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宛然

注册日期:2012-03-27
访问总量:279456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08


发表时间:+-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O八集)【日期】2016/12/28【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40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三十頁第一行,科題,「庚二、真實因果」,分兩小段。真實因果,第一小段,「短時修因」;第二個小段,「永得樂果」。我們單單看科題就知道這一節經文的內容,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樣的歡喜,歎為稀有。請看經文,第一個小段:

【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

  這個話是真話,一點都不假,時間過得太快,一百年一彈指間。年輕的時候,讀歐陽修的「秋聲賦」,感嘆人生,古德所謂人二十歲前,人生的春天,好,幸福快樂,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春夏秋冬四季,只說到八十歲。八十以上不多,很少,幾個人能活到八十歲?所以古人感嘆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就很少了。現在人的壽命,好像七十、八十不少,這是好現象,說明什麼?人有福,壽命延長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人類的壽命平均一百歲。依照佛的說法,每隔一百年減一歲,現在佛去我們二千五百年,減二十五歲,一百歲減二十五歲,七十五歲。對學佛的人來說,壽命延長好事,但是雖延長,並不是很多,一定要抓緊「短時修因」,這一句話好。
  這個法門的學習,我們從《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去看,許許多多人念佛時間不長,十年、二十年。你要是仔細看能看到一個現象,這個現象是什麼?不管他什麼時候學佛、念佛,大概念了三年、五年他就往生了。所以過去有個法師,法號叫法融,年齡跟我差不多,出家比我早,我在台北法華寺講經,他每天都來聽。有一天就問我這句話,說他讀《往生傳》,許許多多人都是念佛三年往生的,他說是不是他的壽命到了?我聽了之後告訴他,這不合乎邏輯,為什麼?哪有那麼巧的,三年剛剛好他壽命到了,不能說沒有,但是我相信不多。為什麼三年就往生?念佛的功夫成就,夠條件往生了,阿彌陀佛一般都會送信息給你、鼓勵你,這個功夫淨土法門裡稱為功夫成片。也就是說從早到晚二六時中,心裡面的佛號不間斷,真相信有淨土,沒有懷疑;真相信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於是一心一意專求往生,念了三年,功夫成片。
  什麼叫成片?也就是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除這一念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看得清楚,不放在心上;聽得清楚,也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這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阿彌陀佛一定會送信息來,或是在定中,念佛的時候止靜,念累了,不出聲音,默念,閉著眼睛打坐,看到阿彌陀佛來了,佛會來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到時候佛來接引。你心裡歡喜,人現在雖然還沒有去,那邊已經註冊,換句話說,極樂世界七寶池中有你一朵蓮花,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大講堂裡面有你的座位,這個座位上都有你的名字,歡喜!這不是假的。這些人當中有不少見到佛了,就求佛,你早一點帶我去好不好?我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慈悲,一般統統就帶你走了。這個說念佛三年往生,才有道理,符合經典上所說的。所以三年往生很多。
  一直到現在,還有人見佛要求,也往生了,佛告訴他,我三天來接你,我一個星期來接你。為什麼不馬上就帶他走?馬上帶他走,他自己得利益,眾生不得利益。所以留幾天,讓他跟他的親朋好友、同參道友傳個信息,我見到阿彌陀佛了,三天之後我往生。三天真往生了,同參道友知道增長信心,看到念佛成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功德無量。所以淨業三福最後一條說:「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對於佛門弟子你要好好勸他,什麼勸他最好?往生的信息告訴他,到時候真走了,這個勸他好,他親眼看到,這不是假的,這不是迷信,他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
  我們看這段經文:『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時間很短,這一世幾十年,一彈指就過去了。我二十六歲接觸到佛法,今年九十一。壽命,我相信我沒這麼長的壽命,壽命是怎麼延長的?甘珠活佛告訴我,學佛之後發心講經教學,這個功德延長了,我想想也很有道理。所以你修得好,修得不錯,可以做別人的榜樣,往往阿彌陀佛就留你了,勸你多住幾年,度化眾生。像海賢老和尚,他延壽延得長,一百一十二歲走的。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實、聽話、真幹,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從二十歲念起,到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這是我們看到的,我們在光碟上看到的。老和尚的生平,他的弟子把它寫成傳記,我也讀過。在這個時代,大家都認為念佛法門是迷信,不容易接受,他來給我們做證明,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九十二年不是短時間。
