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琳

注册日期:2021-09-16
访问总量:279825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老织锦画 之 上海外滩


发表时间:+-

2024-11-21


前一段时间说起过上海外滩的老织锦画。前天找出一张和平饭店的。是上海滩的半景,不是全景,而且是侧身的,题目应该就叫上海外滩。


IMG_1054.jpg


现在找出一张是正面拍摄的,虽然也是半景,但是都锦生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之前制作的,写的题目叫上海黄浦江,是从台湾银行到百老汇大厦之间的十几栋建筑。


IMG_1208.jpg


之所以选这半边而非另外半边,大概是因为和平饭店右边那一栋楼,外滩23号,是由国人参与设计的中国银行大楼的关系。于是再找出一幅外滩全景的,是国华美术丝织厂监制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织锦画,比都锦生的工艺,一点不差,而且取景也更好。


IMG_1209.jpg


顺便把织锦画上面外滩左边的十几栋历史建筑,也给补齐了:


  • 1号:麦克倍恩大楼,又称亚细亚大楼。1916年竣工,共7层,隶属英商麦克倍恩公司并由其承建。1939年又加高了一层。目前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占用。


  • 2号:上海总会大楼。1910年1月启用,是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目前是上海华尔道夫酒店。


  • 3号:友宁大楼Union Building。曾被称为有利大楼或联合大楼。该楼为1916年兴建,建成后因业主从事保险公司而取名友宁大楼。后由于有利银行迁入楼内,遂通称有利大楼。1922年重建。英国公和洋行设计。


  • 5号:日清大楼。1921年由日清公司新建,1925年竣工,是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筑。该楼曾经由海运局使用,后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入驻该楼,现已迁出,2006年日清大楼改造成高级餐厅,后为中晋公司使用,因保护古建筑不善现已被撤。


  • 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89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创办人盛宣怀。1906年因业务发展而拆旧重建。看似4层,实为假4层。由英资玛礼逊洋行的格兰顿(F . M . Gratton)设计。


  • 7号:电报大楼。原是旗昌洋行产业,破产后被轮船招商局买下。1906年翻建,建筑风格为仿哥特式市政厅式样。1908年落成。归属到大北电报公司使用,故称电报大楼。1949年以后,大楼为长江航运管理局所使用,目前泰国盘谷银行上海分行为该建筑的使用者。


  • 9号:轮船招商局大楼。曾经也是旗昌洋行产业,后被李鸿章筹建的轮船招商局买下,并作为办公场所。1950年代后多次易手,包括上海区港务局、三机部九局、上海船厂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远洋公司上海海事局等先后使用。1998年起,由招商局集团重新持有至今,为解决年久失修和改建的破坏影响,2001年起对建筑进行复工程,直至2004年修缮完毕。


  • 10-12号:汇丰银行大楼。曾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1921年5月5日开工,1923年6月3日竣工。1955至1995年期间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现在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


  • 13号:江海关大楼。始建于1845年,是当时外滩最高建筑物,多次重建,1927年建成保留至今。目前该建筑由上海海关使用。


  • 14号:交通银行大楼。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19世纪下半叶,颠地经营失败,该处被德华银行买下,并建造了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4层大楼。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没收德国在华财产,这座大楼被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上海外滩14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银行将总行迁到重庆。战争结束以后,1946年-1947年,上海总行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这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迁回北京,行址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虽然登记在册的外滩万国历史建筑,号称不下五十二座,但是能在织锦画上露一小脸的,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三十栋。



浏览(289)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