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白

注册日期:2015-05-09
访问总量:239939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发表时间:+-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气虚则惊,血虚则悸。气虚,阳不制阴,阴在脉中就动;血虚,阴在脉中就弱。

 

2.师曰:迟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迟脉浮是肾有火,目睛晕黄是肝有火,火迫血行,而衄不止;如果晕黄去,看得清,则火去,衄血即止。

 

3.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

 

太阳经、阳明经,二经都循鼻位,故可衄也。太阳主开,从春到夏其气开也,故春夏衄血责之于太阳;阳明主阖,从秋到冬其气藏也,故秋冬衄血责之于阳明。

 

4.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就是经常衄血的病人,他若有新疾,切记就不可用汗法。汗为血之外层,经常衄血者必定血液缺失,现再汗法,阴血必定再亏损,因为阴血性是朝下的,若有缺失,那么在上的额必因缺失阴血而显得下陷了。因为阴血缺失,脉里头的阴血少,则脉显紧急。注意,此种脉象是阴血比以前骤然缺失造成的,就像一条水管子,骤然关一下水龙头,水管子就紧急。同时,由于肝主目,肝藏血,现阴血少了,眼睛直视不能动,就是眼睛不灵活了。阴血不足,阴不能制阳,阳不得入阴,睡眠就不好。

 

5.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这一条是言失血的脉证。失血可以分为衄血、下血、吐血。如果病人失血,则面无色,这是由于血少不能荣面,无寒热,说明不是寒邪在外的太阳病,也不是热邪在里的阳明病,更不是寒热往来的少阳病。脉沉,提示肾阳虚;脉弦,提示肝血旺,阳不能制阴血,则衄。脉浮,阳气上浮;脉弱,阴血虚弱,手按之绝,提示阴血在下不足,则为下血。烦,则为心火;咳,则为肺虚,上焦虚火相并,则吐血。


浏览(976)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