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哥_cuige

注册日期:2023-07-27
访问总量:33364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湖天一览楼》08章(5.1)重庆(上)


发表时间:+-

08章 全面抗 崔家人沛流离(5.1) 重庆()

 

崔叔仙是在1938年的10月随第二集团军的办事处,一起转移到重庆的。后来,三个驻汉口办事处全都转成驻重庆办事处,日常工作照旧进行。

刚到重庆时,他住在韦作民的家。韦作民把太太留在昆明,自己一人住在枣子岚垭。家里有房子三间,顾了个老妈子洗衣烧饭。

颜淑贞还是和崔叔仙住在一起,韦作民劝崔叔仙说:“淑贞一直对你痴心不改,你不能不给她一个交代,等下个月我太太来重庆,就安排你们喝交杯酒,也算是我们正式把干女儿交给你。”

崔叔仙说:“我岂是对她无情无义,可让她嫁到我们家来,怕她不会有好日子过。”

韦作民:“我也知道嘉玉妹妹性子烈。但她还远在上海,即使以后也到重庆来,大可以在外面单独置一处房产让淑贞住。这样的话,两边全都相安无事,也是说不定的。事已至此,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崔叔仙想想,没有!真没有好方法!一直到韦太太来到重庆,他还是没有头绪。像这样让他犹豫不决的事,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

部队办事处在重庆打铁街为他租了两间房,作为他的办公室。可初到重庆,人地两生,劝募物资的工作不像在汉口那样来得顺利。同时,在和国府和军政后勤各方面打交道的时候发现,他们这支冯玉祥的老部队,不是总裁嫡系,军用补给总是既少且慢,心里不平也没有用,他只能潜心等待一个破局的机会。

这个机会,一直到第二年的五月,才终于出现。

日军的飞机一直在不断地轰炸重庆。住在市区越来越不安全。因此,崔叔仙和韦作民便在重庆郊外租了一处房子,地处南温泉的卢家花园。崔叔仙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那里,而韦作民一般到周末才过来躲飞机。

房子很大,也很漂亮,四周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刚搬过来的第一天很平静,颜淑贞让崔叔仙带着她在住处的四周观光一番。他们的房子建在一个山脚下,颜淑贞想到小山上去看一看,不想走到半山腰,迎面一道铁门挡道。上不去,他们只好返回。

第二天早上天刚亮,防空警报响了。他们在城里住时,一有警报,都知道哪里有防空洞。可是这郊外的防空洞在哪呀?还没来得及问清楚,飞机就要来了。他们出门先向右拐,沿着山脚找了一阵,没有找到,只好掉头往反方向去寻。这次找对方向了,这边有一个防空洞,洞口停放着一顶藤轿子,证明里面有人。推门而入,见里面有好几个人坐在地上。他让颜淑贞先进去,自己再跨进门,里面就不太有回旋的余地了。他正要关门,忽见外面又跑来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也想进来,显然空间不够。崔叔仙走出去,让三个孩子进去,再把那位妈妈推进去,防空洞的铁门就关不严了,崔叔仙只能站在外头,用手拢着门。飞机由远而近,渐渐就快到头顶了。这时,坐在最里面的一个人说话了:“来,我们站起来,腾出地方,让他进来吧。”他们站起身,空间增加了一些,于是崔叔仙也挤进来,把门关上。飞机在山后扔了几颗炸弹后就飞走了。崔叔仙和颜淑贞首先离开防空洞回家。

到了星期天,飞机又来空袭,这次韦作民也在,他说:“别找防空洞了,到对面田里的那片小树林里躲一下就行啦。”

崔叔仙问为什么,韦作民说等一会再解释。就这样,韦作民夫妇、崔叔仙和颜淑贞、加上两个卫兵,共六个人,一起来到田地另一边的树林中。这时,韦作民才把崔叔仙拉到一边,小声说:“你看到我们住处边上的小山吗?山上有座大宅子,原来是国府主席林森的官邸,现在让给了孔院长。日本人似乎得到了情报,大概知道孔院长住在这一带,所以才会派飞机过来轰炸,但又不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并没有具体目标。但他们不会往田间树林里扔炸弹的,因此我才说躲在这里最安全。”他口中的孔院长,崔叔仙是知道的,他就是国府当下的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难怪那日上山的路被封,原来上面住着这样一位大人物。

崔叔仙开始动起了他的小心思。他问韦作民:“你跟孔院长熟不熟?”

