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宛然

注册日期:2012-03-27
访问总量:279456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01


发表时间:+-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O一集)【日期】2016/11/13【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4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一十五頁倒數第二行,科判癸二,「勸他當省」,經文分三段,第一段,「生死顧戀」。請看經文:

【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

  這段經文不難懂,但是決定不能疏忽,為什麼?如果疏忽了、沒有注意到,很容易造成往生淨土的障礙,我們想到這一點,就知道經文字字句句都很重要,這是不能不知道的。請看念老的註解,「殊不知生死之事,必自見之,父子、兄弟、夫婦,死別之時,互相哭泣,無得免者」。念老下面告訴我們的,為我們開示的,「世人愚痴貪愛」,這是過去的社會,現在人與人的關係非常淡薄,我們看到、聽到,電視裡頭也常常有報導,夫妻真的是兒戲,結婚不到兩個月離婚了,這不是兒戲嗎?那種恩情義都沒有,人真叫糊塗到所以然處,非常可悲。
  父子,前面我們讀過,「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四句話要熟記在心頭。這個世間的日子不好過,挫折天天有,要怎麼看待?這四句話念一遍,心平氣和,沒人教。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從哪來的?從幾千年來世世代代都受過教育,教育不僅僅只包括讀書,不讀書他也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什麼?古老的社會,每個人從小思想言行都受過最好的薰陶,沒有念過書不要緊,你看看你家裡的父母、祖父母、叔叔伯伯這一家人,日常生活當中你就學到了,他們都把經書裡面的教訓落實在生活,做到了。
  我這個年齡沾一點邊,那個時候民國建國十六年,也就是說我們把傳統的教育丟掉十六年了,可是社會風氣還在,我們在那種環境、風氣薰陶之下出生成長,看到了,看到父慈子孝,看到兄友弟恭,看到夫婦和合,家庭美滿,這家和萬事興。這不是在學校教的,這日常生活當中看到的,每個人都是榜樣。這種風氣到什麼時候沒有了?抗戰時期還有,勝利之後沒了,再也看不到了,人與人那種情義沒有了。我這一代還懂得師徒如父子,我對於老師、對於老師的夫人,心目當中跟父母沒有兩樣,老師的兒女跟我們親兄弟沒有兩樣,現在找不到了,現在這個社會普遍看不到了,極少數也不容易遇到,很難得,這叫世風日下。善良的風俗習慣在這個時代斷絕了,現在這個世界社會颳的是西洋風,向西方人學習,跟中國傳統文化完全相反,這個日子怎麼過?不讀書,你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毫無所知,看到現代的風氣跟西方沒兩樣,完全學過來了。人情,過去有一句話說人情如紙張張薄,還有,現在張張沒了,一張也找不到了。現在人與人之間什麼關係?利害的關係,就兩個字。不是利的結合,就是害的結合。
  學佛的人真正讀經,讀聖賢書,可以在書裡面找到,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裡頭找不到。但是學會了倫理道德,明瞭因果教育,雖然世風敗壞了,我們還認真努力去學習,把倫理道德做出來,不吃虧,不會上當。我們相信因果,吃虧上當那是還債,過去生中我跟他往來,我佔便宜他吃虧,今生遇到了,他佔便宜我吃虧,一報還一報就了了,決定不能怪他。教育,至少我們丟掉五代了,二十年是一代,五代是一百年,沒人教。我這個年齡,雖沒有人教還看到,小時候看到。如果從小看到了就很認真的學習,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丟掉,這個人有福報,福報從哪來的?比古人比不上,比現在人好,還有點良心,善的念頭比不善的念頭多;說話,說好話比說壞話的人也多;身體,幹好事比幹壞事的也多,這就好。做到純淨純善,那是修行人,那是有功夫的人,沒有功夫的人做不到。
  修行一定要記住這兩個字真正的意義,修是修正、是修理,行是錯誤的行為、不好的行為,不好的思想是意業的行為,不善;言語,口業的行為;動作是身業的行為,身語意三業行為不正,行為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人生在世要有個目標,要有個方向,他這一生會很快樂,如果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盲目在大海裡頭漂泊,心不踏實,疑慮很多,沒有安全感。這人世間是個大海,風氣是波浪,你能有立足之處嗎?你能不漂泊嗎?做不到。做中國人,現在講還得很幸運能遇到古聖先賢的教誨,這裡頭告訴我們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標、人生的意義,你好好去學、好好去讀。為什麼要去學?為什麼要去讀?你有這些機會時間去讀誦、去學習,這就是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育,你走的道路是聖賢的道路,你的目標是成聖成賢。
