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小院

注册日期:2024-08-20
访问总量:16804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讀《史記》77: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三)


发表时间:+-

秦二世登基之后,一日闲来无事, 和赵高闲聊,说: 人生犹如白驹过隙,瞬间就逝, 我现在已经君临天下, 我想尽享耳目的情欲, 想做任何心中所想, 同时我又想一直保住江山社稷, 到死为止, 我这种想法可以实现吗? 赵高回答道: 如果是一个贤明的君王,这一切都可以的,但是一个昏君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现在想讲一些心里话, 请您饶恕我的大逆不道, 现在天下方定, 大臣和王子们对于沙丘之变都有些怀疑, 可能会发生变故, 蒙恬虽死,但是他的弟弟蒙毅还在外面带兵, 这些都是心腹之患,我现在经常害怕的睡不著觉, 很怕事情败露。 二世便问道: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赵高说: 采用严厉的惩罚制度, 让有罪的人株连九族, 杀掉一些大臣, 打击皇族王子, 让穷人富起来,让卑贱之人尊贵起来。 把先帝的老臣都清除掉,换上您的亲信。 这样让反对你的人都感到害怕, 让你的亲信都支持您,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秦二世于是制定严酷的律法, 凡事大臣和王子们有罪的,都交给赵高处理, 杀的杀,剐的剐, 大臣蒙毅被杀, 十二个始皇的儿子被处死, 十个公子被碎尸, 财务都充公, 有牵连被杀的无以计数。 公子高想要逃走,但是有担心自己的家人被株连,所以就跟秦二世说: 父王在的时候, 对我很好,我也享受了荣华富贵, 现在父王已死, 作为不孝之子,我愿意跟随父王而去, 求你同意并且把我安装在父王的陵墓山下。 二世于是对赵高说: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走投无路了吧! 赵高说: 大臣们都整天思考如何保命, 就不会有时间谋反了。 于是二世许可公子高殉葬, 赐十万钱做安葬费。


秦朝的法令越来越严,群臣人人自危, 很多人都有反叛之意。秦二世又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 搞得天怒人怨, 赋税和徭役都越来越重。 于是陈胜、吴广开始起义,天下响应, 秦朝的统治受到了威胁,李斯数次进谏, 二世都不理睬, 反而责骂李斯: 尧做皇帝时,住破旧的房屋,穿粗布衣物, 吃的是粗茶淡饭, 连盛汤的碗都是粗糙的陶器, 这样的生活和奴隶差不太多。 大禹治水的时候, 由于长年的老碌奔波,手脚粗糙连一块好肉也没有,到场都是老茧,面孔晒的黝黑,最后累死住外面,大概奴仆们劳累的也不过如此吧。 人们都争著要做天子,难道做天子就为了向他们一样生活吗?一个贤能的天子,如果他自己的生活都不舒服,做事不能随心所欲,他怎么又能治理好天下呢? 当时李斯的儿子李由做三川郡的太守,无法拦住陈胜吴广的起义军的大军西进,于是二世派了很多人去追究李由的责任,也责怪李斯,作为丞相,怎么能让起义军发展的怎样迅速,而没有任何对策呢? 于是李斯感到害怕,为了保住家人和官位,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写信给秦二世表忠心:


“大凡贤明的君主, 必然要建立一个制度,并且监督执行。 让臣子们不敢不尽心竭力为天子效力。 做君王的人就是要独裁,不受任何人的限制, 享尽一切的乐趣。 有人说:“如果一个君王不能为所欲为,那么天下就成为他的镣铐”。让自己成为天下的奴隶,这样是不对的。 让别人顺服自己,自己才尊贵,如果顺服别人,你就是奴隶,从古到今都是这个道理,尧、禹舍己为人,所以他们就被人瞧不起,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对天下起到督导的作用。韩非之说:慈母多败子,虎妈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所以商鞅变法用重典, 连那些在往路上丢尘土的人也被重罚,这样老百姓就不敢再犯了。韩非子也说:一块平常的布,也有人会去偷,但是一个烧红了的金块,就连大盗也不敢去碰。不是大盗不贪心,而是不敢去冒险,而贪图布料这样的小利,因为安全,所以连小偷也不会放过。 一个贤明的君主之所以可以江山稳固,就是他要独裁,不放松监督和严刑。 如果一个君主不去效法这样贤明君主的做法,那么除了给人做奴仆,还能做什么呢?


如果一个简朴的大臣站在朝廷上,那么君王追求奢侈享受的心情就会收到打扰;如果一个好提意见的臣子在旁边,那么君王的放荡之心就要收敛;如果忠臣被人们推崇,那么君王无止尽的贪图安逸就没有办法继续。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根除这三种人。 贤明的君主做事情和世俗的想法是想反的,一定要除掉他不喜欢的,建立他喜欢的,这样他才能建立威严和尊贵,死后也会得到好名声。 贤明的君主一定是独裁,绝不会把大权给他人。所以您一定要为所欲为,因为您就是贤明的君主。”


二世见到李斯的奏折,心情大好,于是更加严厉的对待百姓,那些拼命搜刮百姓的人称为好官,杀人多的人就是忠臣。 


浏览(773)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