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在旷野所行的站口>
<以军在旷野所行的站口>
读经【民33: 1-56】【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或作“站口”。下同)记在下面……。】在民数记第三十三章中记载了,以色列军队在旷野所行的站口;神在百姓过约但河前的吩咐。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以色列军队从出埃及到摩押平原所行的路程:【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或译:站口;下同)记在下面。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或译:站口;下同)记在下面”,“所行的路程”,是指以色列人经过的站口或安营的地方。“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表示这份行程是神的心意,为使后人纪念神的作为。以色列人从出埃及到摩押平原的四十年里,他们曾经在许多地方“安营”,但神只吩咐摩西记载了其中一部分站口,省略了一些,如【他备拉】(11:3)等,又增加了一些,如“红海边”等,这样就使最后的总数达到“四十二”。虽然今天这四十二站的准确地点已经不能完全确定,但“四十二”这个数字却清楚地显明了,虽然以色列人会软弱、会失败,但神始终保守祂所拣选的百姓在恩典中行走,最终在恩典中得着神的应许。因此,这份行程所记录的是神的恩典和保守,而不是人的软弱和失败。神【按心中的纯正牧养他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诗78:72),在恩典中把人的失败变成神的得胜,使百姓可以—站一站地往前行,直到进入神所应许的迦南美地。这份行程也使我们看到,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逾越节”的救赎是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行程的起点。“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兰塞”是第一站,神在埃及地独行十灾,最后在逾越节击杀埃及的长子,败坏了“埃及一切的神”(出12:12),带领百姓从兰塞出埃及。神在逾越节的得胜,是以色列人敢于“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的根据。同样,新约的信徒行走天路的起点,是接受主耶稣的救恩。而我们之所以能“昂然无惧地”脱离世界、不怕苦难,不是因为我们的勇气,而是因为我们的主【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疏割”是第二站(出12:37)。“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以倘”是第三站(出13:20)。“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转到”是指以色列人奉神命令(出14:2)转变方向,朝红海行进,“就在密夺安营”,“密夺”是第四站。神在这里带领以色列人过了红海(出14:2)。以色列人在第四站“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旷野”,正如新约的信徒重生得救、离开世界。【从比哈希录对面起行,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旷野;又在伊坦的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又在伊坦的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玛拉”是第五站(出15:23)。“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是第六站。神在这份行程中,特地提到以琳的“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出15:27),代表神在旷野中恩典的供应和安息。这是提醒百姓,神是信实的神、也是负责的神,百姓在旷野四十年的每一天,都是在神的供应和保护中度过的。【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从脱加起行,安营在亚录;从亚录起行,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从利非订起行,安营在西奈的旷野;】“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红海边”是第七站。“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汛的旷野”是第八站(出16:1)。“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脱加”是第九站。“从脱加起行,安营在亚录”,“亚录”是第十站。“从亚录起行,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利非订”是第十一站(出17:1),在那里百姓因没有水喝,神就吩咐摩西用杖击打盘石流出水来给百姓喝(出17:6-7)。“从利非订起行,安营在西乃的旷野”,“西乃的旷野”是第十二站(出19:1),神在这里颁布了律法(出19:1)。以色列十二支派蒙拣选,归神【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6),正是根据神在第十二站与百姓所立的西奈之约(出19:5-6)。
【从西奈的旷野起行,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从基博罗哈他瓦起行,安营在哈洗录;】“从西乃的旷野起行,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基博罗哈他瓦”是第十三站(11:34)。“从基博罗哈他瓦起行,安营在哈洗录”,“哈洗录”是第十四站(11:35)。神在这里宣告摩西是在神全家尽忠的仆人(12:7)。从“兰塞”到“哈洗录”,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第一个十四站。在这十四站的行程中,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在“玛拉”、“以琳”、“汛的旷野”、“利非订”经历了神、学到了功课,最后在西奈山与神立约(出24:8)、领受律法(出24:12)、接受神的管教(出32:35)、建造会幕(出40:17),又被数点、编组成耶和华的军队(1:3),起行准备进入迦南、承受应许。这也代表信徒蒙召、火热、奉献、顺服的阶段,虽然中间也常有软弱,但已经开始接受神掌权。【从哈洗录起行,安营在利提玛;】“从哈洗录起行,安营在利提玛”,“利提玛”是第十五站,这是在巴兰旷野安营的地方(12:16),也是【巴兰旷野的加低斯】(13:26)。这里是迦南地的南端,以色列人已经来到了应许之地的边缘,但却因为惧怕迦南人而不敢进去,打算回埃及(14:1-4)。所以“加低斯”是以色列人最惹神怒气的地方,以色列人从这里开始了三十八年的飘流。但神在这四十二站的记录里却不提“巴兰旷野的加低斯”,而是用“利提玛”来代替失败的加低斯,用完全的赦免来显明祂的恩典,不留下任何的阴影在以色列人里面,使他们可以抬起头来迈步向前。