韦作民:“还挺熟的,我们交通部归孔院长管,我们又都是美国留学生,所以常有来往。”

“哦!难怪你连他住在这里的秘密都知道。”

“倒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山上大宅子里,还住着我的一个美国同学,国府原驻古巴大使凌冰。他刚刚从古巴卸任,没处去,孔院长就让他也过来住。前两天,凌冰过来找我,说是孔院长觉得,他们山脚下的防空洞太小,让我帮他们扩大一点,所以,我找了交通部的工程处,昨天就给他们弄好了,自然就知道是谁在山上住了。其实那上面还有蒋委员长的房子,他有时也过来住。”

“哦!原来如此。大前天,我和淑贞去钻那个防空洞,那里的确是小了些,差一点就挤不进去。照你这么说,那天孔院长应该也在那里面吧?”

“应该在,那是专门为他修的防空洞。你没看到他吗?那天。”

“凌大使以前在上海见过一次,我认得他的,那天他好像不在。孔院长倒是没见过,而且那天洞里面的光线不太好,加上我又没在意。是我疏忽大意了,应该抓住机会认识孔院长,好为我们部队多争取一些好处,免得我们都像是后娘养的,要什么没什么。”

韦作民笑起来说:“看你说的,你有这么可怜?不过无妨,你不就是想认识孔院长吗?好办,下次空袭,我陪你到他的防空洞里去,顺便就可以把你介绍给他。”

“那可要谢谢作民兄再次帮忙!”

“不用谢!我只负责介绍,你怎样才能为你们部队争取利益,我就不懂了,还得靠你自己的这个三寸不烂之舌啊。”

后来想起来觉得可笑,到了周末,崔叔仙几乎是盼着空袭警报快点响起来。

星期六下午,警报拉响,崔叔仙让两个卫兵带着韦太太和颜淑贞仍旧到小树林去,自己和韦作民来到山下的防空洞。还是同样的那一顶藤轿子,依然停放在防空洞门前。崔叔仙走进防空洞后发现,洞里面的空间比上次大出不少,还增加了照明,亮堂许多。靠里面墙壁,有几张藤椅子,都坐着人。仔细一看,其中一位就是凌大使,他也是仁社社员。他边上坐的这位,五十几岁的年纪,白白胖胖,文质彬彬,戴着着一副眼镜。虽没见过面,但报上看到他的照片不止一次两次了,他就是孔祥熙。

韦作民一进来就行礼说:“孔院长,凌大使,你们好!”

孔祥熙见到是他,说:“哦!韦次长,还没谢谢你把这里弄得这么好。”

韦作民:“不用谢!小事一件。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朋友,福建省银行行长,崔···。”他指着崔叔仙,准备介绍他。

凌冰抢着说:“孔院长,这位是崔叔仙,我在上海见过他。叔仙老弟,这位就是我们行政院的孔院长。”

崔叔仙:“孔院长好!凌大使好!”

孔祥熙:“你好!其实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对吧?”

崔叔仙:“请院长恕我上次无礼,居然没有认出院长。”他一边说着,一边掏出自己的名片,双手捧着递给孔祥熙。

孔祥熙接过名片,调整坐姿,让灯光照在名片上,饶有兴致地读:“崔叔仙,福建省银行经理,福建省府专员,陆军第二集团军少将参议,第二十六军少将参议,第三十二师少将参议。”他把目光从名片上移开,看着崔叔仙问:“你做银行,还搞军队吗?”

崔叔仙回答:“自抗日开始,我就担任部队的对外工作。但是目前,银行是我的主要工作。”

韦作民:“院长,叔仙在上海八一三抗战中,积极为部队募捐物资,劳苦功高,还因此受到总裁接见呐。”

孔祥熙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问了一些当时上海各界支援前线的情况。他们聊了一阵子,警报解除了。

他们都走出防空洞。孔祥熙坐上轿子,看着站在一边的几个人说:“我知道你们都不是闲人,平时都很忙。但今天是星期六,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下,一起上山顶我那里坐坐,我请你们喝茶,好不好哇?”

大家都高兴地说好。他们沿着小径爬上山,来到山顶的住宅。这是一座大房子,房后有一处大露台,他们都在露台上的椅子坐下,这里能够看得很远,山下的农舍和田地尽收眼底,春天的树木和庄稼,一片绿色,生机勃勃。看着这样的美景,能让人暂时忘记战争,甚至忘记了他们刚才还在防空洞里躲轰炸。

侍从沏好茶,端上桌。孔祥熙、凌冰、韦作民、崔叔仙四人围着桌子坐下。孔祥熙招呼大家:“来!看看这茶的口味如何。喝吧!”

仔细看这茶,叶子细细长长,色泽绿中泛黄。尝一口,味清淡,喝后口中留香。崔叔仙问:“请问院长,这是什么茶呀?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孔祥熙:“看来你到重以后,一直忙得很,没功夫品茶。个茶叫雾钟,是四川有名的蒙茶的一种。宋代有一句诗这样夸它说:‘旧最称蒙味,露芽云液醍醐’。而且,它历史久远,‘自唐进贡入天府’,一直到清代,它都是贡品。怎么样?喜欢吗?”

