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青草

注册日期:2007-08-15
访问总量:196729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科学之欺骗性


发表时间:+-

戴榕菁

本文讨论的不是某些科学家为了个人的名利而采取了不光彩的欺骗手段,而是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强有力手段本身所具有的欺骗性的根源。

科学以其对可重复性的要求以及与之相配的定量化处理的努力成为了帮助人类探索真理的强有力工具,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是科学的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科学本身所具有的欺骗性。

1. 语言的局限性和半真半假之欺骗性

英文里有这么一句话:lying by omission (即通过隐瞒真相而撒谎)。世界上通过隐瞒真相而撒谎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而所谓的隐瞒真相并不一定是隐瞒所有的真相,也不一定是隐瞒大部分真相,只要隐瞒关键的真相,哪怕只是很小一部分真相,便可起到很关键的欺骗作用。而所谓的关键的真相又可以因人而异,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因自身的背景和掌握的信息以及立场爱憎的不同,其对真相的判断和理解所受到相关事件不同侧面信息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当甲对特定的乙隐瞒了信息A时,哪怕大多数人可能不认为那是欺骗,却可能因为乙的特定背景而对其造成的决定性的欺骗。

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的是,如我在作为公平分析之一部分的“谎言的解析”【[1],[2],[3]】中指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语言及环境的局限哪怕是在没有不好的意图之前提下也会经常性在说实质性的谎言。这里所谓的实质性的谎言即偏离了事实真相的可能会造成误导的言论。假如人类打算从生活中彻底消除这样的谎言的话,那恐怕就会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基本无法再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了,至少在目前的文明条件下是这样的。

2. 科学之欺骗性

前面提到,科学之所以成为帮助人类探索真理之强有力工具的很重要原因,也是其基本的特征就是它对于可重复性的要求和定量化的努力。在这前提下,在科学探索中,人们不但会去努力创造所谓的可控条件(最典型的就是建立各种实验室),而且会不断发展改善各种可以帮助他们对于局部孤立环境中或通过各种假设而建构的理想条件下的对象进行精确研究的理论和设备。

遗憾的是,现实世界中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加以重复,更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创造可控环境来进行研究的,甚至在很多时候想要找出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定量分析的变量都是一个奢望。而可以通过简单方式进行重复或在可控环境下进行研究以及可以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的事物之基数远远小于无法满足这些条件的事物。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行用所谓的科学方法对一般性事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往往就是过多地排除了所需考察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偏离真相的结果。

不仅如此,从20世纪物理学的一地鸡毛我们还看到:即便是在有着最优秀的数学家的加持和黄金堆起来的实验环境的物理学界都不但可以产生并将实质性的谎言维持百年以上甚至即便有人出来指出了相关理论的谎言实质都很难让科学界加以纠正。而之所以会这样的很重要的原因则在于科学不仅在信息收集方面具有片面性而且在逻辑思维及模型构建方面也存在各种片面性及错误。

2.1. 名不副实之欺骗性

所谓谎言或欺骗的一个基本要素在于给人们造成的印象与该印象所针对的真相之间的偏差。相应地,过度夸大科学的作用并忽视甚至掩盖科学的缺陷便是构成科学之欺骗性的重要原因。以纠正20世纪物理学造成的错误之困难来说,人们被长期灌输的有关现代物理学之伟大尤其是物理学家之了不起的虚假印象不但是导致人们接受20世纪物理学所制造的实质性谎言的重要原因,更是很多人无法接受20世纪物理学其实是一地鸡毛的真相的重要原因。

3.结束语

人类文明具有各种局限性,而科学之欺骗性是人类文明之局限性之一种表现而已。本文所讨论的科学之欺骗性是人类科学的一个原罪,是难以或者说无法通过以可重复性为基本前提条件的科学本身来克服的。认识科学的这种天生的缺陷可以帮助人们避免或降低因盲目夸大科学的功能而带来的实质性谎言在生活实践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人类文明已经到了进阶的关头,2024年底到2025年初起始于新泽西进而扩展至全球的不明飞行物秀更增加了人们对于文明进阶的预感。而如果人类文明果真存在着进阶的问题的话,那么表明现有的文明一定存在着一些需要被摒弃的严重缺陷。所以,对于人类文明自身缺陷的反省应该是谈论任何可能的文明进阶的基本前提。

相关链接:

为什么不能唯一相信科学?



[[1]]Dai, R. (2019). Lie Analysis. Retrieved from: https://fairlifebook.wordpress.com/2019/05/06/lie-analysis/

[[2]]Dai, R. (2017). Appendix C, Fighting Against Lying. A Brief Discussion on Fairness Analysis. Republished in a revised version by Scholars’ Press in 2017 (9783330652064) url: https://www.academia.edu/66445422/A_Brief_Discussion_on_Fairness_Analysis

[3]】戴榕菁(2008谎言的解析

解锁.png


浏览(2667)
thumb_up(2)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慕容青草 回复 自然

    我当然不会认同。。。。你这是完全曲解科学的意义。。。。什么叫科学有了用场?。。。。伽利略在哪里?开普勒在哪里?


    你们这些网军一天到晚就在那里胡扯。。。。

    屏蔽 举报回复
  • 自然 回复 慕容青草


    只有微分方程出现后,科学才真正有了用场

    所以牛顿是科学之父


    千禧年时全世界投票人类贡献最大的人,结果不是政治家,哲学家,几乎没有异议的大家投为牛顿


    你如果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会很容易接受这个结果,

    屏蔽 举报回复
  • 慕容青草 回复 自然

    说到科学之父,好像人们通常说亚里士多德,什么时候成牛顿了?你说牛顿是笛卡尔之父或莱布尼兹之父,会让人觉得很别扭的:

    笛卡尔:1596-3-31 至 1650-2-11

    莱布尼兹:1646-7-1 至 1716-11-14

    牛顿:1643-3-31 至 1727 3-20

    不过谢谢你提醒应该在定量化加进去。对于科学来说,可重复性是基本要求,定量化作为一种努力的手段也是很重要的。我加了进去。


    屏蔽 举报回复
  • 自然

    说的对

    科学不是真理

    它的

    重复性

    定量性

    使人类可以利用它造各种工具


    它应该不是唯一的

    只是人类至今没有发现一个与它相同的

    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


    这正是科学之父牛顿的伟大之处

    无人可达。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