  成聖成賢與地位不相干,與財富不相干,你這一生確實能得到幸福快樂,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這個身包括口,包括意,就是身口意三業沒有過失,你多快樂,你多幸福。確實,夫子的一句話,第一句話,《論語》,「學而時習之」,從古聖先賢那裡學來,習是怎麼樣?落實了,落實在我心裡,就是純正的思想,善念,在念頭上。存好心你才會說好話,你才會行好事,這就做好人。做好人,夫子說的,「不亦說乎」。真正做好人,好人快樂,好人沒有憂慮,好人沒有煩惱,好人沒有怨恨,好人沒有嫉妒,他快樂!縱然是乞丐他也會非常快樂,他沒有地位,他沒有財富,乞丐過生活快樂,有真快樂的。
  早年我們在台中學佛,跟李老師,老師說了個故事,我忘掉了,姓名忘掉了,有名有姓,而且就是民國初年的人,是個要飯的乞丐。兒子經商,做生意發財了,有很多人說他,你這個兒女,你爸爸在外面討飯,你有這麼多的財富不知道供養爸爸,說他不孝。他派了好多人到處去找,把爸爸找回來了,找回來在家裡供養他吃住,還有人伺候。他爸爸在家裡住了一個月,當人家沒有防備的時候,他又溜了,又跑去要飯了。什麼原因?快樂!每天遊山玩水,心裡頭一點牽掛沒有,快樂。
  李老師當時把這樁事情講給我們聽,我能夠感受到,所以人活在世間要什麼?要快樂、要幸福。貧賤有貧賤的快樂,富貴有富貴的快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對這個世間沒有希求,隨緣度日,逍遙自在,那不是有錢買得來的。這是什麼?清淨心,聖賢的品德他統統具足,夫子的溫良恭儉讓,乞丐做到了,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什麼都能讓,一生心裡頭沒有怨恨,沒有冤親債主,全都化掉了,他怎麼不快樂?他在家庭裡面感化一家,家庭有個聖賢人,好模樣,日久天長,個個人都學會了,貪瞋痴放下了,仁義禮智信落實了,他怎麼會不快樂!佛菩薩阿羅漢為什麼出家?出家要是苦,誰願意幹?沒人幹,出家一定快樂,真樂,他不是假樂,法喜充滿。他每天用的真誠心,他沒有必要欺騙別人,他樣樣放下了。你有貪瞋痴,他沒有貪瞋痴;你有貢高我慢,他沒有貢高我慢,處事待人接物一團和氣,他所需要的就跟出家人一樣,一缽飯而已。你以金銀財寶要布施給他,他不要,他告訴你這個沒用,天冷了不能當衣服穿,肚子餓了不能當飯吃,要這幹什麼?所以連乞丐也能把聖賢大道落實在自己生活上,成聖成賢,給社會做出最好的榜樣,他才能教學,積功累德。
  聖賢人有地位、有智慧、有道德、有能力、有財富,一生無論從事哪個行業,行菩薩道,快樂。菩薩救苦救難,最重要的救苦救難怎麼救法?最好的方法、最重要的方法,辦學。中國歷史上出現一個武訓,從前小學教科書裡頭有,現在大概沒有了,以前有,我們讀小學的時候有,讀過武訓這篇教科書。叫化子,人家供養他的錢,他拿來辦學校,請這些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來教書。他自己沒有受過教育,所以淪落到乞丐,乞丐也要興學、也要辦學校,自己沒有能力教,有能力教的人,去跪到他門口長跪,求他出來,感動人。一個乞丐不為別的,為下一代著想,你說這個多偉大,這些富有人家都被他感動,不止辦一所,乞丐也能作聖人。孔老夫子一生辦學,武訓也能做到,夫子是自己教,武訓是請別人教,真誠恭敬心去禮請,每個老師都負責任,都把這些孩子們教好,不容易。
  人在世間,頭等大事就是知道有生有死,這段經文就告訴我們這個信息,任何一個人無法避免的,生死之事,必自見之,你親身去體會,父子、兄弟、夫婦,死別之時,互相哭泣,誰能夠避免?沒有一個。念老註解裡面告訴我們,「世人愚痴貪愛,不知世間萬物,都是幻夢空花,誤為實有」,這是一段,把這世間看錯了。
  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六根所見到的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的覺觸、第六意識的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上造業,為什麼造業?迷了。為什麼說他迷了?他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六根所接觸的境界是假的,六根自身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很難懂,怎麼會是假的,明明是真的東西怎麼是假的?
