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同

注册日期:2010-09-01
访问总量:28624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一名老中医的传奇人生


发表时间:+-

——献给像衡伯衡妈那样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修行君

 

01,

前不久,在朋友圈里爆出一则新闻,有个叫邱衡江的名老中医,退休十来年,先后在桐君阁,御和堂,济世堂,这些著名医馆坐诊,名下前来就诊的患者“打踊堂”,一号难求,真是少有的奇观!还附有几张现场照片。

这些医馆不是退休后谁都能去的,去的起码是市立医院中医科主任级别的医生,甚至是院长专家的,还得有病人买账实打实的真本领才行……他名不见经传,这些年来,医场征战,全凭自身硬功,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杀遍天下而不虚!

无论东家讲啥规矩?有啥苛刻条件?是竞聘坐堂,凭挂号多少决定去留,还是看病保底药费提成?甚至搞药费承包考核;无论是去主城哪个区,或是去哪个专县,他总能稳坐钓鱼台。

他有什么利器法宝,秘诀真招?当然有,他有近四十年异常丰富的从医经验,有极高的个人素养和魅力,能像牧师一样循循善诱对病人进行心里疏导,告诉他们“非不治也,不得其法也”,他有相当好的口才和诚意,一经接触,病人就会有一种心里上的信仰和依赖。和病患关系热络了,要不了多久,就声名鹊起,有些疑难杂症患者点名要他看病,同仁中“形影相吊”坐冷板凳”的不少,弄成了几家欢乐几家愁?

实在没法,为了“顾全大局”他有意晚去上班,礼让同仁先看,甚至主动提出上半天,或隔天上,与同仁平分秋色,即便如此,轮到他看时依然火爆,患者等也要等到他来看。说是吃了邱医生的药就是不同,病好多了,真是神了!

后来组织名老中医下区县坐堂问诊,有的老病号居然追星一般追到专县去了,对他的热捧一时成为中医坊间的一大热门话题。

A1.jpg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邱衡江的横空出世,引起了医界的关注和另眼相看。

这姓邱的究竟是哪方人士,尽然如此厉害?

邱衡江原本只是一名石化企业卫生所的医生,并非出自哪家大医院的名老中医。但他有作非凡的传奇人生:

02,

他能当上医生完全是阴差阳错,因祸得福。这还得从七零年代国家招工开始说起,他当时还是个毛头小子“超龄生”,所谓“超龄生,”乃山城特产,即66年文革开始,本应小升初而未升的那届小学毕业生。一晃四年,邱衡江并没闲着,他老汉规定他每天临摹字帖,所以练得一手好字,平时随家父坐茶馆听评书学得一副好口才,他机灵有悟性,能将平时趣闻轶事中的精彩段子,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而且内容起伏跌宕颇,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周围的朋友没事就凑一起,喜欢听他说段子吹龙门阵,久而久之不但在年轻人圈里小有名气,而且也受到大人们的青睐。

招工单位到来不久,就听说他的名声,几个招工老板觉得挺有趣,面试那天特别留意,当喊到邱衡江的名字时“只见一个眼藏机敏,面带微笑,额头发光的小伙子出现在他们面前,乍看真有点出乎意料——少年老成!你的头发为啥稀少了?一个招工的问。他嘿地小声笑了,仰头就说“可能是忧虑过度吧!”忧虑啥?“没工作呀!”一句话幽默质朴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果然是块搞宣传的料,因此脱颖而出,顺理成章的招工进厂。

工厂是中石化直属的高级润滑剂厂,据说待遇不错,门槛还是很高的,进来后大家都意气风发卯足劲头干,革命加拼命,关键时刻不要命,都想干出点名堂来,憧憬着今后有个美好的前程。

谁也没料到,两年后工厂的一场例行抽检打破了他的梦想,由他代表青工参加,被抽查出体内含氟超标,不幸中枪!

绿树掩隐中的工厂坐落在溪水环绕的一个小岛上,谁会想到,生产出的航空高级润滑油会冷不防释氟侵扰,怀疑是厉害的氟骨病?真是世事难料, 福兮还是氟兮?让人苦笑不得。

突入其来的意外让他如坠冰窟情绪低落焦虑,为啥众多的青工代表就会是他?

