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谐毕

注册日期:2022-09-13
访问总量:79990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毕汝谐奇人奇事之如此结婚离婚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发表时间:+-


按:毕汝谐这一辈子的经历,比天方夜谭还离奇呢。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饭局,
毕汝谐 身边是一位从香港来纽约短期逗留的算命大师,
他无意间看到 毕汝谐 的掌纹,发出一声惊呼:复杂的人生!
所谓存在即合理,毕汝谐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

 

毕汝谐奇人奇事之如此结婚离婚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02年,52岁的我与47岁的她(纽约市政府的高级工程师)一见钟情,天雷勾动地火,当即陷入死去活来、不逊于爱情电影的热恋;我们的爱情狂热、偏执、奋不顾身!我们都在爱情里找回初恋的蜜也似的奇妙感觉;不止一次,我们像小孩子顶嘴似的重复“我爱你”这三个字,谁也不肯少说一句!一天24小时,最多一次,我们累积通话达17个小时,情话绵绵,犹如大水漫野;这正应了一句流行语: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我们相爱后,她便坚拒与丈夫过夫妻生活;一天晚上,她正在家里用手机与我谈情说爱,她的那位老好人丈夫突然扑了上来,企图强暴她!于是乎,搏斗声、喘息声、摔门声、逃跑脚步声等等经由手机实况转播,声声入耳,在在惊心!从此,她怀揣剪刀,声明宁可自残也不准丈夫近身;这位倒霉的丈夫见她心如铁石,只得同意离婚。

翌年,她终于与丈夫办妥离婚手续;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看好我们的爱情;步克母亲尖锐地说:你一个好几十岁的人大谈初恋,就像成年人穿小孩子衣服一样可笑!她的闺蜜劝道:你说你不计较毕先生的历史,可你们本质上不是一路人;丽达真的嫁给了拉兹(印度影“流浪者”的男女主人公),能有好结果吗?有位女律师是我们共同的朋友,却摇头拒绝为我们证婚。

   对此,我们坚定地表态:我爱她(他),我一定要和她(他)结婚!

   最神圣的一次宣誓,是双双跪在她母亲的墓前,发出刻骨铭心的毒誓:如果我们将来分开了,就让天上的雷把我们俩劈死!

——现在我们已经分开多年了,天上的雷还走在半路,迟迟没有劈下来。

  她斩钉截铁地对我道:我要给你一个家。

谈恋爱谈了三十五年(超过三分之一世纪!),即将进入婚姻殿堂,我内心惴惴然,故而有言在先,自曝其短:作家艺术家都是多愁善感的异类,女人偶一为之与他们风花雪月,

堪称罗曼蒂克的人生感受;而女人正式嫁给他们,却是背负苦难的十字架、头戴沉重的荆冠,活受罪!

    她是有圣母情怀的好女人,信誓旦旦;我们于第一时间登记结婚。

   她的婆婆(前婆婆)不忿我夺其儿媳,挖苦我道:请问你是某某的第几任丈夫?

   我响亮地应声回答:我是令郎的合格又合法的接班人!

   岳父款款叮嘱:我同意你们结婚;她的心脏不太好,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我道:遵命,爸爸。她的心脏不太好(因而有几分病态美),可是她的心实在好呀;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顾她。

   我向远在北京的八旬双亲报囍:行年五十三,我终于结婚了!我做梦也想不到能找到这么好的妻子,内有内秀,外有外秀!我们之间有爱情;而且,我和她一致认为,爱情是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必须披上法律外衣!毕氏父子,皆娶哥大女硕士为妻,可喜可贺!

 早年,黄静汶阿姨(曾经与帅孟奇一起坐牢的地下党员,卫生部司长;她曾经对我说过国民党对于女政治犯是很优待的,与江姐的故事完全两样)说过:我相信,将来肯定有个很好的女子在那里等着汝谐。

   我的上帝,果然被我等到了!

    ——当年在北京,我是小有名气的单身汉;傅崇碧将军夫人黎虹阿姨甚至开玩笑说:我们这些老太太应当专门成立一个委员会, 为小毕找对象。

   ——1991年春天,一个美好的周末,我和康奈尔医学院的一位女博士生在山王饭店用毕丰盛晚餐,步行返回她地宿舍,共度良宵。事后,我伤感地道:亲爱的,你对于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第300名情人!我年纪大了,今生今世,不可能突破400大关了!