  難得,今天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我們就用電視做比喻,大家好懂。我們把電視屏幕打開,電充得很足,螢幕放光了,再把頻道打開,畫面出現了,有聲有色,眼睛看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你要曉得,這個畫面它存在的時間多長,那就是它的命運,這個大家知道。現在電視這個畫面,一秒鐘一百次,換了一百次,也就是說它存在螢幕上的時間,只有百分之一秒,你說它是真的還是假的?這百分之一秒裡面,決定沒有兩個畫面是相同的,張張不一樣。那我們看這個小框子好像是沒有變化,是相同的,對。但是我們這個大房間裡面就不一樣了,有明有暗,有明的你看見,暗的你沒有看見,不一樣;再擴大到我們住的這個小鎮;再擴大,我們住的這個城市;再擴大到地球,決定找不到兩個畫面相同。所以你把它放大就明白了,就知道這個東西,佛在經上講的夢幻泡影,《金剛經》上的話,沒說錯,今天量子力學家把佛這句話證明了。
  佛經上有,《菩薩處胎經》,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凡夫動了一個念頭,我們動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個細念,就像電視的屏幕一樣,有多少個微細的念頭、微細的畫面,組成現前我們能感覺到的畫面,微細的沒有感覺到,但是它有,它是這個色相的根本。佛問這一句話問得好,一念,打個妄想,一念,這裡頭有幾念,有多少個微細念頭?有幾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識(識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彌勒菩薩回答得好,一彈指,一彈指時間很短,有多少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就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我們把它乘出來,答案是三百二十兆,不是三百二十萬,不是三百二十億,是三百二十兆。也就是說明,物質現象,我們的念頭,念頭的現象,統統都沒有離開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這畫面換了多少?一秒鐘換了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個畫面,哪一個畫面是自己?如果說都是,那這個我可太多了,一秒鐘裡面出現二千二百四十兆個我,出現我這個身體,二千二百四十兆個身體,每個身體都是我,那我太多了。那要不是我,不是我是什麼?佛的答覆夢幻泡影,你怎麼可以把它當真?全沒有。
  誰知道?佛知道,法身菩薩知道,三賢菩薩不知道,法身菩薩知道。法身菩薩開悟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人知道了,無明沒破你不知道。像我們沒破無明,我們這個知道是聽佛說的、聽菩薩說的、聽祖師大德說的,我沒有證得這個境界。我們確確實實愚痴貪愛,六道凡夫,不知道世間萬物都是幻夢空花,誤為實有,誤會,天大的誤會。我們在這裡頭是什麼?真的是在作夢。夢你容易懂,你有作夢的經驗,我們睜開眼睛是在作夢,對於真相一無所知,還在這裡頭爭名奪利,造惡業,明白了,布施供養造善業。惡業來世三惡道,善業來世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裡頭的苦夠你受的,怎麼辦?所以學佛第一個目的是要離開六道輪迴。你在佛陀這個學校裡,小學畢業了,在佛法裡名詞叫證阿羅漢果,你超越六道輪迴了,要真幹,你要不超越六道輪迴,你就錯了。
  我們遇到的法門無比的殊勝,這是無量劫修來的,沒有這個緣分你遇不到,你遇到有堅定的信心,沒有絲毫懷疑,信願持名,一直念下去,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成就,這是對的。真正覺悟了,這一生一定掌握,我要往生極樂世界,那就超越六道,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六道從哪來的?執著來的。十法界從哪來的?分別來的,我們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樣樣都明瞭,智慧,知道一切法相有體無,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是它的真相。這些現象從哪來的?全是自性變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現的。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全體的宇宙,自性變現的。