无奈之下只得按医生的意见回家边休息边服药治疗,刚工作一年多就摊上这凶险的病,也让父母亲朋甚为揪心……一年多的休假治疗在忐忑不安中度过,复查结果万幸,不是氟骨病,让大家虚惊一场。

工厂决定重新分配,要他去医务室“打杂”,当时没有人看好他去那地方?都觉得去医务室打杂没前途,不如回生产一线挣表现。他的想法与众不同,既然已经不再适合去一线车间工作,去医院工作或许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几年前,他曾非常想当名医生,那时父母先后遭受失子失女之痛,他也饱受痛失弟妹之苦。屋漏偏逢连夜雨,诱发了父亲严重的气管炎肺气肿,整个冬天咳嗽咯血不止,母亲的高血压心脏病也犯了,头疼气短心悸。两个老人被迫住进了医院。

他心情沉重整天往医院跑,焦急等待却无能为力!那时他好想当名医生啊,能治疗,护理好老人的病,给他们分忧解难,让他们少受罪该有多好……

如今机缘巧合,“得来全不费工夫”,希望又来到眼前,点燃了他久违的心愿,种下的种子,终究会萌发,也许这就是天意,事在人为,路在脚下……

于是他放下心中的疑虑去了医院,医院专业性很强,一个萝卜一个坑,医生看病,药房发药,护士打针输液换药护理。他白丁一个啥也不是,果然就该打杂。

院长让他先去药房帮忙,收拾药品,尤其是中药。然后把整理好的药品从库房取出来,按名称分门别类地摆放在需要的架子上。他记忆力强,脑子灵活,摆放几次就摸清楚了各类药品位置的规律,要不了多久他就能闭上眼,走到需要药品的位置。药房的剂师们都感到惊奇!

平时药房人手不够时,他试着帮助发药,居然毫无差错,后来干脆叫他当班发药。

他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每天早道晚走,谁有困难他都愿意帮忙。深得大家喜欢。

天道酬勤,没想到不久,工厂就分给卫生所一个去中医校学习委培名额,喜从天降,大家一致推荐邱衡江去,真是时来运转,从超龄生到工人,再到医生,开启了他漫长的传奇人生之路……   

03   

朋友圈里之所以热议名老中医邱衡江的传奇人生,是因为他是大家熟悉的大恩大德的衡凯卿老人的儿子,当年我们在蒲江读书时,他还是个机灵顽皮的毛孩子呢。

说起衡伯衡妈两位老人,风雨人生,走过来挺不容易啊!

六十年代他们先后痛失自己的配偶,各自拖着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响应祖国号召,从富饶的川西平原来到偏僻的渝黔山区蒲江镇《山城冶炼厂》,支援三线建设。后来才知道工厂生产的是国家急需的铜镍钴等稀有金属。对外保密,称番号和信箱。

两位老人在工作中慢慢建立了感情,衡妈看中衡伯为人忠厚朴实的德行,衡伯看中衡妈豁达开朗的性格。为了纪念彼此的结合,衡妈把儿子的名字改为了邱衡江,邱是以前她老伴的性。

婚后老俩口和睦相处,举案齐眉,将彼此的孩子视为己出,认真教育培养。哥俩也朝夕相处亲密无间。衡妈主内把家务打理得有条不紊。充满生机,后来衡妈衡伯还添了个乖巧可爱的女儿,女儿极像衡妈,老两口宠爱有佳,这个爱情的结晶也为这个家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全家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度过了最幸福最安稳的一段日子。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衡伯的儿子,他和衡妈的女儿不幸相继逝去!真是“苍天不解人情暖,冷眼看花尽是悲”,沉重的打击,如五雷轰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衡伯衡妈悲痛欲绝,相继生病住院,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自拔……多亏儿子邱衡江年少更事,尽心照料,服侍左右,亲朋好友苦口劝慰,才让二位老人慢慢从悲痛中走出来。

此后邱衡江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照顾二老的责任,哪怕是后来招工进厂上班了,每周他都会坐二,三个小时的车回去看望父母,陪他们吃顿饭,下午再坐末班车赶回去第二天好上班。

