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43: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蕭何是沛縣人, 精通法律文書, 為沛縣負責人事的官吏。 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 蕭何就經常幫助他, 後來劉邦做亭長, 蕭何也是他的朋友, 有一次劉邦到咸陽出差, 大家給他湊旅費, 別人都給三百錢, 而蕭何給了他五百。蕭何的業務能力出眾, 深得上級的賞識,曾經要調他到朝廷工作, 但是蕭何堅決推辭, 還是留在了沛縣。
劉邦攻佔秦首都咸陽時, 眾將都去爭搶府庫中的金銀財寶, 而蕭何則先把秦朝的文書檔案,法律規章都收藏了起來, 避免了後來在項羽火燒咸陽時被燒毀。 後來劉邦為漢王, 蕭何為丞相, 這些資料對於劉邦治理國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劉邦打天下的重要功臣,韓信,也是蕭何推薦的。
後來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 劉邦率領大軍在前方作戰, 蕭何留守漢中,治理後方,支援前線, 源源不斷的為前線提供兵員和糧草。 起初,劉邦和項羽的戰事並不順利, 經常被打的潰不成軍, 常常是靠著蕭何補充的兵員才能堅持下來。 後來, 劉邦得了天下, 論功行賞,認為蕭何功勞最大, 眾將不服, 說, 我們在前線流血犧牲, 憑什麼蕭何一介書生, 反爾功勞最大? 劉邦道: 你們都打過獵, 你們的作用就好比是獵狗, 追殺獵物, 而蕭何的作用是獵人, 發現獵物, 指示獵狗方向。 你們跟隨我, 一家最多不過兩三個人, 而蕭何整個家族幾十人都跟隨我在前方打仗, 我這麼能忘記他的大功呢? 大家就不敢再說什麼了。
蕭何一家有這麼多人跟隨劉邦在前線打仗是有原因的。 劉邦和項羽有一段時間在前方相持不下,卻接連幾次派人回漢中慰問蕭何,蕭何的心腹就提醒他,這是大王對你不放心,你應該把您的家族裡的子弟都送到前線去,這樣可以化解大王的疑心,蕭何趕緊怎麼做,能拿兵器的都上了前線, 才有了劉邦的這句話。
劉邦封賞功臣之後,還要給他們排尊貴地位,大臣都說應該是曹參第一, 他攻城最多,也受傷最多。儘管劉邦還是認為蕭何地位最高,但是已經為他爭取過一次了,就不好再說。但是關內侯卾千秋開口說,大家都錯了, 曹參打仗固然勇猛,但是這樣的戰將我們有很多,每一次打仗的大量糧草,每一次失敗後的數萬兵員的補充,都是因為蕭何為我們保全了漢中的大後方,給前方提供了重要的支援, 這樣的功勞,那裡是一個前線的將軍可以相比的。 劉邦大喜,就安排蕭何第一, 可以穿鞋帶劍上殿,當時這是最高的榮譽。
蕭何被封為侯爵也賜給他很多封地,但是高祖特意另外給了他兩千戶的食邑,報答他在沛縣時曾經多給他二百錢盤纏的恩情。
俗話說,功高蓋主,蕭何的一生都是小心翼翼的輔助劉邦,不敢出錯。一次劉邦外出平定大臣叛亂,而韓信也在漢中謀反,蕭何設計,誘殺韓信,劉邦大喜,提升蕭何為相國,比丞相更高一級,加封食邑五千戶,並且派一個五百人的衛隊給蕭何,眾人都祝賀蕭何,但是蕭何的朋友召平告訴他,這不是好事情,現在這麼多大臣叛亂,高祖還在前線,現在封賞您,是對您不放心,您千萬不要接受封賞,而且要把全部的財產奉獻出來作為軍費,這樣才能讓皇上安心。蕭何照做,劉邦果然大喜。
後來黥布也造反,劉邦去平定,還是數次使人回來關心蕭何,蕭何更加用心,安撫百姓,收集軍糧,支援前線。有人就告訴蕭何,您離死不遠了。 您已經貴為相國了,還這麼努力,您這是在找死啊。 您已經不能再好了,再好,百姓就把天下給你了。您現在要做點壞事,讓高祖放心。 蕭何於是低價收購農民土地,低息向人借貸,高祖聽說蕭相國也開始貪財了,會心一笑,放下心來。
蕭何儘管是小心翼翼服侍劉邦,他也是真心愛護百姓,有一次甚至建議劉邦把自己的皇家領地給老百姓耕種,也讓劉邦很不高興,甚至把他關了起來,但是後來劉邦還是感謝他的直言為民,又把他放了出來。蕭何和曹參一直不和睦,但是當他臨死時,還是建議曹參代替自己的相位。蕭何的生活也非常簡樸,購買房屋地產,都是在偏遠平窮的地方,也不修建豪華的別墅,他說:“後世賢,師吾儉;不賢,勿為勢家所奪。” 就是說,如果我的後代賢德,就學習我的儉樸,如果後代不成器,也免得家業被人奪去,因為儉樸,也沒有什麼可以奪的。
在我第一遍讀《史記》的時候,朦朦朧朧中感覺《史記》就是一部功臣名將的血淚“死”,讀後令人痛心,唯一感到安慰的就是一個范蠡,其他幾乎沒有什麼人是好死的,但是也感覺自己太過於苛刻,像蕭何這樣的人也不少,結局也不錯。蕭何應該可以排在第二位,但是他的境界,和范蠡的灑脫相比,何止是十萬八千里。但是蕭何的鞠躬盡瘁,顧全大局,克己為公,對於劉邦的忠誠,都是可圈可點的,的確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