   我喜气洋洋地给一个远在波兰的发小打电话,滔滔不尽地倾诉:我要结婚了,我高兴极了,52岁半第一次结婚!

 发小向我表示祝贺,却又对我说:我也非常高兴,因为我要离婚了!

于是,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怎么这么巧呢?这是否预示着某种不祥呢?

记得发小当初结婚的时候也是喜气洋洋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我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走发小的老路——

从喜气洋洋地结婚,蜕变为喜气洋洋地离婚。 最终,只得劳燕分飞,各奔前程。

八旬双亲回函:祝贺你们,相爱没商量!

   新婚之夜,她似乎有些不安,若有所思地道:我和流氓结婚了。

   我正色道:流氓不流氓并不重要;我刚刚认识你,就向你交了底牌:我从来没有结过婚,但是有四次爱情、两个非婚生儿子(他们各有不同的母亲)、三百多个情人!我从没隐瞒;现在,重要的是,我们将作为合法夫妻行走人间,让我们严格履行夫与妻的法律责任吧。

   如此洞房私语,世间罕有。

   新婚燕尔,婚姻生活因循爱情的惯性潺潺前行;她做饭时,我在旁边朗诵千古流传的爱情诗篇;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并陈,尽美尽善。

   遗憾的是,未几,婚姻生活就像七月骄阳下的羊肉馅,变质了。

   她是女强人,管着好几个老外,主导意识甚强,而我偏偏是个头角峥嵘的奇葩作家;更要命的是,我与她都是曾经拥有海量追求者的人尖子,故而形成蔑视异性的心理定势(物以稀为贵,物以不稀为贱),根本不可能听命于异性!一个家有两个总司令,谁也不服气谁,

谁也不肯当第二把手!

   于是,我与她三天两头吵架;巧言斗嘴,妙语伤人,含沙射影,绵里藏针;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与当初的海誓山盟同样高雅、同样精致、同样耐人寻味。

   我曾经向老朋友、北京作家甘铁生(文革清华附中出了一史一甘两位名叫铁生的作家)诉苦:

   婚后,我发现法律外衣并不是防弹衣,我们的爱情穿越婚姻雷区,被炸得遍体鳞伤!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甚至,我怕冷她怕热,空调定在79度还是80度都能成为七七卢沟桥事变那样的战争导火索。无奈,我特制了一块三国演义式的免战牌。

   婚后,美好的一切全都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地毁了——

酒变成了水、金变成了铁、彩霞变成了乌云,只有一样没变:夫妻生活一如既往,琴瑟合鸣。

——当年在北京,我无比自豪地宣布:我就是中国男篮主力中锋——穆铁柱!

女人如琴,非毕汝谐这样的妙手不能弹奏!然而,我和她对精神生活都有很高的要求,

夫妻生活毕竟不是婚姻生活的全部,我和她都大失所望,咀嚼苦果。

夫妻这种人际关系虚伪、矫饰、具有表演性;我不喜欢——

有一回,我与妻明明吵得天昏地暗,随后参加朋友聚会,却又相敬如宾,

俨如一对贤伉俪,天造地设。

  甘铁生冷笑道:你们俩一起化蝶吧,爱情就能永恒!

   尽管婚姻生活不幸福,我仍然严守洞房私语的承诺,拒绝诱惑,从不逾矩。

   她也如此;那位前夫请求破镜重圆,遭到严词拒绝。

  夫妻吵架是家家都有的事情。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女性朋友,是著名律师。

她自嘲说:胡志明说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我家是夫妻感情深,同志加兄妹。

由于是无性婚姻,他们三天两头吵架,说出来的话要多恶毒有多恶毒,

却并没有真正伤到彼此的心,所以一直就没有离婚。 

 后来妻进入更年期,我的日子就更加难熬;有时候一个不小心,我把门关得重了一点,就会受到厉声质问:你有什么意见就明说嘛,何必摔门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文思完全被破坏了,写作计划无法完成,只得提出分居的要求——恢复到谈恋爱时那种状态:平时各住各家,周末团聚在一起,过夫妻生活、下馆子、游玩、看望朋友等等,她同意了,就这样又维持了好几年。

终于有一次,我与妻彻底撕破脸皮了——

妻是个典型的女强人,一开口就带三分霸气;由于唯恐不能刺伤我的自尊心,她怀着阶层优越感说:我是主流社会的人,而你是唐人街的人!

