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禾

注册日期:2009-06-14
访问总量:46556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虫性,人性,水性。


发表时间:+-

昨日的文里提及晚清名士《忘山》中一段以虫比人的,余兴尚浓,忍不住浮想联翩了一番,从虫性,人性,到水性。

20末分子遗传发现人有虫性遗风07怀特斐在《自然》中发表的《我的家庭》一文中明确述:人的基因中有100-200个与菌相同;而01年芬特,当斯等人在《科学》中发表的的《人的染色体序列》一文中也有如此高:人的基因与线虫,昆虫,珊瑚虫等有共同的祖基因,有的重叠高达40%

自然科学在验证这一学之前,恩格斯的《反杜林》中有如下述:「人来源于物界一事决定人永不能性。所以问题只能是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人性和性在程度上的差。」无独有偶,1925迅先生在盖集》中亦有精辟之:「古人君子,每以禽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虫,法的地方也多着呢。

97年,吉莫德托罗执导的美国惊悚科幻大片DNA》中曾有这样一段:女生物学家解昆虫性的候提到,虫和人有着惊人的雷同,昆虫社会的组织达到高度展,比人社会有之而不及,美中不足是个体失去独立性,只剩下本能。

关于虫性,性,人性和神性,无数科学家,哲学家其一生找着奥妙的答案,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一生去思考根源。虫性是什么就是依靠本能生存的昆虫属性;性是什么?是依靠得性技能生存的物属性;人性是什么?是依靠智能生存的人属性。也就是,虫,和人性分是依靠本能,技能和智能的生存方式的代表,同物技能限制了虫性的展,人文明的生遏止了器官功能的特化,抑制了性和虫性的扩张

当代人学家荣寰宇诠释的新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达。当人理智的放人性自由,自我的良心就予意志上的平等,那么自我的欲望回美善的表达,德情感随之生,人格得到某种足。身体上的足是快,心灵上的足是喜,人格上的足是幸福,人通人格的上升,将生命的意和脚步遍及世界。

倘若把人的生物性称为兽性,人性等于性加真理性。性来自遗传,基因万年守,千年不真理性自文化陶冶和教育,随社会展和科学步而迅速化。近代化生物学者一致认为改,真理性的可塑性却很大。文化,科学和教育是推文明步的机杼,即使人的性万年不,人文明的在提升着人的真理性,增益着人性的光

既然是后天得的真理性,那么科学和文化能否影响人类兽化?至今问题科学界仍有争20生命科学主流仍然否定法国拉的“用进废退的得性状”可遗传后代的理认为其缺乏实验证据。后工社会和划生育政策马尔萨斯和达文倚重的人口以几何数增的“自然律”,是社会文明类遗传性能构成影响的典例,然而要想脱离人的生物学基,把人成神仙或者虫,是万万不可能的。

但是,当智能高度展,社会文明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候,城市成了筋水泥的林,社会成了一个个渺小人个体的集合,此时人的个体性会底被社会的功能性所抹,人性在水泥林中厮争,在生存与平衡的巨大力下,渐渐回溯到最原始虫性的求生本能,一点来看,似乎人性从未从虫性中脱离,而仅仅藏的巧妙

 

有很多文作品精彩的刻画了人性和虫性密不可分的系,最著名是19末,法国杰出的昆虫学,文学家法布捧出的《昆虫》,在整个世界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没有哪个昆虫学家有法布那么高的文学修养,也没有哪个文学家有法布那么高的昆虫学造,《昆虫》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合的典范。

《昆虫》熔作者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借人性虫性,从虫性反照人性。法布以人性照虫性,描写昆虫的本能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同以虫性反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上,朴素的笔端,勾画出一部严肃的学著作如美的散文,后人得知和思想的同,享受着一次独特的阅读

著名作家周作人法布尔给高度评价:中所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我看了小说戏剧中所描写的同运命,受得深切的感,了昆虫界的些悲喜,仿佛是听说远亲--的确是很远亲--的消息,正是一迫切的心,令人想起种种事情来。

著名文学评论冈对《昆虫》有如下赞许……只有法布的《昆虫》流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原因就在于他怀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微不足道的昆虫。就是《昆虫》充人情味的理由。《昆虫》充满对昆虫的微小生命的,所以使广大者深受感

著名作家方敏更是一中的:法布的《昆虫》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因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法布的《昆虫》又是一般科学家无法企及的,因它有着文学家也拍案叫的形象和生。人文学需要激情,科学需要冷静,但法布却用自己的一生和他的《昆虫》告,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渭分明的,它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二者之上的是需要真和真