  自性在哪裡?自性無處不在,自性無時不在。自性是真的,就像我們電視屏幕一樣,它永遠存在。變化?變化是頻道裡面的色相音聲,這個它會變,屏幕不變,屏幕也不是真的。一定要老老實實認識,真的是什麼?真的就是自性,能變能生,這個自性是真的,唯一是真的,它所現的都是生滅法,自自然然出現的是實報莊嚴土,真正極樂世界。可是迷失了自性,這個境界就沒有了,出現什麼境界?把實報土變成方便土,我們一般講,大乘講,變成四聖法界,把實報莊嚴土變成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迷得更深的就變成六道輪迴,十法界下面是六道。六道眾生可憐,六道眾生苦,沒出頭的日子。四聖法界的人好,他們有出頭的日子,他們自己知道,依照佛法的方法去修行,自自然然他就超越了。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在淨土裡頭稱為常寂光。常,不生不滅這叫常。寂,清淨寂滅。這裡面什麼都沒有,它能現相,所現的相不能說有,這才叫真相。實報莊嚴土裡面現的相都不能說是有,何況我們六道輪迴十法界,那個相更是假相。所以你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些現象現前馬上就照見了,假的,不是真的,這就對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就照見了,照見怎麼?你就不放在心上了,好,解脫了。別放在心上,假的,你放在心上錯了。這不能不知道。
  下面這一句,「而不知無常迅速,不能永保」。永這個字多長的時間?一秒鐘,能不能保一秒鐘?不能,一秒鐘我們的電視畫面已經換了一百次了,就是一百個畫面,保不住,它的壽命就是百分之一秒。整個宇宙的現象就是這樣,依照彌勒菩薩講的這個速度,一秒鐘多少個畫面出現?二千二百四十兆,那它能保多長久的時間?只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就是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你所見到的、你所聽到的、你所接觸到的,統統都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真叫無常迅速,不能永保。「生時愈親愛,死時倍苦傷」。愈是親愛痛苦愈多,要能看破。「生死之際,存者,傷親人之永別」,他離開這個世間了,「亡者,悲自身之長逝」,死了。「互戀難捨,如刃刺心。故云一死一生,迭相顧戀」。這一段,生死的悲痛人皆有之。今天的人,生在這個時代的人,生離死別,痛傷不亞於古人,但是我們相信,古人比今人更有感情,換句話說,他的傷痛比我們現在嚴重。我們能想得到,現在人都是自私自利,把自己的利益擺在第一,家親眷屬沒放在心上。這是時節因緣不相同所產生的後果。
  我們看看下面這兩段,「復分舉貪瞋二毒」。貪瞋人人都有,這個東西嚴重,很苦,所以佛慈悲,前面說了再給我們補充一些。我們看經文:

【憂愛結縛。】

  像繩索一樣捆綁起來。

【無有解時。】

  什麼時候能把這繩索解開?解不開,死了還帶去,情結深的,往往生生世世都糾纏不清,『無有解時』。

【思想恩好。不離情欲。】

  一個是感情,一個是欲望。

【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句句都是老實話,句句都是真言。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昔日恩愛」,昔日就是生前,我們活在世間恩愛,死了之後就變成憂苦。這是世間人,人人不能避免的。這兩樣「束縛身心,如繩作結,不令出離,故云憂愛結縛,無有解時」。完全從比喻上說。這種『憂愛結縛』,情愈深縛就愈緊,沒法子解開。這種情結古時候比現在嚴重,現在的人很可憐,不懂得愛,古人懂得,現在不懂,現在人可憐,現在人哪有情哪有義?