崔叔仙:“非常喜欢!谢谢院长!到重庆来以后,人地生疏,工作上的确不顺利,也就没有沉下心来仔细品一品四川的好茶。今天不但喝到了,还学到不少东西,看来我的运气真的是好。”

孔祥熙:“你们喜欢就好。今天我们就不谈工作了,工作上的事情以后谈,大家现在换个心情,就在这里品茶、看风景、好好休息休息。”

凌冰马上附和:“对!就该换换脑筋。”他喝了口茶接着说:“在上海,叔仙老弟就是有名的‘江北才子’,看着眼下的好茶美景,你给我们作首诗如何?”

崔叔仙连忙摆手,说:“不可!不可!当着孔院长,我怎敢造次,院长可是孔圣人的嫡传。再说,我是在美国人的教会学校读了中学而已,国学的底子太薄,写不出好诗的!”

韦作民:“叔仙,我看你的诗写得很好,就别客气了。”

孔祥熙:“叔仙呐,不必拘谨,随便说几句,不论好坏,让大家调剂一下心情就好。”

他也确实不敢作诗,这不是他的强项,他很清楚这一点,但孔院长这么一说,崔叔仙不好再推辞。他想了一想,说:“孔院长,我确实不会作诗。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说个我家乡的故事,倒是对应眼前的景色。不知道行不行?”

孔祥熙:“行!我们听一个故事也很好,讲吧!”

于是他讲了以下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苏北的古城高邮,一个美丽的水乡,只可惜现在是日占区。

相传在清代的高邮城里,有这么一个秀才,他才思敏捷,尤其善于写诗和对对联,常常与人拼诗词,拼对对子,而且每次都能赢,从没输过,因此就难免自大狂傲、目中无人。

有一天,他和一帮朋友过江到镇江游玩。来到金山之顶,眺望青山绿水,心情甚好,诗性大发,随口成章。众人交相称赞。他又乘兴和朋友比赛对联,自然拔得头筹。他一时得意忘形,竟然口出狂言说:“天下之大,竟然找不到一个能跟我对对联的好对手。可悲!可叹呐!”

旁边的朋友都吹捧他说:“那是自然啊,没有人能够胜过你,你的对联是天下第一呀!”

他听了别提有多得意了,说:“天下不敢说,可是在高邮没有对手,到镇江来,总该见到一个对手吧?可是你在哪里?在哪里呢?”大家一阵哄笑。

就在这时,边上有个人发话:“我说这位公子,你是不是把话说得太满了一点?”

这位秀才一听这话,随即循声看去,原来讲话的是一位樵夫,打了一大捆柴,正坐在树荫下歇脚。只见他一身短打,膀大腰圆,脸黑须长,手持破草帽扇着风,一脸汗水还在往下淌。秀才转身向着樵夫发问:“你是说我说话太满?难道说你也会对对联?你要是会的话,我出个上联,看看你能不能对得上来。”

樵夫掀起衣襟擦把汗,说:“我一个粗人,怎么能对得上你大才子的对子呀!不过,你看我只是个砍柴的,我就随便说一个跟我们的这个生计有关的句子,你要是不嫌弃,就对个下联,可好?”

秀才根本看不起一个砍柴的人,心想他能有什么高深的对子,于是说:“好!我就听听你的上联有多高明。”

樵夫说:“那你可听好,我说了。”他一指身边的那捆柴禾,口中说:“此木为柴,···。”

秀才一听,心想果然遇到一个粗人,没有等樵夫说完,就摇摇头说:“别闹了!这也叫对子?我不想欺负你一个樵夫,你也不要搅扰我的兴致。”

樵夫说:“有道是大道至简,你若是能对上我的对子,那才叫雅兴。”

秀才不屑地说:“我要是对你的对子,岂不是降低我的身份吗?”

樵夫说:“你这么说,一定是对不上来。”

秀才笑道:“这个还能对不上来!我要是随口一句对上了,你可别怪我不客气。你听好了,你的上联是‘此木为柴’,我就对‘大力是夯’。你记住了,对对联可不是有把力气就行的。”他想教训一下这个樵夫。他话一说完,扭头要走。

樵夫见他话中带刺,也不急,只是不紧不慢地在他身后说:“公子!别急着走啊!我的上联还没说完呐。”

秀才站住脚,转回身来说:“那你说完吧,我保证给你对上。”

“山山出!”