  我深深相信,他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至少十次以上,所以他跟極樂世界很熟悉。功夫成熟之後,歡歡喜喜等待阿彌陀佛來接引。阿彌陀佛跟他約定,接引他的時間,但是沒有指定哪一天,而是跟他說,你什麼時候看到一本書,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這裡有,就這本書),見到這本書,阿彌陀佛就接他往生。一百一十二歲這一年正月,真的有一個信徒,帶了這本書去看他老人家。老人家一看,我相信他天天在看,有沒有人帶書來,被他看到了,他就問他這是什麼書?這個弟子說,這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終於等到了,無量的歡喜,回到寮房,把他最喜愛的袈裟穿袍搭衣,手上拿著這本書,要求大家給他照相。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這個舉動,都是別人要求他合影,他答應,他不拒絕,從來沒有主動要求別人,給他照相。這一天很特殊,大家感到奇怪,但是沒想到他往生,因為這個信息他沒告訴人,一般人不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看到這本書,佛會來接引他,約定三天。第三天果然往生了,自在往生。證明佛語真誠,告訴你的沒有假話,沒有妄語,決定兌現。第三天的晚上,大家都睡覺了,他還在念佛,別人都睡著了,他走了。到第二天請老和尚吃飯,把他的房門一打開,走了。得大自在!
  一生勤苦,老和尚勤苦給我們表演的,九十二年。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所以沒有念過一本經書,也沒有聽人講經,一次都沒有。他用什麼功?就是師父教他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到功夫成片,我相信應該在三十歲之前。我們看到過去念佛人,真正是一心無二念,三年成就的很多。我還記得深圳黃忠昌,這個黃居士,聽說念佛三年往生,他就閉關求往生。在深圳閉關三年,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也就是念到兩年十個月,他往生了。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有病苦,說走就走了,火化留下舍利,現在有同修給他建了一個塔,舍利塔。黃居士給我們作證,經上講的話句句真實。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上段顯生死輪轉,憂苦不絕,勸令出離,是為厭離娑婆」。上一次我們學的,是世尊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厭離娑婆。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過的日子很苦,地位再高,有再多的財富,生活得不快樂。為什麼?富而不樂,貴而不安。看看中國歷代的歷史,中國的古人,在全世界跟任何國家族群比較,中國人活在世間,無論壽命長短,幸福快樂。為什麼?他接受過聖賢教育。中國人非常重視聖賢教育,讀聖賢書,學做聖賢人。聖賢的快樂,與地位,與財富,不相干。在中國代表的人物,自古至今,念書人談起,孔顏之樂。孔是孔子,顏是顏回,他們當年在世,沒有很高的地位,也沒有財富;特別是顏回,簞食瓢飲,這個日子一般人叫苦,但是顏回快樂。他為什麼快樂?《論語》第一句話,答案解答出來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把你所學的都做到了,快樂。學到了孝順父母,一生天天盡孝道;學到了要尊敬老師,對待年歲比我長的,大我十歲的,都看作是老師,都看作是長輩,對他們恭敬。這裡頭有快樂。
  聖賢教什麼?倫理,家和,家和萬事興;在社會上,學過道德,與社會大眾相處有道德,能夠守住四維八德。中國人講倫常,倫是倫理,常是常道,必須要遵守的,仁、義、禮、智、信,這才叫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那是什麼人?那是禽獸,那不是人。中國人至少要學會懂得五倫,人與人的關係,懂得盡人倫的責任,就是時時刻刻不能把五常丟掉,常是永遠不變的,五個字:第一個是仁,仁是愛人;第二個是義,義要循理,不能隨便動,要合乎理、合乎義;人與人之間要有禮,不但對別人,對自己也要守;禮能生智慧;對人決定有信用,就是不妄語。聖賢教什麼?教四維,教八德。這是社會普及教育,男女老少,人人都遵守,社會祥和,太平盛世出現。我們生在今天,今天的社會五倫沒有了,五倫沒有,父子沒有親愛,現在不孝父母的兒女太多太多了。父母年歲老了,不聞不問,甚至於老了,把他送到老人院去,他的房子自己接收了,老人無家可歸,多麼傷心。兒女不知道,沒想到,他自己這麼做法,他老了,他的兒女也是如法炮製,到那個時候知道了,後悔莫及。你不孝父母,你的兒女不可能孝順你;你不尊重老師,你的學生不會尊重你。這是因果,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報。
  今天活在這個世間,無論地位多高,無論擁有多少財富,過的什麼日子?苦,就這一個字。我們是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福德,在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淨土,稀有難逢!幾個人遇到?不說別人,我們的親朋好友,有幾個人認識佛教?有幾個人念佛求往生?他不知道,依舊在這個社會搞競爭,你就想到多苦,真的是苦不堪言。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科技發達,可惜方向偏邪,都用在戰爭上,戰爭帶給人類是人類集體自殺,核武、生化戰爭沒有勝負,同歸於盡。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好的,是我們認清楚佛法,我們對淨宗深信不疑,我們來生有好去處,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無盡的慈悲,把這樁事情,詳詳細細介紹給我們,為我們講《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專門介紹極樂世界,附帶講經介紹的有兩百多種經論。換句話說,世尊當年在世,勸大家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幾乎是常常講,不斷的勸告,為什麼?因為這個法門是真實因果。信願持名是真因,極樂世界是真果,往生極樂世界等於成佛,往生極樂世界最後究竟成佛,這到哪裡去找!