  中國人自古以來做人,什麼才叫做人?你有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叫人。這些東西要不懂,要沒有落實在你的生活裡面、落實在你的思想裡頭(現在說是腦裡頭),人跟禽獸差別在哪裡?就在人懂得倫常道德,禽獸不懂倫常道德。細心觀察,牠懂不懂?牠懂,牠很簡單,很淺顯,沒那麼複雜,沒有那麼深。早年我住在澳洲,大概是十幾年前,我住在鄉下,距離學院開車要十二分鐘,有一天早晨,我們看到一個景觀,我們的院子很大,鳥很多,有一隻鳥死了,在花園裡面,另外有一隻鳥,大概是牠的配偶,就繞著牠轉,低著頭,好像很悲哀的樣子,繞牠轉,繞了大概半個鐘點。我們悟謙師看到了,就把牠埋了,就埋在花園裡面。這隻小鳥不走,牠日夜守在那邊,守了三天三夜,就在那裡轉圈子,也沒看牠吃東西,慢慢的在那裡轉,轉三天三夜。我跟謙師說,妳細心觀察,這個鳥一對夫妻的恩愛,在人都找不到了,鳥有,讓我們親眼看到,讓我們人看到受感動。我們這個經文前面念過,「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這個鳥,鳥的先人有知嗎?但是牠這是道德,能三天三夜不離開,埋在那裡,就是繞著那個地方轉,三天之後才離開。今天人與人的相交比不上鳥,這我們親眼所見,真難得!所以讓我們讀這個文,昔日恩愛,今成憂苦,年輕的時候愈是恩愛,晚年的時候愈痛苦。而此二者,就是恩愛憂苦,束縛身心,像繩索一樣,把你的身體、把你的念頭牢牢的捆住,如繩作結,不令出離,故云憂愛結縛,無有解時。
  「又結縛即煩惱」。什麼是煩惱?起心動念就是煩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善有不善。學佛的人初入佛門,三皈五戒十善,必須要認真做到,在這上扎根,往後你才能提升,你才會有進步。如果把三皈五戒十善疏忽了,你的學佛有名無實,不得受用,經聽得再多,念得再多,都沒用處,佛法真實的利益你得不到。真的能把三皈五戒十善修好了,恭喜你,你在這個世間,決定是一個聖賢君子,也就是說你是好人,你不是壞人。不但是好人,而且還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做好榜樣就是教化眾生,不是用言教用身教,我做出來給你看。
  《大乘義章》裡頭有幾句話說:「煩惱闇惑,結縛行人,故名為結。又能縛心,亦名為結」。這個縛,纏縛。「亦能結集一切生死故」。世間人生死都有個定數,壽命長短真有定數,看相算命有高手、高明的,確實算得很準確。但是,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看相算命的能不能給自己算?給自己算就不靈了,他要找別人給他算,他沒有辦法算自己,自己是當局,別人是客觀,站在對方,客觀。命它有數,有數換句話說,它也不是一成不變。還是佛經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人的命運也跟著念頭轉,隨著念頭生,念頭善,他的命運往好的這方面轉;念頭不善,心行不善,好命運變成壞命運,會變的。所以說,不好的命運遇到高明的人,他真能夠修行,他還是能修得大富大貴。所以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法。中國第一部經叫《易經》,易就是很容易,很容易產生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你看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所體會到的,這變化多快,所有一切現象的變化都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完成的。速度太快了!你這個善念要能保持個幾分鐘,幾秒鐘都很難得,要長年保存,你的命運怎麼會不改變?哪有這種道理?時間愈長變化愈明顯。
  命運掌握在誰的手裡?在自己,不在別人。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我們到這個世間來,那是業力來的,過去善業惡業,善惡業來的,自己做不了主。到這個世間來了之後,嬰兒的時候還沒有分別執著,這個時候還保持著天真,也就是中國人講的真心本善,本善的流露還能看出來,你看嬰兒還沒有滿一百天,真叫天真爛漫,你看他歡喜,不管哪一個人逗他玩都歡喜,他不認生,他還不知道哪個是爸爸媽媽。一百天之後,慢慢才知認生,認生他就生煩惱,他就有妄念了,不認生的時候沒有,一片天真,可以保存一百天,這「人生百日,體露真常」,看到人性本善。不善從哪來的?不善是染污,他看到不善東西,他一看就學,他在看,他在聽,他在接觸,他就在學習,接觸到善的他學善,接觸到不善的他就學不善。所以小孩面前,我們的舉止、言語都要端莊,給他好的榜樣,不能給他壞樣子。時常給他好樣子,要給多久?中國標準的時間是三年。這個母親,母教,母親三年眼睛不離這個孩子,孩子一舉一動,媽媽都看得很清楚,所有一切不善的遠離,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見,不能讓他接觸到,他所接觸到的都是倫理道德,都是善的,善良的,這個小孩心,善心,就能保持得很長,真正三年母親把他看好,這個孩子好人,一輩子是好人,三歲看八十,三歲扎的根,八十歲不會變。