他的孝心后来感动了他家附近的一个姓王的姑娘,姑娘在工矿贸易商店上班,衡伯衡妈常去她店里买东西,姑娘是个有情有义的人,知道他俩儿子不在身边,有时买的东西多了,重了她就主动帮他们送去,还说今后需要什么只管给她带个信就行了,女孩做事果断利索勤快懂事,一来二往,二老就喜欢上了这孩子,但顾虑儿子工作太远,不能每天与她在一起,不知道孩子愿意不愿意?没想到儿子的态度很鲜明,说只要父母能看上,照顾好他们就行。

如此孝心顺遂让二位老人倍感温暖,大大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两个年轻人也如约相会,一见如故似曾相识,恰似“梦中情人”,一拍即合。邻居们也非常看好这门婚事,积极撮合,夸奖这桩婚姻是郎才女貌,再般配不过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姑娘是个有情人,一直等到邱衡江医校毕业之后八零才结婚。热闹的婚礼在工厂礼堂举行,衡伯算是厂里的“公众人物”,与衡妈一样在厂里辛勤工作多年,尤其是老俩口热情友善,乐于助人,积攒了众多的人气,许许多多的工友,邻居,甚至周边的农民,连厂长书记都破例一起来了,当然少不了以前受助于他们的附近学校的学生,他们特意从主城渝中赶去参加婚礼。婚礼热闹隆重,衡伯衡妈站在台上满面红光,笑得合不拢嘴……

新媳妇取进了门。老俩口终于如愿以偿,了却了终身夙愿。媳妇小王也名正言顺地接替邱衡江,尽心尽力地照顾侍候两位老人。老家期盼着早日抱上孙子,期盼着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

04, 

在工厂内外,衡伯有不比厂长低的知名度,他负责收发工厂书信,电报,汇兑,门卫……

外单位认识他的人,比认识厂长的多得多;也有人说他就是个负责收发的门岗老头儿?有啥了不起?是的,他一身洗旧的劳保服,挎一个大帆布包,黝黑的皮肤,满脸风霜刻下的沟纹,在普通质朴不过?

但是他却不这么看,他觉得他是工厂形象的代表,是在给神圣的国家保密工厂工作站岗。

他每天忙碌,进出工厂要接触多少人,影响有多大?

他心地善良,热心助人,爱管“闲事”,去镇上取邮件碰见路边饿倒病倒的老人小孩,他总会停下来关注问候一声,甚至可怜他们掏钱给买吃的;看见有人强买强卖,欺负人的,不管对方有多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打抱不平:他有时脾气也很倔强,即便是厂长书记有看不顺眼的地方,他也敢犯颜直谏,当面提意见“顶撞”领导!

这些故事连同他的知名度一直在厂内外流传;不仅如此,他还与附近一所高中的学生有着深厚的情缘。

这所高级中学,学生很特殊,都来自主城渝中,六十年代初老蒋反攻大陆被疏散到此,据说学生的家庭出生都有些问题?

对这些活泼可爱,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衡伯怎么看也不像是坏人?身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他并不嫌弃这些所谓出生不好的年轻学子。

虽没读多少书,他从小听说过“儒子可教”的故事,这些孩子不惜从闹市区到偏远的地方刻苦学习,说明他们完全是“儒子可教”的人才。所以凡事同学们到工厂俱乐部看电影,礼堂表演节目,球场打球…只要是他当班都热情欢迎,从不怠慢。日久生情,同学们都喜欢上这位和蔼可亲,淳朴善良的老头了。

随着时代变迁,岁月峥嵘,有的还与他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视为自己的伯伯,伯妈。尤其是山上下乡后,有同学从农村回学校办事,去医院看病,或回主城渝中过年,都把他家当成走自家的亲戚一般自由随便,两位老人也乐意接待大家,好像自己远方的孩子归来一样的欢喜。

那些年他们家里常有同学来往,最多的时候有一桌多人吃住。

衡妈两耳垂肩,宽宽的脸庞,总是笑靥挂在脸上,充满亲和力,她厨艺高超,做到一手地道的川菜,以至于当年品尝,至今难忘,吃过她做的菜的人一直津津乐道,什么麻婆豆腐,白砍鸡……回味无穷,夸她做的川菜是“后无来者”。

人多时没住处,他们总是安排自己的儿子上朋友家去挤着睡,腾出位置铺地铺给同学住,最多的时候一间屋连吃饭的厅一共住下了十多个人。

六七十年代,国家还处于物资紧缺时期,肉油都凭票供应,自家人节衣缩食,省下来接待“客人”,连家里泡着过年吃的咸鸭蛋都捞来吃光了!却毫无怨言,真是“寸草春晖,恩逾父母啊!”