  念老在此地引《彌陀要解》,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為願。這幾個字重要,我們這一生有什麼願望?這就幾個字,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就對了。「又以信願持名為一乘真因」,一乘是上上乘法,比大乘還高。佛法裡頭講小乘,阿羅漢、辟支佛;大乘,菩薩;一乘是如來,諸佛如來。信願持名這四個字,一乘真因,我們要把它掌握到,不能疏忽。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真信切願,求生這個願非常懇切,佛號不中斷,持名就是念佛。有信有願,念這句佛號,這就是一乘真因。一乘真因是佛法的究竟圓滿,我們千萬不要輕易看過。「故知世尊勸諭,正是往生切要」。釋迦牟尼佛勸導的,教誨我們,許多人不知道,正是往生的切要,這還得了!我們一生要的是什麼?念念要的就是這個。沒想到,世尊幾乎常常掛在嘴上,勸導我們,信、願、持名。勸我們「發此自覺覺他之大心」,真正相信是自覺,勸告別人是覺他,功德跟世尊沒有兩樣,勸念佛,不是勸別的。「念佛名號,才契本經之宗」,宗是宗旨、宗趣,是這部經上講的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什麼人覺悟了?信願持名的人覺悟了,老實念佛的人覺悟了,把佛號忘掉的人是迷惑顛倒。我們今天怎麼辦?念念不能離開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放下。為什麼?全是假的。這個話海賢老和尚常常勸人,好好念佛,其他的都是假的。
  下面念老勸我們,「既發大心,則應以至誠之心,積累善本,以求得本願之妙果」。什麼叫一向專念?真誠到極處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要記住,覺悟了就一句阿彌陀佛。誰覺悟了?海賢老和尚覺悟了,他把釋迦牟尼佛八萬四千法門都放棄了,專修淨土。他成功了,他真往生了,真正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了,這還得了!他勸我們,我們要記住,要真幹。「善本」,善的根本。這個用樹來做比喻,樹有根有本,能生枝幹,枝葉花果,所以能生稱為根本。善根就是能生善,生一切善法。本經所說的善本是什麼?能生生萬善,世出世法第一善法、無比的善法就是信願念佛。我們要真幹,善本就是善根,能生,生出世間的善法,成佛了;生世間善法,你度眾生。度眾生是大善,沒有比這個更善;對自己成佛是大善,沒有比成佛更善的了,什麼樣的善都不能跟它相比,我們要記住。
  「《勝鬘經上》曰:善本,本亦因也。欲以此善為菩提根,故名為本。」此善是什麼?真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沒有比這個更善的,真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相信念阿彌陀佛能生極樂世界,沒有懷疑,沒有猶豫,一天到晚一句佛號念到底,你決定得生,世出世間的善根你抓到了,世出世間的善果你必定得到。「善本,通名諸善,別指稱名念佛」。這句話要記住,特別是讚歎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叫善本。積累善本那是什麼?一向專念。你想不想一天到晚在那裡積善,在那裡累積世出世間一切善的大根大本,你要不要幹?怎麼幹法?原來就是信、願、持名,就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一句阿彌陀佛,就圓滿,就完成了。
  「因稱名念佛正是往生極樂之善本。積累善本正是一向專念」。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不拐彎,一直念下去,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念了九十二年,我們看到了。一向專念,就這一個方向,走極樂世界的路,八萬四千法門讓給別人行,我只取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一向專念。「以下」,下面,「釋尊重宣極樂之勝妙」,殊勝微妙,勸我們求生。「須臾者,為四十八分鐘,指片刻也」,很短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佛勉世人,一世勤苦」,信願持名,「猶如片刻」。這個話什麼人體會到?海賢老和尚體會到了,九十二年如一彈指,他就圓滿了。離開我們三年了,還不算太晚。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永得樂果」。前面真實因果,短時修因,永得樂果。我們不能再錯過機會,錯過機會太可惜了。什麼都不要想,就想阿彌陀佛,你就對了,想什麼都錯了。信願念佛是我們這一生的第一大事,頭等大事,其他的好事有緣遇到了,隨喜就好,這個人就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了。我們在來佛寺見到三個,海賢老和尚,跟他的師弟海慶老和尚,他的母親,都是一生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但是他們真覺悟了,緊緊的抓住信願持名,這一生圓滿成就。我們看這段經文,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