  聖賢教育的根誰扎的?母親扎的。母親懂得,母親怎麼懂得?中國古人懂得教育,教育教什麼人最重要?教女兒最重要,男子排在第二位,女子排在第一位,為什麼?這家會不會出生聖賢,會不會出善人全靠母親。所以周家有三太,文王的祖母、母親,跟他的妃子;太姜,祖母,太姒是他的妃子,太姒生武王、周公,都是大聖人。所以現在人喚妻子稱太太,這個太太就是從這來的。
  為人妻者,周家的三太就是她的榜樣,她們能夠生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歷史上的大聖大賢,每個家庭懂得這個道理,母親肯盡心,這三年照顧孩子很辛苦,一點都不能放鬆,這孩子成器,這個功德大。為什麼?為人類,為全人類培養聖賢,為全人類培養一個救世主,這個母親多偉大。現在難了,為什麼?環境不一樣,古時候那個環境,文武周公,三千年前,三千年前那個時代人少、地大,物產豐富,人少,而且在中國這個地區人人都懂得聖賢的教育,都願意這樣做。所以中國一直到元明清,每個朝代都有大聖大賢出現於世間,這些做中國人不能不知道。
  《大乘義章》裡面這幾句話說得很好,下面又說,「又能縛心,亦名為結。亦能結集一切生死故」,這一句話重要。經上講的這個「結」字,重要的是情結,真有,但是找不到痕跡。情愛是個結,不學佛永遠在六道搞輪迴,生生世世,一定要看破。這下面說,「故知縛於情愛,即是結縛於生死,無有解時也」。解脫之道,唯有佛法,為什麼?佛法把這些事實真相說出來、說明白、說清楚了。你要是把事實真相都搞清楚、都搞明白,學佛菩薩把這個情愛擴大,你本來情愛只是夫妻,你能把這個情愛擴大到一家,中國在歷代這個境界很多,愛你的家人跟夫妻那個愛一樣,你真愛他,愛一家人。古時候是大家庭,這一家上上下下大概都三百多人,家族興旺的有七、八百人,家族很衰的也有兩百人,心量拓開了,家人個個都愛護,都受到你的恩惠,再擴大到我們的族群,同一個祠堂這一族,不同祠堂同一個姓氏,老祖宗根都能找得到。
  所以我們相信,過去小朋友讀的《百家姓》,為什麼要讀這個教科書?這本書課程讀了,小孩子一生永遠愛他的家,為什麼?他知道他家族的歷史,愛百家姓。我深深體會到,這裡面四百多個姓氏都是一家人,炎黃子孫,都是黃帝的後代,一家人。所以它有民族凝聚的力量很大,再擴大我們一個國家,中國現在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姓氏超過兩萬多,兩萬多個姓氏。我們從前沒聽說過,到我們辦祭祖法會的時候,袁教授他專門研究姓氏的,一生專搞這門學問,告訴我。我們認識的時候,十幾年前,那個時候他告訴我,有一萬多個姓氏,每一年他都有新發現,今年他到我這來過,告訴我超過兩萬了,兩萬出頭了。
  再擴大到凡是人皆須愛,這個好,這是菩薩。菩薩從哪來的?菩薩從夫妻而來,情愛來的。把這個情愛擴大,你能夠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無條件的愛。慈跟悲都是愛,慈偏重在與樂,悲偏重在離苦,幫助他離苦叫悲,幫助他得樂叫慈,無條件。為什麼無條件?能大師的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是萬法裡頭的一個,你也是萬法裡的一個,我們都是同一個自性生的,同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怎麼樣?一體。一體,比夫妻的情愛還要深一層,夫妻是兩個人,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跟我是一體,一切有情眾生是一體,蚊蟲螞蟻也是一體,花草樹木是一體,山河大地是一體,六根所接觸到的六塵境界統統是一體,這人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法身菩薩。這是中華傳統文化最高峰,世世代代這些老祖宗,都希望我們能證入這個境界。證入這個境界,在中國古時候稱你為聖人,如果在印度就稱你作佛陀,同一個境界。
  智慧、德能(今天講道德能量)、才藝、相好都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不是外頭來的,總得要知道。所以佛經稱為內經,佛法稱為內學,它向內,它不向外,向自性當中求,向真心裡面求。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儒家講真心就是《中庸》,《大學》、《中庸》,《大學》是講方法,是對外的;《中庸》是講理論,是對內的。讀書,書讀明白了、讀懂了要起用,用在哪裡?用在修身,修身就是我們講的,要讓我們這一生身體健康長壽,歡喜快樂,才像個人,不能一天到晚愁眉苦臉的,不是,人生要快樂。