老人家甚至对他们的婚姻爱情都关怀备至,有同学招工返城后,“官运亨通“当上了干部,女朋友还是车间工人,老人担心他移情别恋,忘却了在农村时朝夕相处的感情!专程去工厂告诫他!可见老人家对他们的事有多么上心,简直胜过他们的父母。

学子们也很争气,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巴渝金榜题名“前十有三“!即前十名中有三名都出自这个学校,还中了个文科状元郎呢!喜讯传来,老俩口眉开眼笑,衡伯逢人便说高中的同学就是不错!他当年没看错他们。

同学们也始终不忘他老人的恩情,九十年代的那年校庆隆重热烈,来自国内外各行业的学子,有普通职工,专家学者,政商大咖齐聚蒲江学校,其中一行十几人代表大家前往老人家墓前扫墓祭奠,点燃香烛,一众跪地,叩首膜拜,感恩戴德,祝愿老人天堂无恙,祥瑞福臻!

袅袅香烟缭绕,恍若回到当年:老人家音容笑貌犹在,衡伯呼唤乳名,衡妈忙里忙外,彼此围坐一桌,就着家里的桌椅吃饭聊天,嘘寒问暖,其乐融融,亲如一家……老人家天上有知,一定心满意足笑容灿烂。

05,

好,现在回到衡伯衡妈的儿子,话说邱衡江满怀信心地进入医校学习,准备实现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

文革的中医校,来委培的人想法很多,有的是开后门来的,就是想混个文凭回去好提干,要学的也没几个真正看得上中医,觉得还是西医吃香。

邱衡江没有后门可开,也是他自己争取来的,心甘情愿,铁定了他必须努力学习,回去才能当一名合格的医生。来以前衡伯给他“打预防针”:中医博大精深,几千的历史,以前老百姓的病,不管是啥病?包括现在所说的癌症呀什么的都靠中医治。寓意很明显,就是让他好好学。至于中医究竟有多伟大神圣,他不得而知,但很简单,那就是他今后的职业,是赖以生存的饭碗。

因此他一心扑到学习上,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深受老师青睐。老师出生中医世家,在学校附近青木关一带颇有名气。他从小耳濡目染,热爱中医,擅长实践。

A2.jpg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他就语出惊人:内经早就说过,“非不治也,不得其法也!”也就是说从中医治病的原理上看,“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好病的医生”。开宗明义点明中医的深邃博大和医者的神圣责任,充满自信!接着话锋一转,“中医是根据整体觉得局部的,系统学规律。是用恢复整体管理秩序来治病。只要整体管理恢复了,局部的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管控下改邪正,此时百病皆消。”这与西医迥然不同,西医局部的病变,比如癌症,硬化是完全可以通过中医整体调理去管控治疗的。

提纲挈领,深刻辩证的揭示了中医治病的原理及与西医的不同,充满自豪!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对于那些不学或厌学的同学很大的震动。

也让邱衡江受到极大的鼓舞,一定要勤奋好学“得法”,“得道”,绝不做“治不好病的医生”。

周末其它同学都回家去了,他瞅准机会恳求老师带他去青木镇“赶场”,帮人看病学艺。勇于实践,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老师的堂兄在镇上开了个中医诊所,赶场天病人多得忙不过来,请老师去帮忙。邱衡江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老师对他的勤学也全力支持,答应带他一起去学习观摩。

