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师五代

注册日期:2014-04-07
访问总量:161738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价值观扭曲——不是为了探求真理,而是为了选贤与能


发表时间:+-

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

 

中国教育已经成了“老大难”,谁提起来,都是一声叹息。之所以成了这种局面,原因在于,我们始终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当政者没有,老百姓也没有。根源找不到,在枝节问题上做文章,当然无济于事了。

 

中国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我的答案是,问题不在教育体制,也不在考试制度上,而是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中国社会的价值观,迄今,依然是被儒学体系主导的。儒学的核心是“礼”,“礼”的关键是“等差秩序”,而等差秩序背后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就像一块庄稼地,“良莠不齐”。人和人之间的这种不平等,或者说差异,在道德上表现为:君子和小人;在智力上表现为:贤能和愚笨。一个“好社会”,就是要把“君子”和贤能之士,选拔出来,由他们来管理人民和治理国家。

 

如何选拔呢?考试。选拔的方法,有很多。早期,用过“举孝廉”,即,由当地的知名人士或地方长官,向上推荐。但这种办法,实行了不久,就有了问题。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当官的永远是当官的,老百姓永远是老百姓。举荐的办法,不行,因为太不公平。怎么办,只好改成考试。

 

因此,在中国,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是面向“人”的,而不是面向“知识”的。考什么,考多少,根本无关紧要。只要能把人的等级区分出来,就行了。科举制,考“四书五经”;现在,考数理化,结果,都一样。只要是面向“人”的选拔制度,都必然带来对新知识、新发现和新思想的禁锢。换言之,即使在古代,中国人就考数理化,科学思想和探索发现的精神,依然不会在中国出现。

 

为什么?这是由考试的性质决定的。

 

既然是考试,就要统一;不统一,就有失公平。1,试卷统一;一人一份卷子,不行;因为,难以保证考试的难度一致;2,考试内容统一;考什么不考什么,要公之于众;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为准,或许,这不是当权者的要求,而是考生的要求。第三,答案要统一;要有标准答案,如果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学,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教,判官也不知道如何给分。

 

考试,天然地抑制了对新知识、新思想和新发现的追求。新东西,都没有定论。比如,有没有外星生命存在,根本不适宜作为考试题目。为什么?因为,没有答案。说有、说没有,无从判别。所以,凡是考试,一定是成熟的、老旧的、有限的,有现成答案的东西;而且,越是成熟的、老旧的、有限的考试制度,就越公平、有效和经济。科举走向八股,是必然的;正如当下的高考,越来越令人厌恶,一个道理。

 

选拔人才,听上去很好,看上去很美,结果,却由此缔造了世界上最令人恶心的考试制度。追根溯源,是“人人不平等”的价值观在捣鬼——本来,就没有什么“君子”和“小人”,也没有一个人比其他人更聪明,更适宜作为其他人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但是,儒学家及其走狗,偏偏要“选贤与能”,要把“人上人”筛出来,要通过考试发现谁比谁更牛。过去的真状元,现在的“假状元”,趾高气扬的架势,不就是那种“昨吃苦中苦,今为人上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集中表现吗?

 

西方国家,与此相反。他们的价值观是:“人人生而平等”,除去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有适当的监督机制,使人去恶扬善;每个人也都可能成为魔鬼,只要权力无限膨胀。西方人从不天真地选拔“好人”,而是随机地抽签决定谁可以暂时代行管理职责——仅仅是代行,轮流坐庄人人有份。例如,在古希腊雅典,很多“人民公仆”,是抽签决定的。

 

抽签是盲目的、随机的,但其背后隐含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人的价值观: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其他人更高明;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其他人更傻。“上智下愚”,乃一派胡言。

 

由于有了人人平等这个前提,教育的作用就单一了、明确了——教育和考试不是鉴别人高低的手段,而是追求知识的过程。教育有,且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探求真理。考试与探求真理无关,当然,是一个摆设,可有可无。考试成绩,更是仅供参考。美国没有高考,也没有高考状元;他们不理解成绩排名的意义,更不理解“高考状元”为什么那么受中国人追捧。因为,与无穷的知识以及无尽的知识探索比起来,“高考状元”也不过是一个“无知者”——一个无知者,难道值得兴高采烈吗?