大作家巴金法布的《昆虫》的价更一筹:它熔作者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日本的女家漆原有画《虫》更像是一本代派哲学之作:那是另一个世界,住着一群与常见动植物孑然不同的生物古以来,人敬畏地称它们为「虫」。当虫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重合,虫便会出现……清晰的以虫性即人性来表达主。故事中的「虫」基本都只有一种性,而人却集合了所有的性,用虫的世界借人内心的世界,虫的同也是开人内心的迷内心本

就要声音,声音是画的生命,而《虫》的音更是灵魂之作:而如星空浩淼,而如大河奔流,而如溪水潺涓的音出一个充满优美律的世界。在描虫与人生直接冲突,配急促激烈,充烈的戏剧性,配以色彩瑰丽,状貌诡谲的画面,其引人程度绝对于任何一部商大作;而当一切平息,故事重回人物的情感世界,音的河流宽阔,漫溢温柔,如同曲径幽深,峰回路,豁然开朗。可以増田俊郎的天才配《虫了真正的魂

提到虫,提到音就不能不提水:流的,物种起源的摇篮,即如此简单,又无不在,盈透明。水性,似柔弱,似坚韧,聚点滴成波涛,大湖成四海,借用老子《道德》中的:上善若水。其意境:简单,深,丰富,坚韧说,做人也要像水,简单,孕意深广:人若水上善。

水一纯净,水一的澄明,水一的大智若愚,水一的源,水性及人性,是至善至深之人,能在喧中辟出自己的一席田地,能在纷扰乱世中到自己的一处归隐,能在流言蜚中静下自己的耳根;此番人性必是与山为邻友,出仕心神俱孤,却仍然超然物外,淡泊宁静。

水性般的绿之座》来自《虫》的主,一番波折回到故事的起点,而虫的旅途是没有点可言,所以此起点又是何起点呢?只要,被每一个故事感着就已心意足:曲子异常温和柔美,没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有的只是弥漫在其中的丝丝隐痛。奇妙的是,听曲,酸涩满溢的自己却感到一种无比的幸福,不知是震撼于那神奇广袤的虫之世界,是惊于廉子看着自己作的一半离去的背影汩汩不尽的泪水……或者只是单纯了生命的存在而感到傲呢?

上眼睛,听着似潺潺流水,如生命河流奔不倦的旋律,我想,能如此平心静气地欣美妙的音感到幸福和足吧,人性秉承了水的坚韧与灵性,在世中静守一份自己的土,待人接物永远谦和,偶遇知音惊世才情,来干干净净,走了无牵挂,只留下水流的痕迹,思想的光岸的人性

虫性善若人,人性善若水,一如上善若水,简单,却难上难

[mp3 w=590 h=30]http://www.kaede-ruu.com/music/mushishi/121.mp3[/mp3]

浏览(3942)
thumb_up(2)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丑姐
    甩了姐,
     谢谢你的诚读和荐言,尤喜这一段:“清澈如水:心性为单纯专一,让人常常保持良好的观点,不存预设立场,这是生命感到富足的基础。细腻如水:让人了解予乐拔苦的道理,达到更深刻广大的态度来思考问题。柔软如水:让我们勤视自己的心性,秉弃执着,用心来关心别人,包容世界。坚韧若水:喻人的愿力,达到锲而不舍,不易放弃的境界。芳香四溢的水,犹如一个肯打拚和努力奋斗的人,让生命充满勇迈积极的精神。”

     稍感风寒,更喜茶,喜水性,喜那份纯至和简单,让浮躁的自己能得以沉静到尘埃之下。
    屏蔽 举报回复
  • 甩了
    很进化的人性分析,让人非常深思的一篇。禅佛喻水为人性的最高境界,把生命融入一个非常单纯的信心里,达到清净广大的心胸世界,成为幸福的终结者。

    清澈如水:心性为单纯专一,让人常常保持良好的观点,不存预设立场,这是生命感到富足的基础。细腻如水:让人了解予乐拔苦的道理,达到更深刻广大的态度来思考问题。柔软如水:让我们勤视自己的心性,秉弃执着,用心来关心别人,包容世界。坚韧若水:喻人的愿力,达到锲而不舍,不易放弃的境界。芳香四溢的水,犹如一个肯打拚和努力奋斗的人,让生命充满勇迈积极的精神。

    人体中的结构有着虫的基因,兽的进化表惩和水的溶合,要达到水性的要求,难於它本身没有应知性,不像前二者与人有互动感应,有测试平台。水性要求纯为个人修身的单一心性感应,遇到社会环境以“眼观”为定价的指标时,这单一性被逼变成隐性,无法予人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抽象的水性易被观感蒙骗和漠视,所以“难”於其练习的积极性和鼓励人性往水性的进展!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