毕汝谐毕竟是毕汝谐,我卖弄苏秦张仪之舌,鞭辟入里地反击道:

一,恋爱的时候不说这话,现在说这话,为时已晚;

二,你这是世俗标准,而我还有另外一套标准;我是作家,海涅说过,作家诗人是受到上帝特别眷顾的人,

他们死后将坐在上帝身边,享受上帝分发的糖果,而你死后啥也没有!

三, 我是小而又小的天才,

而你是大而又大的人才;是的,一克黄金的重量、市场价值都不及一顿黄铜;但是,黄金就是黄金,

黄铜就是黄铜!

四,我已经因20岁那年创作中篇小说九级浪名列中国文学史,而你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与青史无缘!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豹死留皮。总之,人生是很简短的;人走了,

总要留下一些什么东西,让后人还能够记得起曾经有你这么个人。

毕汝谐毕竟用一支笔在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浅浅的划痕,毕汝谐已经和文化大革命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后世人提起文化大革命的官方文艺一定说八个样板戏,而提起文革地下文学一定会提起毕汝谐;

而你就不一样了,是的,你高薪高职苗条美貌,但是,这些都会随着死亡的到来一笔勾销,不留痕迹!

妻哑口无言了。

-----现在我深感欣慰的是,我的宝贝儿子不是唐人街的人,而是主流社会的人;

他从小不学汉语,不交华裔朋友,不关心中国事物,娶白人女同学为妻;好一枚香蕉!

再也不会有人嘲笑我的宝贝儿子是唐人街的人了。

然而,我们都因逞一时口舌之快,深深地刺伤了对方,没有赢家。从这以后,我们很明显没有以前那样亲近了。

黑格尔认为,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质变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飞跃。

我们的婚姻进入了低谷,龃龉不断,同城分居,只在周末相聚,走亲戚一般;

展望未来,我对妻引用陆定一夫人严慰冰被捕时的一句话: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一片黑暗。

压垮我们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哦,是在风和日丽的海边的一次漫步——

这天天朗气清,我们兴致很好,絮絮而谈,海阔天空;这时候,看到一座911消防员纪念碑,

密密麻麻,镌刻几百位英烈的姓名,天可怜见,这座消防员纪念碑竟然成为我们婚姻的墓碑!

妻说:911那天,所有人争先逃离世贸大楼,与此同时,数百名消防员却蜂拥而入!

我骤然变脸,脱口而出:妻啊,咱们离婚吧,她以为我是开玩笑;

我说: 不是开玩笑;毕汝谐一旦下了决心,九牛拉不回!

消防员的天职是救火,他们必须勇于赴难;作家妻子的天职是分担夫君的痛苦,责无旁贷;

妻啊,你枉为作家妻子——一不救火,二不救人,夫唱而妇不随,滥竽充数,何苦来哉呢?

所有人都可以不懂得毕汝谐、不懂得毕汝谐的价值,但是毕汝谐的妻子必须懂得!

婚前,你是懂得毕汝谐的。婚前,我对你说:我喜欢独自一人坐在黑暗中冥思苦想,目无所见,

却放飞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双翼,这是文思的酝酿阶段,也是人生一大享受。你说这样太好了,这真是作家的范儿啊。

婚后,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安排一个完全封闭的黑暗环境,我并没有妨碍你啊。你却说整天黑咕隆冬的,

你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婚后你也竟然不懂毕汝谐了。婚前,你赞赏我有头脑有思想;

可是,婚后你却破坏了我用以想事的环境与心境,请问我的头脑和我的思想如何更新呢?

我与你一起看电影莫扎特传,你问:莫扎特的太太为什么对莫扎特不好?

而我苦笑:因为她不懂得莫扎特的价值呀;几百年以后,人们也会问:

毕汝谐的太太为什么对毕汝谐不好?因为她不懂得毕汝谐的价值呀!

毕汝谐跟着爱情走——爱上了,投入身心,全力以赴;不再爱了,毅然挥别 ,不带走一片云彩!  

