;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占比冲到28%,中俄管道连夜加班。

  • 粮食战争打响:美国大豆滞销,巴西、阿根廷趁机抢市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国风电成本飙升,可能影响全球新能源转型。


五、普通人如何应对?三招稳住钱袋子

1、消费降级

少买美国货,多支持国产(比如用华为手机、买安踏鞋子)。

盯紧东南亚免税品:泰国榴莲、韩国美妆通过RCEP免税进来,价格比美国货便宜30%。

2、投资避险

黄金:全球恐慌时,金价从每盎司1800美元涨到2200美元。

A股硬科技:半导体、新能源板块逆势上涨,中芯国际股价一年翻倍。

3、职场转型

学技术:半导体工程师、新能源车维修员工资涨了40%,培训班报名挤爆。

灵活就业:被裁员的服装厂工人转行送外卖、开网约车,月收入也能过万。


六、未来会怎样?两种可能

1. 短期僵持:看谁先扛不住

  • 美国可能继续加码: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稀土加税,但农民和科技巨头会施压政府。

  • 中国准备持久战:内需市场扩大,技术自主化加速,逼美国回到谈判桌。

2. 长期趋势:世界再也回不去了

  • 全球化变成区域化:企业学会在墨西哥、东南亚、东欧建“备份工厂”,防止被关税一锅端。

  • 技术战才是终极战场:谁能造出3纳米芯片、垄断稀土加工,谁就能卡别人脖子。中国押注自主研发,美国试图封锁技术,这场较量可能持续几十年。



总结:没有赢家的战争,但中国在主动破局

这场关税战就像“七伤拳”,中美都在流血。但中国的反击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逼美国坐下谈判。长期来看:

  • 普通人:支持国产、提升技能、分散投资,才能减少损失。

  • 企业:要么全球化布局,要么技术突破,没有中间路线。

  • 国家:谁先完成产业升级、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经济格局中占上风。

历史告诉我们:1930年的关税战让全球经济崩盘,但今天的中国有全产业链和14亿市场兜底。正如网友调侃:“美国想用关税打垮中国,结果中国用国产替代和一带一路打开了新天地。”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取决于谁先看清:合作比对抗更能带来繁荣。



浏览(1782)
thumb_up(4)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水蛇

    对中国而言,老唐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也很合适:这是一场经济革命,我们一定会赢。尽管不容易还是要挺住,最终结果将会是历史性的。

    这场关税大战,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中国修改经济发展模式。是好事!

    屏蔽 举报回复
  • 玉质

    美國的勞動力成本比目前進口產品國的勞動力成本高出 3至10倍。一般而言如果在美國生產同樣的產品,價格至少會上翻兩、三倍。造成的通貨膨脹將遠超過川普的進口稅率. 所以川普的最終目標(美國製造) 必將無解, 南柯一夢. 留下一地雞毛.. 這是一個簡單而實際的數學問題,

    的確, 川普的公司總共破產過六次,但這次他用美國的國運为賭注.

    屏蔽 举报回复
  • 拿破仑

    ”海淘党最惨:美国奶粉、化妆品、电子产品(比如iPhone)价格直接涨30%-40%。比如一罐300元的美国奶粉,现在要420元才能买到。”


    这句话不太对。一般地说,中国进口商不会把关税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屏蔽 举报回复
  • jincao

    结论非常赞同,与其拼命互相厮杀,不如考虑如何合作共赢。但是对只有零和思维的美国来说,可能只有碰到南墙才有可能回心转意。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