【後生。】

  『後』是以後。現在你至心求願,積累善本,以後你一定生到:

【無量壽國。】

  『無量壽國』就是極樂世界。

【快樂無極。】

  好不好?我們要不要?真要還是假要?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絲毫留戀都沒有,在這個世間過日子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很好。這一句阿彌陀佛可不能丟掉,好事阿彌陀佛,壞事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永遠不變,這就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快樂無極』。舉個例子來說:

【永拔生死之苦。】

  『生死之苦』是六道輪迴,是十法界。

【無復苦惱之患。】

  我們再沒有苦惱的憂患,沒有了,極樂世界沒有。

【壽千萬劫。】

  不是千萬年。實在說是無量壽,千萬劫還有到頭的時候,只是壽命長,無量壽是真的。有些什麼快樂?

【自在隨意。】

  這叫你快樂極了,你得大自在,換句話說,念念如意,心想事成。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後生極樂」,無量壽國就是極樂世界,「其樂無有窮盡。妙樂無邊,超逾十方,無有終止。故云無極」。超逾十方是超過,十方世界諸佛剎土都美好、都快樂,但是跟極樂世界要相比,它就差遠了。無有終止,就是不生不滅,這是無有終止。這裡頭還有念老引用,「如天臺大師忍空之《勸心往生論》云」,這是天台宗祖師著作,他在這個論裡頭說:「今生榮華一期之程,結苦果於億劫」,這兩句話好,我們也要把它記住。這是說這個人有大智慧、有大福報,在這一生榮華富貴,榮華富貴到極處是帝王,但是在他的一生時間並不長,如果要造作不善的業,那就結苦果於億劫,一點都不假。
  唐太宗,我知道,我相信決定不是假的,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好幾年前,他在深圳一個居士家裡附體,這個居士很難得,把它錄成一個光碟,送到我這裡來給我看。這是歷史上很出名的一個好皇帝,現在在哪裡?在無間地獄。人家問他,你為什麼到無間地獄?造無間地獄罪,那就不能不墮無間地獄。什麼罪?殺人。他問他殺什麼人,中國人外國人?中國人外國人都殺了。為什麼殺人?打仗。他生在那個年代,隋煬帝在位,隋煬帝是不務正業,只知道享受,老百姓很苦。所以起義造反的人很多,唐太宗也是其中之一,以後平定中原,他父親做皇帝,他自己是將軍,是用武力奪來的政權,殺人太多,墮無間地獄。怎麼出來的?他自己迷惑顛倒忘掉了,地藏王菩薩把他帶出來的。說了很多話,很多懺悔的話,自己做錯許多事情,都說出來。
  我為什麼相信?因為他附體來找過我,時間不長,只有幾分鐘,傳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當然最重要的信息是,我從這個信息肯定,不再懷疑,附體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是因為我們找到《群書治要》,找到這本書。我找了三年,唐太宗編的,沒有人知道,我以為失傳了,所以在講經的時候提了一下,不知道有沒有人看見過這個書。這講了果然有效,二、三個月之後,國內有一個佛友找到了兩套寄給我,一套破舊,另外一套完整,字很清楚,損壞不大。我請書局印一萬套,贈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收藏,這個書就不至於失傳,這樣保存。我做這個事情,我沒想到為他來做,而唐太宗傳遞信息給我,他就是因為這樁事情、這個功德,地藏菩薩幫助他離開地獄,來找我感恩。我做這樁事情,這個功德讓他回到人間來,給我們遞信息,告訴我這部書可以救中國,可以救全世界。救中國我知道,救全世界我沒想到,難得他提醒。他提醒之後我就會想到,這個書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讀到,那要怎麼辦?要把它翻成白話文,再用白話文的本子翻成外國語文。我們現在已經有八種語文在流通,有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羅斯語,在東方有日語,有韓國語,有馬來語,在馬來西亞馬來語。我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族群,只要有文字,統統翻譯這部書,讓全世界的人都讀到。
