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77: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二)
秦始皇三十七年, 始皇出遊,中車令兼符璽令趙高和丞相李斯跟隨同行。 秦始皇有二十幾個兒子,大兒子扶蘇因為多次給始皇提意見,被始皇外派到蒙恬的軍隊中做監軍,小兒子胡亥一直受始皇的喜愛,這次也一同出行,其他的王子都留在了京城。
一行人行到沙丘, 始皇病重, 令趙高給公子扶蘇詔書, 令他把軍隊交給蒙恬,趕回咸陽奔喪。 詔書寫好,還沒有送出去,始皇就駕崩了。 詔書和玉璽都留在趙高手裡,當時知道始皇去世的只有趙高,李斯,胡亥,和幾個宦官。 李斯認為皇帝在外面駕崩,而太子還沒有立, 所以就密不發喪。 把始皇的遺體放在一個車中,每日百官奏事、飯食都如舊, 車內安排宦官應答一切。
趙高於是見胡亥,有了下面的對話:
趙高:皇帝去世前,只給扶蘇詔書,扶蘇是長子,他一旦回了京城,肯定就會登基成為皇帝。
胡亥:這是應該的,父王是明君,他知道如何做,這沒有什麼好說的。
趙高:不對,現在天下未定,決定權在你我還有丞相的手裡。做大臣和做大王,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你好好想想。
胡亥:廢兄立弟, 是不義不孝的事情, 天下不會信服,社稷也不會安寧。
趙高:當初商湯、周武王都殺了他們的君主,天下人並不認為他們不義, 衛君殺了他的父親, 孔子也沒有說他不孝。 君子成大事不拘小節, 如果瞻前顧後, 縮頭縮尾,將來一定是要后悔的。
胡亥:就算我同意,但是丞相那裡怎麼辦呢?
於是趙高見丞相李斯。
趙高:皇帝駕崩,始皇賜給長子的書信還有玉璽都在胡亥那裡,誰做皇帝都在你我的口中,你看怎麼辦?
李斯:你怎麼可以說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來?
趙高:請問丞相,您和蒙恬相比,誰的能力強?誰的功勞大?誰的謀略深?誰和扶蘇的關係好?
李斯:我都不如蒙恬。
趙高:公子扶蘇剛毅勇猛,一旦上位,必重用蒙恬為丞相,我當來這麼多年的宦官,還沒有見到那一個被罷黜的丞相功臣可以全身而退的,都是被殺了事。 我受命教導胡亥,胡亥非常聰明,遠超眾子之上,應該可以登大位,您再考慮考慮吧。
李斯:您還是回去吧,這件事已經沒有什麼更改的餘地,我做不了什麼。
趙高:您難道不考慮自己的安危嗎?
李斯:我本來就是一介布衣,承蒙始皇抬愛,擔任丞相之位,理應盡忠職守,您就不要多言了,恐怕要連累我跟你倒霉。
趙高:如今天下的大權都在胡亥的手裡,我完全可以讓胡亥按照我的意思行事,您怎麼就沒有看到這一點呢?
李斯:很多國家都更換過太子,但是都是搞得雞犬不寧,鬧得國破家亡,因為這樣做違背天意,我們不能那樣做。
趙高:您有沒有想到,如果您不跟著我行事,會禍及子孫?
李斯聽後仰天長嘆,默許了趙高的想法。
於是幾個人商量好,詐稱始皇下詔書給丞相,讓丞相立胡亥為太子。同時命人送去一封偽造的書信給公子扶蘇,告訴他,皇帝對他非常不滿,在軍中這麼多年都沒有什麼建樹,還經常誹謗朝政,蒙恬也沒有盡到勸導的責任,所以賜二人死。蒙恬認為此信不可信,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能就派一個信使就可以呢,勸公子扶蘇不要死,問明白了再死也不辭。但是扶蘇為人忠厚,對蒙恬說:父親賜兒子死,還要問什麼呢?於是自殺,蒙恬不肯自殺,被關了起來。使者回報,胡亥、趙高、李斯大喜,回到咸陽,為始皇發喪,立太子為二世皇帝。任命趙高為郎中令,掌管天下大事。
(李斯起初並不是惡人,但是最終還是做了惡事,他和趙高的不同之處,在於趙高無後,無所顧忌,而李斯則倒霉在了要為後代考慮這件事情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