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上万人的乡镇,“迷信”中医的也不少,而且多半是老弱病残孕,什么疑难杂症都有,肺痨病咯血张口就吐的,胸口疼在地下打滚的,肠绞痛堵住了的,妇女乳房包块腋下烂了的……许多都是医不起病,拖着不治,严重了才来看中医的,有的甚至是奄奄一息才用滑杆抬起来,真是震撼人心,不忍直视。

这些对邱衡江触动很大,好像突然之间醒豁了什么是生命?价值几何?什么是生死攸关?无形之中感觉自己肩负重任!内心有种强烈的欲望,努力学习,练就本领济世救人。

他特别珍惜老师给他的机会,遇到疑难杂症,他会认真观察揣摩老师的问诊方法,老师也乐意给他讲解分析;若是一般病人,还让他上手去自己把脉,看看他是否判定准确拿捏恰当。一次他摸到病人脉弱,看上去口舌干燥,舌质微红,问后答曰心悸气短……老师问啥病?他陷入思考不知从何说起?老师提醒,“他自己说了什么?”哦,心悸气短!”那肯定要益气了;老师点头鼓励他接着往下说,他一时想不起来了,老师又提示,“耗气会怎么样?”哦,“耗气伤阴”!这就对了 。那就还要养阴啰。两者加在一起“气阴两虚”他恍然大悟,于是开出了以人参补元气,麦冬养阴为主的“益气养阴”药方。

通过这次实践,老师提醒他看病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察言观色,“坐怀不乱”,不要漏掉任何细节,哪怕是病人的一句话,一声申吟,一口痰都不能放过,从细节发现问题?细节往往决定成败。让他受益非浅,信心大增。

下午回到寝室他立即总结记录了今天的病例,逐渐把收集整理病例当成一种习惯,熟能生巧,见多识广,对于日后他诊断病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饥似渴的学习有时忘了父母在家里的担心,有次连续两周没回家,说学校有事敷衍过去了,没想到引起衡伯的警觉,有家不回,是否读书高升了,想移情别恋?于是悄悄乘车从偏远的綦江转辗问到巴县学校去。

到了学校大吃一惊!冷冷清清的校园,很少见人?一问才知道周末都回家休息了。心里更是着急,再一打听说他赶场去了,那还了得,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难道真的耍上朋友把家忘了?后面有人才慢慢告诉他是跟老师一起去的,他情绪才稍微稳定下来,但依然一脸的纳闷?

直到下午场散了,老师和儿子忙完回来,亲自见到他们,悬起的心才完全放下来。从此以后他干脆一个月才回去一次,这样一个月就可以利用3天的周末时间跟老师到现场去实习了。衡伯十欣慰理解,看到他如此勤奋学习,没有辜负自己对他的嘱托!提醒他要注意休息。

老师不但传道授业解惑而且不忘立德树人。

他总是谆谆教诲:每个行医者一生之中,不知会碰到多少自己不会治的病,因为每个人的学识都有局限,这才有“一味单方,气死名医”之说。

而且他时刻不忘勉励大家要正确认识自己善待病人。他语重心长地说,大家常常会见到自己想方设法都治不好的病,却可能被别人一下子治好了,更有是越治越坏的,医生放弃了治疗,而病人却不治而愈,这些现像说明,只要是中医,就得永远背“十字架,”碰到自己治不好的病,绝不可以无药可治而推诿,只能说自己本领不够,鞭策自己努力学习,鼓励病人继续求医。

医生不但不能把悲观情绪传给患者,还应该满怀信心鼓励病人,相信自己的的生命一定会战胜疾病,这是痊愈的关键。

今天你治不好,并不等于你通过查大医医案后也治不好。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不可轻易对病人说他患了不治之症。

老师的教诲代表了医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他们学习的楷模。

两年的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收获满满,他记录了各类病例几大本,其中不少是自己亲历亲为,含辛茹苦,用失败和血汗换来的,这是及其珍贵的资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对他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记录了他自己茁壮成长的价值,虽然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毕业时他就能单独坐堂问诊看病了,这是潜心好学对他的奖赏和馈赠,老师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若不是单位委培生,一定推荐他留校任教。

