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安六年找不到工作?
李安在伊利诺大学读书时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短片《游戏》,获得了学院奖学金并在多个国际电影展上放映。后来李安又拍摄了几部知名的短片,他的毕业作品《水浒传》获得了学院奖,并在电视台播出,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知名度。当时的李安的前途被看好,很多人认为他是“明日之星”。
但毕业后,李安六年找不到工作。后来也是靠在台湾制片人的支持下,拍摄了反映华人与美国人的文化差异的华语电影《推手》与《喜宴》,参加台湾电影节获奖才打开了他在美国事业的局面。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事,但没有人深挖他作为优秀毕业生为什么六年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另外,很容易会想到,如果李安不是曲线救国,有机会拍台湾投资人的华语电影,他是不是可能八年,十年,甚至永远也找不到美国的电影工作?我想那是非常可能的。
这背后的原因很显然就是好莱坞对华人的隐性傲慢与歧视。他们就是不相信你一个华人能拍好反映美国人的电影。李安虽然英语不错,但总不如美国人,还有口音,长的一张华人的脸,就让白人觉得不是自己人,不认为他与美国土生土长的白人是一个水平的。当年李小龙也一样受到歧视,在美国发展非常困难,后来有机会回到香港拍片,利用在香港拍片的成功,才最终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试想一下,如果李安是白人,或者白人有这样的简历,可能刚毕业就被各影业公司疯抢,甚至没有毕业就会拿到offer。 但李安却经历大磨难,一般人早就放弃了。多亏他没有放弃,还有幸得到了台湾拍片的机会,他才最后没有被埋没。
那么歧视李安,李小龙的人是谁呢?好莱坞各影业公司的老板,CEO绝对有责任。但他们不会参加具体的招聘工作,而具体的招聘人员是直接的歧视执行人。我不认为公司老板们会直接告诉招聘人员:不要招亚裔,他们不行。所以这些招聘人员中,尤其是做HR的,他们本能地,潜意识地扼杀了李安这样的人。或者是他们揣摩出老板们就是这个意思,然后毫不犹豫地将李安们拒之千里。当然老板们从来也不过问他们是关键,做错了没有人追究,让他们胆子更大。HR不懂技术,不懂电影,就靠嘴皮子吃饭。他们自然会拿你和能言善辩的自己比较,大部分技术人员都不如HR会说,加上紧张,自然就显得笨拙。被HR拿放大镜一看,你的穿着,你的说话,你的举止,好像都不对,然后无限上纲。李安这样的英文更会被HR的放大镜全面检视:这样的人怎么看懂剧本,这样的人怎么和演员沟通,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导电影?结果自然可知。
就是说,全社会从上到下对亚裔这样的歧视潜移默化地深入了很多人的骨髓之中,所以你很难说是谁歧视了李安。是社会,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
如此HR,高管,甚至CEO至今还活跃在广大的招聘市场,还在不断地在申请人身上挑毛病,扼杀张安,王安,刘安,有学识,有技术,有理想,有潜力的人才。亚裔男性更是受害最深的群体,英文不好,不幽默,回答问题不符合美国文化,穿着不符合要求。根本不看人家在专业上的巨大优点,抓住1%的小缺点,然后放大,最后像阻拦李安一样把他们挡在了外面。自己还很自豪为公司,为社会干了一件大好事,很有成就感。各公司的老板也觉的HR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第一线人员。
和当年李小龙的经历一样,李安靠着自己的坚持,夫人的理解和支持,抓住在台湾拍电影的机会,闯出了名声,终于惊动了好莱坞上层。当然好莱坞上层并非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痛改前非,而是你再不用李安,就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了。而且你不用,自然会有别人用。这才让李安能够最终摆脱了HR的纠缠,闯进好莱坞,最后大展身手。
更多的李安,则没有这样的机会来展现自己,已经被扼杀,或正在被扼杀,或将要被扼杀,他们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李安找了六年工作,就算一个月才申请一个工作,至少也申请了72个工作,肯定涵盖当年所有的影视公司,因为李安当年不可能放弃任何机会。当年拒绝李安的当事人,CEO,高层管理,HR人员,应该有几百人,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当年为什么拒绝李安。记得拒绝林书豪的人中还有人出来说过,当年自己看走了眼。但拒绝李安的人我没有听说有谁出来说自己当时误判了,原因是什么。都装着与自己无关,是别人干的。
为什么?应该是背后的原因无法说出口,稍微深挖一下可能就会挖出一些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这样的情况现在仍然存在,只是更为隐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