 毕汝谐根本不是居家过日子的人,轻视身外之物,遵循琼瑶小说的行为逻辑行事,得其所哉。

 经过长达八年的炕战暨抗战,我和她不堪其苦,协议离婚。她默默地将我赠给她的钻石项链放在我面前;我说:不必了。今后我们仍然是朋友,留个纪念吧。

她是纽约市政府的高级工程师,而我是自由职业者,依照婚恋市场的世俗标准,主客之势判然;我主动提出离婚,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今社会,离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对于某些人,离婚甚至是一种时髦的光荣;

几个发小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我离婚了,我离婚了!就像报告一件特大喜事似的。 

毕汝谐也离婚了,心里还是很难过的,视为一场人生灾难;还记得,当年在婚宴上,

我对我的内兄发誓说:结婚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一定要和某某白头偕老。 

但是,世界上很多事情不能以人的良好初心为转移,婚姻亦然。

婚前婚后冰火两重天,婚前,情人看情人——光彩夺目; 婚后,

配偶对配偶——无尽缺点。

离婚后,我们断了音问。我未曾着意忘却她,自然也未曾着意忆念她;偶尔,我做某事时,不期然地暗忖:此时此刻,我的前妻在干啥?

如果当年我们既不结婚也不同居,而是保持独联体那样的松散的关系,说不定今天我们仍然如胶似漆呢。

请把咸水鱼抛入大海,请把毕汝谐抛入恋爱之海,借以保持思维灵敏度和兴奋度;

一切听天由命——或者溺毙、或者永生!活到老,爱到老,我心永在青春期,至死不渝! 

附国内友人来信——

汝谐先生:《九级浪》整理后问世不到两年,大陆网站便整体进入长达至今的封杀状态,所有敏感字句、写作者及其文字均无法浏览。谷歌浏览器被逐出后,百度、腾讯为自保而自律、自审,几无漏网之鱼,成为付费的商业工具。

近期,受全球AI科技冲击,出现数个AI搜索工具,可能是暂时脱离人工控制,看到了如下信息:

毕汝谐是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在一些文献中被误写为“毕汝协”。毕汝谐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九级浪》,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九级浪》最初被认为是“失踪小说”,但后来被发现并得到了复原。在《毕汝谐的自白》一文中,毕汝谐本人确认了自己的名字,并提到重新使用“毕汝谐”这个名字是为了与《九级浪》相衔接,并强调叛逆写作在他生命中的决定性意义。根据毕汝谐修订完成的完整版《九级浪》,文本总字数为42717字,与之前一些文献中提到的十万字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并不属于长篇小说。此外,关于小说的内容,也有一些不实之处被纠正,例如小说中司马丽的母亲的身份问题。毕汝谐的作品和生平是文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对于研究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九级浪》是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小说,由作家毕汝谐创作于1970年秋。这部小说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但随后便销声匿迹,直到后来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九级浪》的创作背景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有关,它与《第二次握手》、《公开的情书》等作品一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潜在写作”与“手抄本”的代表。

这部小说的名称来源于俄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海洋画家艾伊瓦佐夫斯基于1850年所绘的《九级浪》油画,原画意在展现人类面对突如其来海难时的英勇无畏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毕汝谐将这一意象部分解构,转而建构起之于“文革”海难的象征,同时弱化了人的主观战斗精神和坚韧的生命表现力。

《九级浪》的复原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工作,最终由两代保存者的接力、在原手稿“残稿”与微缩胶片“手抄本”的对照辨认以及原作者的“勘误”的共同努力下,完整的《九级浪》得以最终出现。这一复原过程不仅是因为文本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得以回到文学史的具体情境之中,在文学的“大历史”和“小历史”的张力与“缝隙”之间,重新看待与理解小说的意义。

《九级浪》作为“潜在写作”的代表作品,由于隐蔽性创作过程,自然而然生成了特定媒介方式——手抄本。在作者笔下,“九级浪”一词进行了“去符号化”或“物化”,原始意义消退,转而成为代表负面或消极事物的所指。小说属于通俗文学中言情小说一类,作者秉持批判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着重刻画了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人物群像。

由于时代历史的局限,主人公寻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无果,成为典型的反面案例,足以警示他人。《九级浪》的文学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以上两则是AI工具自动生成的文字,无意识地摆脱了人工的干扰,或许我们在今后的时代会很轻易地摆脱曾困扰一生的烦恼。

希望继续看到你的文字。




浏览(1276)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