06,

学成归来,开启就医之路

三年后,邱衡江收获满满,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回到工厂医院。

上班没几天就遇到一个工人来开药,边开边骂,“老子吃药都吃伤心了,每天一把把的吃,见到就想吐……” “不是看到娃儿遭劣,老子早想去死了!”说完不禁唏嘘抽涕,旁边扶他的妻子更是泪流满面。

医生们好言相劝,叮嘱他还是要按专家们的意见坚持服药,以免再次复发更严重。

原来他前年胃癌开刀,先后吃药化疗了十次,可是依然复发了两次,走遍市里的各大医院,专家们还是要他继续化疗。

一个大男人唏嘘掉泪已经不多见,还言想死?不到绝境肯定不会如此草率的。坐在一旁的邱衡江心里想,看他瘦骨嶙峋,有气无力的样子,走路如纸人一样飘荡,已经是极度虚弱,再也无法忍受化疗带来的痛苦,对生命完全丧失了信心。

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医者仁心,让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内心涌起一股冲动,“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好病的医生”如雷贯耳,他不由自主地走过去说,“师傅,你的病不是不能治, 让我来给你看看好吗?,那师傅蓦然回首,愣住了!听说自己的病能治,是厂里的医生给他看?有些激动,眼睛里露出希望之光!他毫不犹豫地点头,让他给看。现场的同事们也惊呆了,面面相觑,都为邱衡江捏把汗。

他屏息凝神,将手搭在他的手腕上悉心揣摩,好一阵子不说话,弄得病人有些焦虑紧张,然后才开口问他的近况,看他的舌苔……最后拿起笔慎重地开了付处方,嘱咐他先只捡五付药吃,有啥情况随时通报他,以便处置。

最后不忘安慰他说,你的病只要好好服药,是可以慢慢调理好的,没有什么不治之症,即便是癌症治好的也多的是!你一定要有勇气,不信邪,拿出男子汉的气概来,横下一条,老子就是要战胜疾病!他的一番疏导鼓动,如沐春风,久旱甘霖,唤醒他濒临死亡的心灵复活,升腾起新的希望,全身充满力量!

病人走后同事们才告诉他,他是部队转业到工厂的,妻子以前在外面打工,家里有两个孩子,日子还过得可以。自从他生病后妻子回家侍候他,两年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啥也没有了!靠工厂申请补助过日子。两个小孩还在读书呢!

邱衡江听完他的身事,更坚定了要治好他病的决心。

虽然他在学校期间陪同老师看过些病人,但毕竟这是第一次单独看病,而且遇到的是个大医院专家们都棘手的病人!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心里还是不踏实,回家赶紧把情况给远在学校的老师沟通汇报了。他根据“四诊”结果,按中医辩证分型,诊断他是胃癌的“血瘀型”。处方用了“血府逐瘀汤”,用桃仁,红花,全虫,水蛭,赤芍等中药组成。

 老师听完他的汇报,冷静沉思,仔细琢磨了一会儿,觉得他的诊断和处方都是正确的,他完全赞同。这时他才长长的出了口气。

五付吃了三付时,他电话问询患者有啥反应?对方回答没啥明显的感觉,直到第四天傍晚听到有人敲门,打开一看,原来是病患的爱人,一脸的笑容,气踹嘘嘘地说他自己说感觉没以前想吐了,胸疼也松活了些,还喝了点稀饭……

后来他继续按此方给他开药调理,只是在量上进行微调,患者逐渐把西药停了,化疗根本不去,一个多月后胃中瘀血慢慢消减,正气复舒,饭量大增,除了早上牛奶糕点外,中午也能吃下一碗干饭;精神面也貌焕然一新,笑容又从新会到脸上,又过了一个月,他再去医院复查,奇迹出现了,癌细胞基本消失殆尽!告诉他可以不用再化疗。

一家人高兴万分,逢人变夸这是邱医生的功劳,让他这个死人废人能起死回生!他还乐观地说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回车间上班了!