樵夫就说了这三个字,说完扛起柴禾就下山去了。留下秀才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呆若木鸡,然后开始嘴里念叨:“他说的是山山出?此木为柴山山出?此木为柴山山出,大力是夯···?不对!天呀!这上联太绝了,我用什么对才好呢?”他绞尽脑汁,还是对不上。

从此,秀才再也不敢自夸了,他整天就想着这个樵夫给他出的这个难题,想了多年也没想出来,以致他心内郁结,一病不起。眼看着自己命不久矣,回想一生,感叹自己以前过于骄傲,以至于留下这么大的一个未解难题,让自己羞愧难当、抱憾终身。于是他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让人搀着来到高邮古刹善因寺赎罪祈福,在佛祖面前又讲起这件憾事。当时在这善因寺里,恰巧新近来了一位高僧,法号铁桥。铁桥和尚见他心思沉重,便问缘由,他坦诚相告:“几年前,我遇到一个难题,自己才疏学浅,一直未能找到答案,以至终日惶惶,茶饭不思,结果是疾病绕身,怕是不久于人世了。恨只恨自己当年是年少轻狂,在那镇江金山之上自吹自擂,口吐妄言。结果,一个路边的樵夫看不过,给我出了一个上联让我对,这就是我说的难题。”

铁桥和尚合掌说:“阿弥陀佛!施主能看破自己以前的轻狂,也算是得道的一种,可喜可贺!就不知是个什么样的对联,竟如此之难。施主不妨说出来一听啊。”

秀才喘了一口气,叹息一声说:“他的上联说的是:此木为柴山山出。”

铁桥和尚说:“此木为柴山山出,嗯!真是个好上联。不过,贫僧也许能对上来。”

秀才一听,可不得了,马上请教说:“请师父快快赐教!若得下联,不才便死亦不足惜。”

铁桥和尚笑眯眯地说:“阿弥陀佛!施主不妨随我来。”铁桥和尚把秀才带到大殿之外,手指远处的景象,问他:“施主,在这黄昏之中,你都看到些什么?”

秀才说:“天上有霞光,地上有禾苗。”

铁桥又问:“天地之间何物?”

秀才回答:“我来的路上,见到天地之间本来有农人劳作,可是现在看不到他们,他们都收工回家了。你看这四处炊烟袅袅,他们大概正在家里做晚饭吧?”

铁桥说:“我佛慈悲!自从你眼中有了天地,也有了天地间劳苦的人,那这个下联已经在你心中了,就差施主在我善因寺的这么举目一观,答案立见分晓。”

秀才还是不明就里,再问和尚,铁桥再无多言,闭目合掌,口中念念有词,秀才却是听不懂。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味刚才的对话,想弄明白铁桥和尚话里的意思。

 

韦作民听到这里,急着说:“重点应该是那句,‘举目一观’,对吧?”

崔叔仙:“对!秀才就是回头再一次举目观看,突然就知道答案了。他不但把下联工整地对出来,并且回家就吃了三碗饭,很快病就好了。这故事不知真假,但是铁桥和尚确有其人。我小时候住在外公家,善因寺就在隔壁,我常去找铁桥玩,还跟他学过画。”

韦作民:“说了半天,下联究竟是什么,你也没说呀?”

孔祥熙:“韦次长,他已经说了下联,就在那座寺庙旁边的景色里。”看韦作民还在疑惑,接着说:“其实,我们眼前的景色也一样啊。你们看现在也是黄昏,天地之间是不是也有袅袅炊烟,冉冉升起啊?”然后对崔叔仙说:“虽然这种拆字联不属于很难的对联,但是要让字与字之间、上联下联之间还保持意思连贯,那就难得了。而且整个故事,被你讲得是有声有色,蛮有意思的。看来我以后也要叫你‘江北才子’啦。”

崔叔仙:“我要是敢称什么‘才子’,不就和那个秀才一样了吗?其实这个故事,是我太太讲给我听的。当然,她讲的比较简单,我只是略微做了一点加工,说出来博各位一笑罢了。其实我还真的问过铁桥和尚,是不是有这回事。他说他记不清了,但他说这样的对子有何难,他能对出好多个下联来。可我怎么想,还是想不出第二个来,就会一个答案,还是我太太告诉我的。”

孔祥熙立刻想到下联,不愧是孔子后代,耶鲁的高才。凌冰和韦作民也想到了答案,但都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等他们再一次在山脚防空洞里相遇的时候,公布了谜底: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点击这里获取完整内容

《万维》崔哥_CuiGe的博客:https://blog.creaders.net/u/33152/

《湖天一览楼》的专属网站:https://hutianyilanlou.wordpress.com/ 可获取完整内容以及相关影像资料。

版权所有 不容侵犯!

Copyright ? 2023 Edward Xiaonong Cui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370)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