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76: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三):聶政
聶政是韓國人, 因為殺了人,和母親、姐姐一同逃到了齊國, 以屠夫為業。
韓國權貴嚴仲子與丞相俠累有仇, 害怕被消失, 於是也開始了逃亡。 在逃亡路上,他四處尋找能人為自己報仇, 到了齊國,聽說有一個勇士聶政, 為了躲避仇人而隱與市井, 於是上門求見,幾次都沒有見到,於是他便在聶政家裡為聶母擺設宴席, 席間, 拿出百金黃金為聶母做壽。 聶政深感吃驚,堅辭不受, 見嚴仲子堅持要給, 於是聶政說: 我很慶幸老母健在, 家道雖貧, 但是靠著賣肉, 還可以買些好吃的孝敬母親, 我現在沒有什麼缺乏,所以不能要您的賞賜。 嚴仲子於是把聶政拉到一邊說:我是因為躲避仇人而周遊列國, 到了齊國,聽說你是個講義氣的人, 所以才想結交你, 這點錢就是為了交個朋友,並無他求。 聶政說: 我所以隱身市井靠買肉為生, 就是為了贍養老母,老母在, 我的命是沒有辦法給他人的。 嚴仲子還是堅持給錢,但是聶政還是拒絕了他。
很久之後, 聶政母去世, 辦完了喪事。 聶政想道: 我就是個市井之人, 靠著買肉為生, 而嚴仲子乃是朝廷尊貴的高官,這麼遠來和我交朋友, 也算是看得起我了, 我雖然沒有接受他的錢財, 但是他對於我也算是有知遇之恩。 我先前是因為要贍養老母,沒有答應他的要求,現在老母已經不在了, 應該報答他的知遇之恩了。 於是去見嚴仲子, 問:請問您的仇人是誰? 我可以為您辦這件事。 嚴仲子於是說:我的仇人是韓國丞相俠累, 也是韓王的叔父, 所以守衛森嚴, 我計畫了很久,都沒有成功。 今天有幸壯士願意出手相助, 我可以多給你安排些人手。 聶政說, 這件事非同小可, 人多不容易保守機密, 還是我一個人去吧。
聶政到了韓國,來到相府,看見俠累在眾多兵將多保護下,在家中安坐, 聶政直接闖入府中, 衝上台階殺了俠累,左右大亂, 聶政大聲疾呼, 連殺數十人,最後用刀毀去自己的臉容,破開自己的肚子而死,死得非常慘烈。 因為他毀掉了容貌,韓國將他的屍體放在市場上, 懸賞指認兇手, 後來無人認出,又把賞金加到千金,還是沒有人認得出來。
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有人刺殺了韓國的丞相, 刺客被暴屍市井,懸千金讓人指認, 竟然沒人認識。 於是暗自哭泣, 心想這一定是我的弟弟,為了嚴仲子而殺了韓相, 於是起身來的韓國,認出刺客果然是聶政, 抱屍痛哭, 說:這就是聶政。 市井之人驚訝說道:這個人殺了我們丞相,國王懸賞千金要知道他的姓名,給丞相報仇, 夫人難道沒有聽說過嗎? 你怎麼還敢前來認屍? 聶政姐姐答道: 我聽說了, 當初聶政委屈自己在市井之中做屠夫,就是因為老母健在,而我還沒有出嫁, 現在老母已死,我也嫁人, 嚴仲子知人善用, 吾弟也為知己者死, 弟弟考慮到我還在人間,所以死前自毀容貌, 就是為了保護我。我現在怎能做貪生怕死之輩,讓吾弟的英名不為天下知! 眾人聽說,大驚失色, 聶榮大聲呼喚蒼天三聲, 淒慘地死在了聶政的身邊。
天下各國知道此事,都說: 不僅僅是聶政是個勇士,他的姐姐也是一個剛烈之人, 如果聶政知道姐姐這樣剛烈, 起初也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性命交給嚴仲子了。 嚴仲子也是一個能識人用人之人。
讀《史記》怎麼久,讀過很多好文章,但是沒有一篇文章, 可以像這篇文章寫得這麼引人入勝,波盪起伏,司馬遷可以用這麼少的文字,把一個故事寫得這樣精彩,嘆為觀止,而且有文有武,有情有義,令人感慨萬千。
刺客的故事固然精彩, 但是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令人深思:司馬遷能夠把故事寫得這樣精彩,還有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可能老先生也不知道,就是它反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精華,就是“仇恨”, “仇恨”這個意識深入中國人心, 幾千年來,人們用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角度來表現這個“恨”字,有人正面寫,有人反面寫,但是其內容都是一樣的, 國恨家仇, 有仇必報,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言外之意,不報仇就不是君子, 老子這一輩我打不過你, 我生個兒子,將來殺了你,然後你的孫子再找我的兒子報仇,這樣子子孫孫,報仇無窮盡也。 這個“仇恨”與“報仇”的意識一直流傳到今, 今天人們文明了,所以金庸就改換文體,改寫武俠小說, 那些俊男美女, 情愛之間,還是要報仇。 祖先的仇,壓垮了他們心中的愛。然後把自己的新仇加上舊恨傳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