这件事在工厂迅速传开,又慢慢发酵传到周边地区,说某厂出了个专治癌症的神医,邱衡江一时名声大噪,从此工厂职工家属,凡事西医治不好的病都往邱衡江身边凑,无形中他也成了大忙人,走到哪里都有人请他摸脉看病。

07,

悠悠岁月,一晃四十年过去了,邱衡江在中医位置上看病无数,医者仁心,为患者解除病痛,济世救人,深受广大职工家属爱戴,如今也算是功德圆满,即将退休。

虽然工厂返聘群众挽留,无奈多年与家人分居两地,妻子既上班又要照顾老人孩子,任劳任怨几十年,实在亏欠太多,打算退休好好陪陪家人,守望相助,安度晚年。

没想到找上门来索方求药,请他看病的还是不少,东一个西一个的,大都是工厂退休的老职工,老病人,吃惯了他的药,离不开了!有啥办法?这让他左右为难,心绪不宁,想婉言谢绝了事,又下不了决心,拉不下脸。妻子看出了他的纠结,说不必管她,自己愿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些年她不都过来了吗?如此通情达理,没有丝毫怨言,让他更加感动。

有同事劝他干脆自己开个小医馆,适当收点手续费,既满足了大家需求又免得上门打扰。他犹豫再三,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这时有些闲言粹语出来了,说他在厂里还行,到大城市恐怕就撑不起门面啰?

嘿,他那种脾气就是经不得激将,这一激倒掀起他心里阵阵波涛,老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医无止尽,学无止尽”的话在他心里阵阵翻滚……

他心里热血沸腾,不能自已,父亲弥留之际也嘱托他一辈子要记住“当医生要济世救人,不可轻易放弃!”

当晚他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回想当年一齐进厂的“超龄生”弟兄,几乎都“告老还乡”,安享晚年了,唯有他退而不休?心里不免有些酸除,未必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命?

冥冥之中他突然想起那年游峨眉山时方丈的一席话,“你额头宽阔发亮,眼睛炯炯有神,祥瑞之兆,今后一定有一番事业可干……”多年过去都视为笑谈,如今想起似乎高人指路?

他思考再三想出个“万全之策”,决定先去当地医馆尝试应聘坐诊,既方便原来工厂的老病人,又离家不远,可照顾好家人。没想到开弓没有回头箭,走出了这一步就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拉开了他退休后“闯荡”巴渝中医江湖,成就波澜壮阔传奇人生的序幕……即文章开头跌宕起伏的一幕幕。

08   

邱衡江继续着他的传奇人生,虽然已年逾花甲,儿孙绕膝,本该享受天伦之乐了。但他依然医者仁心,牢记使命嘱托,奔走于各医馆之间,坐堂问诊,丝毫不可懈怠,那里有期待着他的老病人!

除此之外他还有更高更惊人的想法,他正抓紧时间整理他几十年从医的医案,从中遴选出最独特罕见的案例,酝酿择机出版;他还准备就当前我国中医人才培养问题建言献策,结合自身经历和实践,构思一篇如何造就名中医的宏论。他认为名中医是中药学的一种特殊现象,经验性,实践性特别强,必须具有长期的临床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与社会职能与西医也不同,除了解疾病特征,药物治疗,护理照顾外还要求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包括了解地方文化,民俗民风,饮食习惯,宜忌,这些东西直接影响患者心里,从而影响疗效;甚至包括个人魅力,亲和力,协调力等,这些也会影响患者的信任和依赖程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同学们都年近耄耋,依然不离不弃惦记着他们一家,经常在“朋友圈,”“同学群”里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怀念那些艰苦岁月,关心他们儿孙的近况,当爆出邱衡江的传奇人生后,大家为他的功成名就高兴不已,纷纷转发,也为衡伯衡妈感到欣慰自豪!

越老越怀旧,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疫情前的春节大家还三五邀约,与邱衡江及妻子女儿一道,驱车去蒲江为两位老人家扫墓祭奠,即便是旅居国外的同学回家探亲,去学校时也会抽时间去老人墓前焚香叩拜,始终不忘感恩戴德。

多少年过去了,彼此之间仿佛有根无形的线牵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默默地赓续着我们无比深厚的友情……

A3.jpg

                                                  

珍惜,修行君

                                                

2024年11月3日敬撰


浏览(2338)
thumb_up(5)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渺茫山水

    衡伯衡妈古道热肠,邱大夫仁心仁术,乡邻同仁民风淳厚,直如桃花源美景一幅。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