【从利提玛起行,安营在临门帕烈;从临门帕烈起行,安营在立拿;从立拿起行,安营在勒撒;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从玛吉希录起行,安营在他哈;从他哈起行,安营在他拉;从他拉起行,安营在密加;从密加起行,安营在哈摩拿;从哈摩拿起行,安营在摩西录;从摩西录起行,安营在比尼亚干;】“从利提玛起行,安营在临门帕烈”,“临门帕烈”是第十六站。“从临门帕烈起行,安营在立拿”,“立拿”是第十七站。“从立拿起行,安营在勒撒”,“勒撒”是第十八站。“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基希拉他”是第十九站。“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沙斐山”是第二十站。“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哈拉大”是第二十一站。“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玛吉希录”是第二十二站。“从玛吉希录起行,安营在他哈”,“他哈”是第二十三站。“从他哈起行,安营在他拉”,“他拉”是第二十四站。“从他拉起行,安营在密加”,“密加”是第二十五站。“从密加起行,安营在哈摩拿”,“哈摩拿”是第二十六站。“从哈摩拿起行,安营在摩西录,“摩西录”是第二十七站。“从摩西录起行,安营在比尼亚干”,“比尼亚干”是第二十八站。此时以色列人在旷野已经飘流了将近三十八年,亚伦即将去世(申10:6)。从“利提玛”到“比尼亚干”,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第二个十四站。在这十四站的行程中,上一代的百姓来到了迦南地的门口,但却因为不肯信从神,错失了进入应许的机会,结果在旷野飘流了三十八年,逐渐倒毙旷野。
【从比尼亚干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从曷哈及甲起行,安营在约巴他;从约巴他起行,安营在阿博拿;从阿博拿起行,安营在以旬迦别;从以旬迦别起行,安营在寻的旷野,就是加低斯;】“从比尼亚干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曷哈及甲”是第二十九站。“从曷哈及甲起行,安营在约巴他”,“约巴他”是第三十站。“从约巴他起行,安营在阿博拿”,“阿博拿”是第三十一站。“从阿博拿起行,安营在以旬迦别”,“以旬迦别”是第三十二站。“从以旬迦别起行,安营在寻的旷野,就是加低斯”,”加低斯”是第三十三站。经过三十八年旷野的飘流,以色列人又回到他们在从前失败的“加低斯”(13:26)。在这三十八年里,百姓照神所吩咐的,【在西珥山绕行了许多日子】(申2:1)。在人看来,百姓经过了三十八年,只是从“加低斯”走到“加低斯”。但在神的带领里,他们却是从“巴兰旷野的加低斯”,走到了“寻的旷野”的「加低斯」,从【大而可怕的旷野】(申1:19)重新回到了应许之地的边缘。【从加低斯起行,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后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亚伦死在何珥山的时候,年一百二十三岁。】“从加低斯起行,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何珥山”是第三十四站。神在这份行程中,特地提到“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表明这是神所安排的新老交替。神让以利亚撒接任大祭司,用大祭司职位的转换来标志着世代的转换。但不管带领的人怎样更替,真正带领他们的神永远不变。
【住在迦南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来了。以色列人从何珥山起行,安营在撒摩拿;从撒摩拿起行,安营在普嫩;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从以耶亚巴琳起行,安营在底本迦得;从底本迦得起行,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从亚门低比拉太音起行,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从亚巴琳山起行,安营在摩押平原、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他们在摩押平原沿约旦河边安营,从伯耶施末直到亚伯什亭。】“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来了”,表明以色列人在旷野“绕行”的日子结束了,开始向着迦南前进。“以色列人从何珥山起行,安营在撒摩拿”,“撒摩拿”是第三十五站。“从撒摩拿起行,安营在普嫩”,“普嫩”是第三十六站。“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阿伯”是第三十七站。“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以耶亚巴琳”是第三十八站。“从以耶亚巴琳起行,安营在底本迦得”,“底本迦得”是第三十九站。“从底本迦得起行,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亚门低比拉太音”是第四十站。“从亚门低比拉太音起行,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亚巴琳山”是第四十一站。“从亚巴琳山起行,安营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摩押平原”是第四十二站。此时以色列人即将结束旷野飘流,准备进入应许之地,下一站就是迦南地的“耶利哥”。从“曷哈及甲”到“摩押平原”,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第三个十四站。在这十四站的行程中,上一代的百姓全部倒毙旷野,新一代的百姓虽然也经历了失败,但却因着信在失败中不断成长、得胜。神吩咐摩西数算从出埃及开始一路“所行的路程”,就是要让百姓清楚地看到:不管人怎样软弱、环境怎样艰难,神都能负责带领自己的百姓前往祂的应许之地。因此百姓之所以能走过这些路程,不是根据自己和环境,而是根据神的恩典和大能。但神也要百姓借此学到信心的功课,就是不看自己、不看环境,单单凭信心跟从神。同样今天我们行天路的人,也都要在神的带领与安排之下,跑尽当跑的路程,直到见主得赏。
【耶和华在摩押平原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过约旦河进迦南地的时候,就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你们要夺那地,住在其中,因我把那地赐给你们为业。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现在百姓已经到了“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神就籍摩西吩咐以色列民进迦南地后,他们必须“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因为神是忌邪的神,所以祂要以色列人将“偶像”和“邱坛”,从神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上全部赶出去。然后以色列人要“拈阄,承受那地”,就是凭信心借着“拈阄”来接受神的权柄和管理、承认地的主人是神。在新约里承受应许的信徒,也【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4:10)。【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神在此警告祂的子民,到了迦南之地后,必须要赶出那地所有的居民,如果“容留”他们,这些人就会成为百姓“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人的眼里掉进一根小睫毛,眼睛就无法睁开,必须拿掉那根毛,眼睛才能打开看东西。若是眼里有刺,那该是何等的痛苦。肋下有荆棘不仅是感觉不舒服,简直是痛苦到了极点。可是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地后,却没有听从神的话,他们就遭到如此的痛苦和压迫。以色列人因为没有完全执行神的命令,最后导致了自己的败坏,而受到神严厉的惩罚。今天神也要用这些刺和荆棘来提醒我们。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时刻警醒,我们要听从神的话,完全执行神的命令,【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婪(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西3:5-6)这样我们就不会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辙!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