  這書的內容是什麼?內容是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幫助我們個人,自己這一生能過得很快樂,過得很幸福,家庭和睦美滿,家和萬事興,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我們要不要?沒有一個不要。我說給外國人聽,沒有一個外國人搖頭說不要的,都要。我說都要,都在這本書裡頭,我們好好的學習,把它落實。學,學到之後,學而時習之,要落實到自己生活,你就得到幸福快樂;落實到家庭,家庭就美滿、就興旺;落實到國家,國家富強;落實到世界,世界太平。所以要大量的翻印。
  今天,第一樁大事是什麼事情?要護持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什麼?《四庫全書》。怎麼護持法?認真去學習。我們要學漢字,學文言文,《四庫全書》文言文寫的,我們要有能力看得懂,有能力講解,有能力傳播,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讀得到這部書。這部書太大了,一個人念這部書念一生,念一輩子也念不完。《全書》連《薈要》總共這麼厚的本子兩千冊,因為它太多、太豐富,所以唐太宗成立一個小組,請了六、七位專家,在《四庫》裡頭把他所要的這些文字抄下來,編成這部書,叫《群書治要》,是他自己修身、齊家、治國的寶典,他的成就就是這部書,所以這部書重要!
  但是它的編排,只到前面的晉朝(晉代),後面隋、唐、宋、元、明、清,這一千多年六朝沒有。所以我們還有個任務,要編續篇,《群書治要》正篇,五十卷五十萬字,大唐時候完成的;今天我們要編後面,隋、唐、宋、元、明、清,這個六朝的《群書治要》,照老例子,也是五十卷,五十萬字。將來正續合篇,一共一百卷,一百萬字,這是《四庫全書》的精華,《四庫全書》的濃縮,讀了這部書,等於你就把《四庫》全都讀到了。《大學》上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都得到了。這個平天下,是全世界國家與國家,族群與族群,宗教與宗教,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平天下是這個意思,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今天我們遇到的頭等大事。在這上面下功夫,把我們的體力、智慧、能量做這個貢獻,這是無比偉大的事業。
  唐太宗編的,當時大唐盛世是靠這本起家的,做到了,以後失傳,在中國失傳一千多年。這個書到哪裡去了?流到日本去了。因為唐朝時代還沒有印刷術,書本全是手寫的,嘉慶年間從日本才又流回中國,那個時候清朝是盛世,不亞於貞觀,所以並沒有重視它。到民國初年翻印一次,我相信分量不多,所以到現在找不到了。我們把這個信息透露給大家,幹這樁事情是今天最大的事業,我想到,但是自己智慧不足、能力有限,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想到去年我訪問英國,遇到威爾士大學的校長,我們談得很開心,談了三個半小時,就談到這個問題,他非常高興,他要辦漢學院來培養人才。對,沒有人才誰去做?要培養懂漢字、能讀文言文、能寫文言文的人,我們需要這樣的人,有三十到五十個夠了。我們來編輯下半部,下半部的材料有,在《四庫》裡頭,在《四庫薈要》裡頭,好事,善事。但是要知道,善事的善事,善中之善,無過於信、願、老實念佛。我說八個字,「真信切願,老實念佛」,這八個字。沒有絲毫懷疑,沒有絲毫憂慮,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一個不成功。