 

柏拉图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孔子的学生,就不这样。每一个孔子的学生,都在树立孔子的“圣人”形象。子路就拍孔夫子的马屁,说:孔老二的学问,就像北京的紫禁城,墙太高了,从外面看,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城府阴深,深不可测。我们没见过西方学者,这样吹捧老师的,一个也没有过。不管他是哪一个学派的,从来没有。

 

为什么?因为,人人平等,再大的学问,也不是拿来炫耀的,而是用来证明上帝之光辉。所以,西方的学者,都很谦卑,甚至自卑。和上帝比起来,由不得你不谦卑和自卑。中国的学者,都自以为是,都认为他们是可以拯救他人拯救世界的。比如孔夫子就说,要是给他一个有实权的职位,他就可以让鲁国“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苏格拉底那么大学问,却每天疑问:我究竟知道什么呢?他想了很久,最后发现:他知道自己的无知。

 

可见,西方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探求真理;是面向知识和真理的,而不是面向“人”的。所以,我们看到,西方人对什么都感兴趣,学什么的都有。有些学问,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无聊,可西方人却研究得津津有味。比如,去非洲森林里,和大猩猩一起生活20多年。靠什么支撑呢,只有靠追求真理的信念和乐趣。

 

因为要追求真理,获得“新”知识,所以,西方教育的目标是“求异”和发展人的个性;人没有个性,人云亦云,像一个跟屁虫,只会拍老师和领导的马屁,就没有创见;没有创见,就不可能找到知识的“新大陆”;在“老地方”上转悠,是与探求真理的宗旨背道而驰的。多样化的世界,形态各异的自然现象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更需要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人去探索。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小时候,“除了打猎、养狗、抓老鼠以外,无所事事”——这是达尔文的父亲对他的评价。达尔文要生在中国,其身份和命运,也就是一个八旗子弟,提笼架鸟撩猫逗狗而终其一生。因为,中国不需要博物学,也不需要博物学家。达尔文的个性和爱好,在中国,只有死去。

 

由于,要选拔人才,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求同”和压制人的个性——只有在同一个标准之下,才能公平、有效地将人分出等级和高下;只有没有个性,所有人都是“同质机器人”,才能分别品级优劣。萝卜是萝卜,白菜是白菜,萝卜和白菜必须分开;中国的教育和考试系统,在选拔人才方面,是有效的。换言之,制度是好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没有比科举和高考更好的制度了。正因如此,叫嚷改革高考制度的人、方案、机构,层出不穷,高考制度却纹丝不动。为什么?因为,根本没有比高考更好的人才选拔制度了。但是,隐身在这种制度背后的价值观,却是令人唾弃的、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

 

这一切,都源自中西方基本的价值观差异——西方人认为人人平等,选拔,多此一举,抽签就行了;中国人认为,人有贤愚,有考试,才能有鉴别。中西之别,一“念”之差,但其带来的后果,却是整个中华民族不得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承受数不尽的艰难和困苦。古代如此,而今依然。高谈教育改革的人,想到这一层了吗?要是没想到,所有有关教育改革的“高论”,只能是谬论和妄想。

 

要改革我们的教育,先革新我们的价值观;否则,一切免谈。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北京,家中

2010-3-13星期六修改第二版

 


浏览(2894)
thumb_up(6)
评论(7)
  • 当前共有7条评论
  • fangbin

    党国文化下,不扭曲,人只有一死。苟且生存,是中国传统文明能够延续下来的根本原因。

    屏蔽 举报回复
  • 太山

    定律:丛林世界,强者始终期望弱者与自己一样地自由自在。

    不需要说明为什么了吧。

    故所以,人类统一自由民主标准和形式的必要条件是肉弱强食的丛林法则已经在人间消失以后,方有可能。


    屏蔽 举报回复
  • 太山

    定律; 理想只能在理想的世界环境中,统一标准地存在!

    如今这个除了危机不危机,无不危机的人类世界,理想吗?

    屏蔽 举报回复
  • 太山
    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价值观扭曲

    =================================

    要说“扭曲”? 当今人类世界,扭曲人类文明应有的【价值观】的根本因素是肉弱强食的丛林法则仍然根深蒂固地占据着支配地位!

    如果人类充数着为财富资源,势力范围的争夺,占有,控制而爆发着疯狂军备竞赛,肉弱强食的战争不消失,且占据支配地位,人类不可能存在【统一标准】的【价值观】!因为,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

    川普总统为什么对世界怒吼“美国优先” ?

    美国什么优先?支撑美国特定【价值标准】的特定经济基础,军事力量优先!否则,在肉弱强食的丛林世界,【空头价值】是不可能使美国继续伟大的!也不可能使任何一个国家“伟大” 或“重新伟大”的!

    因为,在肉弱强食的丛林世界(非理想世界),【空头自由】无异于【空头支票】!只能对一个国家产生破坏性作用!

    屏蔽 举报回复
  • 太山

    .

    屏蔽 举报回复
  • 白草

    川普刚刚撤销了教育部,理由是美国的教育排名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现在每年培养的理工科大学生超过西方国家的总和,中国教育比美国好太多了。有问题也是美国无法企及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向差生学习。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考试有弊端,但是,还是要用。否则,无法测出一个人是否掌握足够的知识。中国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指导是阻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绊脚石。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