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胞弟邓蜀平:刘文彩式的传奇人物
邓小平离世整整28年了。他的经历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邓小平有一胞弟,名叫邓蜀平,他的经历同样复杂曲折,充满传奇色彩,其经历复杂程度堪比曾任中共林业部长的国军起义将领刘文辉的那位著名胞兄 – 刘文彩。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先后娶了四个妻子,共生育九个子女,最后存活下来七人(四男三女)。第一个妻子无子嗣,第二个妻子淡氏生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是邓小平、邓垦、邓蜀平。第三个妻子萧氏生一男,即四子邓先清。
邓蜀平是邓小平的胞弟,排行老三。
1.官方记载的邓蜀平主要经历
邓蜀平(1913年11月—1967年3月16日),原名邓先治,曾用名邓肃初、邓徐初、徐初。邓小平的胞弟,排行老三。
1950年5月,邓蜀平在重庆西南革命大学学习,主修学习社会发展史等课程。毕业后,参加工作。历任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镇长、县财政科副科长。1959年12月,他调到安顺市财政局担任局长。1961年5月,成立县级六枝市,邓蜀平奉命到六枝担任副市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夕,邓蜀平被调往贵阳市南明区当副区长。然而,他还没有到新的岗位上任,邓小平已被当做党内第二大走资派打倒。
不久,邓蜀平被革职,天天被揪到大庭广众之中交待问题。1967年3月16日凌晨,邓蜀平跳入郎岱县招待所旁的冒水龙潭,自杀身亡。
2.官方淡化了的邓蜀平经历
关于邓蜀平,邓榕在其撰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写道:“我的三叔邓蜀平,解放前是个小地主,人没什么本事,还抽点鸦片烟。解放后父亲把他送去戒了烟,让他受了一点革命教育,以后一直在贵州省六枝地区做点工作。‘文革’期间,因本人的地主成分和他兄长的倒台受到牵连,被迫害致死。”
邓小平之父邓绍昌背景复杂,就曾任四川广安哥老会首领,在当地很有势力。
邓绍昌去世后,邓蜀平成了是邓家财产的继承人和家族势力的支撑者。其除了继承大量土地和房产外,也是当地哥老会的头面人物。这样的人物在当地难免与各方势力周旋,也结了不少梁子。
据西南革命大学教员尹骐的《邓小平之弟邓蜀平的故事》一文,邓家在川北广安县虽不是豪门巨富,但也算是一户拥有不少土地的殷实人家。“没有什么本事”的邓蜀平在广安还是一个知名人物,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被认为是一位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物。他参加过在当地很有势力的帮会组织,被人称为“袍哥”大爷。他在当地说话办事,就是国民党的县太爷也不能不给他点面子。
2014年3月《文史天地》中的《邓小平三弟邓蜀平的坎坷人生》中披露,中共建政后,邓小平找来邓蜀平夫妇,要他们把家产全部分给贫苦百姓,一样不留,并且要马上戒掉鸦片烟;然后抓紧时间学习新的革命知识。不久邓蜀平夫妇进入西南革命大学学习社会发展史等课程。
也就是说,邓蜀平在解放前,除了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大哥外,与中共没有太多关联。他有钱有势,是当地黑道头面人物,还吸食鸦片,应该是刘文彩一类的人物,只是没有那时的刘家势力大,也没有留下类似“文彩中学”之类的公益项目。土地是在土改前分给当地农民的。他虽拥有“地主”的成分,由于及时离开广安,及时投入革命洪流,解放后也没有受到追究和冲击,因而承受能力不是太强。
文革爆发,大哥倒了,造反派自然紧追不放,悲剧也就出现了。
3. 邓蜀平的身后事
邓蜀平自杀身亡后,造反派给的结论是:“反革命分子邓蜀平畏罪自杀”。由郎岱县有关部门买了一具白木棺木草草装殓,葬于郎岱县招待所侧面的尖山脚下。
粉碎“四人帮”后,中央落实政策,纠正冤假错案工作开始。六枝特区革委立即组织对邓蜀平死亡案进行调查,认定是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5日,六枝特区革委会为邓蜀平开追悼会,平反昭雪。1981年12月,六枝特区政府对邓蜀平的坟墓进行修整,立了墓碑,但碑文没有落款。
1984年2月,邓小平到成都过春节。邓蜀平妻子谢全碧见到邓小平,问:“你三弟邓蜀平的事,你管不管?”邓小平十分冷静,仅说了6个字:“相信贵州省委!”邓小平的秘书随即记下,并于当晚电话告之四川省委。四川省委即时函告贵州省委,春节过后,贵州省委通知六盘水市委。接到六盘水市委的通知后,六枝特区党委即时研究,组织人员对邓蜀平被迫害致死案进行了专案调查。
一年后,对邓蜀平被迫害致死的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六枝的“造反派”头目丁某某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当年的北京航空学院学生吴某某,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省南充师院任教师,建议定为犯严重错误。将处理建议及调查材料邮送其工作单位。当年的北航学生陈某某,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总后勤部军医学校任正营职教官,建议为犯严重错误。处理建议及调查材料邮出不久,便收到复函。军医院党委给陈某某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处分。
1987年10月23日,六盘水市和六枝特区有关领导及机关干部300余人参加了邓蜀平揭墓仪式,但碑上署名“邓肃初”,而不用原名“邓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