  古大德,就是《勸心往生論》,這句話我們必須要有警覺心,那就是「今生榮華一期之程,結苦果於億劫」,很可怕。唐太宗是個標準的例子,身為帝王之尊,政治清明,得到後世人的讚歎,因為殺人多,還是墮無間地獄,要不是這一部《群書治要》,他出不來。我們是無意當中搞這本書,沒有想到得無比殊勝的果報是他。這部書出版,再流通了,翻成這麼多國家文字,根源是他,大善。所以他以後我相信,他不再墮三惡道,他離開了,往生天道的機會多。如果他有緣,他有佛緣,他是佛門護法,如果能遇到淨宗、遇到信願念佛,我相信他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現世勤修須臾之間」,時間不長,一生不長,「開覺蘃於三明」。覺是覺悟,覺蘃於三明,這就了不得,三明是如來證得的,在菩薩、阿羅漢叫六通,三明是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就是菩薩的六通達到究竟圓滿。這是這一生勤修的因,感得未來的果。
  「蓋因小果大,受報時長。凡得往生者,經云: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這些文,念老註解這一部大經,費了幾年的時間,讀了許許多多與《無量壽經》有關的經論、祖師大德的註疏。從後面我們能看到列舉的書目,經論有八十多種,一般的典籍裡面有一百多種,總共一百九十三種。我們想想,一百九十三部書,要多少時間你才能讀完?他要詳細去讀誦裡面有關往生淨土的修學,這些資料統統抄出來,解釋這部經,不容易!我們今天看到這本書,要生感恩想,要生無量劫來難遭遇想,字字句句都是法寶,因小果大,受報時長。
  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就像海賢老和尚,二十歲遇到,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九十二年。我們算長時,九十二年,但是九十二年也是一彈指,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不止千萬劫,千萬劫是形容、比喻,千萬劫還是有到頭的時候,無量壽,沒法子計算。這無量劫當中自在隨意,就像靈芝大師解釋極樂兩個字說:「彌陀淨土,境界殊絕」,殊是殊勝,絕是超絕,沒有人能跟他相比。為什麼?「聖賢同會」,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十方世界沒這種現象,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十方世界沒有講到聖賢同會,聖是佛與法身大士,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樣的大菩薩,三賢菩薩,聲聞、緣覺,還有六道凡夫,大家同在一起。這一會就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大會,諸佛如來菩薩都在這裡聽,往生的人也在這裡聽,叫聖賢同會。「聞法悟道」,真正不可思議,「壽命永劫,不退菩提。更有餘樂,不能過此。祇無諸苦,已為可樂,況具諸勝事,其樂何窮!」其樂無窮,這裡面的文字不長,包羅萬象,裡面包含的無量無邊,無比殊勝的釋義。所以其樂無窮,「故勸眾求生。」我們一定要相信,這部《無量壽經》裡面沒有一個字是假的,沒有妄語,老老實實,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句句話都是真實話。我們讀、誦、學習要非常認真,一句都不能漏掉。
  底下一段經文,特別勸我們,「勿生邊地」。用心良苦,苦口婆心到極處,請看經文:

【宜各精進。】

  『宜』是應該,大家都要精進。

【求心所願。】

  我們心之所願無非是成佛,無非是度眾生。

【無得疑悔。】

  不能夠懷疑,不能後悔。

【自為過咎。】

  什麼事情?

【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

  這裡給我們提出一樁事情,極樂世界有邊地,不能不知道。我們把念老這些註解念一遍,「世尊垂慈,既勸大眾,欣求極樂,復諭眾生」,這是再勸導眾生,「應捨疑惑,免生邊地」。到這個地方,希望我們往生順利,因為有疑就會產生障礙,這個障礙還算不錯,你也到了極樂世界,但是沒有品位,連下下品也沒有,你是在品位之外。這什麼原因?疑沒有斷盡,信沒有達到極處,或者是願,對這個世間依舊有留戀,依舊不能夠完全放下,這個就是問題。所以世尊為我們說這些話,應捨疑惑,免生邊地。
  什麼是邊地?「是為如來開示之第四點。經云宜各精進、求心所願,是勸眾誠敬專修,一心淨業。無得疑悔,自為過咎」。這一點要注意,為什麼佛這樣說?想必有不少人到極樂世界,進了門,走錯了方向,沒有向大講堂走,走到邊上去了,應該是這種情形,但是他能回來,不過要耽誤五百年,要五百歲。五百歲,應該是我們這個世間的算法,因為極樂世界它沒有年月日,沒有這個概念,我們凡夫有,天人也有,極樂世界沒有。所以指的歲月,都要用我們這邊的算法來說。最重要是專修,「一心淨業」,這四個字重要,誠敬專修,真誠恭敬,不後悔,沒有過錯。「悔者,《大乘義章》曰:追返名悔。」悔是過去,我們在此地沒有認真學習,還帶著疑惑往生,總算還不錯,疑的問題不大,不是很嚴重的疑惑,甚至於這種疑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知道就不疑了,遇到這種麻煩,只是耽誤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並不很長,剛才我說過了。
  「是勸大眾不應疑惑,自生災患,以免生彼邊地,受諸厄也」。這個厄是難,遭的什麼難?見不到佛,見不到阿彌陀佛,聽不到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別的沒有過失,就是這個。如果要是真正精進,求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比他高明。下下品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能夠進入大會堂見佛聞法,不至於還在極樂世界蓮花裡頭,花苞,還在那個裡面,要待五百年花才會開,他的麻煩就在此地。花開見佛這才能聽經聞法,就遇到這麼個難處,是到了極樂世界,花沒開。所以叫邊地,或名疑城,或名懈慢國,三個名稱是一樁事情,以免生彼邊地受諸厄也。
  「邊地者,或名疑城、懈慢國。《略論》曰:五百歲中,常不見聞三寶,安樂國土謂之邊地,亦曰胎生」。這個句讀,應該是「常不見聞三寶」,下面「安樂國土謂之邊地,亦曰胎生」,這樣讀就不錯,我們知道有這麼回事情。「厄」是艱難,是這個意思。「《嘉祥疏》曰:此中先誡斷惑,明懷疑生邊地。離佛前,遠至五百歲花不開。不開且不得至十方供養諸佛。」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事情,很可惜,這些人要在那裡待一陣子,什麼時候不懷疑了,什麼時候誠敬心生起來,他這關就通過,所以最好我們在現前就不懷疑。「《會疏》曰:始終不退名精進。求心所願,願求往生」。努力精進,信願持名,求願往生,只在這方面精進,其他的都應該放下,世法佛法都應該放下,是大功德、大利益。這個利益之大不是我們,在哪裡?在佛法的弘傳。
  我們今天所處的,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佛的法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我們是末法一萬年的第二個一千年,換句話說,後面還有八千年。佛法不能讓它斷掉,要繼承,什麼人繼承?繼承那就是要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只有講經教學才能夠續佛慧命,不能中斷。我們要學經教,是為弘法承傳,為這樁事情。弘揚佛法,把經講清楚、講明白,依教修行,做個榜樣給人看。我不是只是說說,我真幹,信願行三樣具足,還得要有人承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人承傳,佛法就滅掉了。承傳佛法無量功德,承傳佛法不是一張紙、一個文憑,不是,是經論。你能學講一部經,你想弘揚一部經,你在收學生的時候,叫學生也受這一部經,這叫傳法,不能中斷。我們的法脈是從印光大師,傳給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傳給我們。我們要辦學,要傳學生,要不然對不起老師。我們要培養學生,培養底下一代,有能力講這部經,有能力學這部經,希望他比我更殊勝。學生超過老師,一片光明;學生不如老師,一片黑暗,那就錯了。
  「疑惑者,不了佛智故。悔是惡作。初信後疑,悔前信解」,這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半途而廢」「自為過咎者」,我們講退心、退轉了,「彼國不逆違,自甘生邊地故」。他的厄難不是別的,是「不見三寶,不聞經法故。《會疏》之解較詳。」《會疏》解釋得好,比較詳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浏览(1211)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