  孔子不亦悅乎,悅,他沒有說不亦樂乎。樂,外面來的刺激,唱歌跳舞很快樂,是外面的,悅是內心,那個樂是從裡面往外面出來的,不是從外頭感染到裡面,外面感染裡面叫樂,裡面流出來的這個叫悅,喜悅。治身就是修身。修身我們要的什麼?要的清淨心、真誠心、平等心。從哪裡下手?從不自欺下手,我不欺騙自己,從這下手,不能不知道,要認真學習。
  縛於情愛,就把情愛解放了、解脫了,變成汎愛眾,不但凡是人皆須愛,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一切萬法統統都愛。
  我們再看底下,這是經文,『思想恩好』。「世人所珍,究其根源,實由情欲。而不知欲為苦本,純情即墮」。這《楞嚴經》上講的,真的把根源找到了,根源就是情,情就是愛,愛欲就是欲望。儒家,《大學》裡面講修行的方法,從哪裡開始?格物。物是什麼?物就是欲,物欲,對這些物質的欲望要放下,不為物欲所牽,這就超越了。下面說,而不知欲為苦本,純情即墮。情是迷。「若不能於此深思熟計,一心修道,以求解脫。轉瞬無常到來,壽命終了,至此則徒喚奈何」。這個事情我們常常見到,但是要常常提醒。我在年輕的時候,是在政府機構上班,小公務員,工作不忙的時候,喜歡看看報,我看什麼?我每天看報紙,專門看訃聞,今天多少人走了,我看這個。所以我那些長官同事都很訝異,你怎麼看這個?我說我看看慢慢就輪到我了。於是我們就想到印光老法師為什麼把死字貼在額頭,他的佛堂當中就一個字,「死」,一個大字,「死」字,警惕自己,死了怎麼辦?怎樣把這個問題解決?解決的方法只有佛法。佛法裡面方法很多,最可靠的方法,真能幫助你解脫的方法,只有淨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問題就解決了。不能說不重要。每天看到,你看走的,老人有,年輕人也有,二、三十歲的都有,黃泉路上無老少,真的不是假的,人命在呼吸間,一口氣不來這一世就完了。
  「人命在呼吸間,故云年壽旋盡」,旋是快,「旋盡者,謂轉瞬即盡也」。轉眼就走,就沒有了。所以光陰這麼快,歲月不饒人,你一天比一天老化,不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天天在老,只有像我這樣的年齡,真是論天數算,一天比一天老,不能不知道。
  傳來的信息,你看我這次回來時間不長,東北的成剛法師走了,我們見過幾次面,那個時候我們印《大藏經》,送了三十套給黑龍江,請他代我們分送。我跟他見面拜訪他的時候,我看到了三十套,都在他的藏經樓,他沒有給我代送,你看一轉眼走了。前幾天四川惟清老和尚,我好像跟他見過面,峨嵋山我去過兩次,走了,真快。我們《僧讚僧》這本書的封面是他老人家寫的,他寫了不少字送給我,我都掛在這邊,大家都看得到,老人慈悲。《僧讚僧》這本書,我非常感激宏琳法師,他用了十幾年時間蒐集資料編成這部書,這部書從頭到尾都講我一生的故事。我自己早都忘掉了,打開這本書就好像回到過去,時光倒流。最近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非常感恩。我感恩國內外有一些對我不了解的人、毀謗的人、侮辱的人,我對他們很感激,我沒有怨恨心,我覺得這些人都是菩薩,來成就我忍辱波羅蜜。《金剛經》上給我們講的,忍辱仙人,歌利王,沒有歌利王,怎麼能成就忍辱波羅蜜?歌利王把這個忍辱仙人殺了,殺了,沒有瞋恚心,沒有報復的念頭,成就了。不通過這一關,你自己怎麼會知道?我這十年來,很歡喜,很快樂。每一個批評我的人,不管是對是不對,統統是菩薩,統統是佛陀,我感恩。我這條路走通了,無比的快樂,無比的幸運,這麼多好人幫助我、成就我,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明白了,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心修道,就是我們一心修道,信願持名,二六時中,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場所,心裡面這句佛號不間斷,生活隨緣,緣有善緣、有惡緣,統統都隨,用平等心隨緣,用清淨心隨緣,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末後這兩句,「世人醒悟者少,迷惑正道」。這話是佛說的,我們讀的遍數多了能夠體會,常常警覺到自己,迷惑正道的人,能回頭,我們要幫助他回頭;不能回頭,自己要回頭,自己不回頭就大錯特錯了。人命在呼吸間,清醒的少,迷惑的多。尤其是現在這個世界動亂,過去歷史上所沒有過的,無論是中國歷史、外國歷史,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遇到佛法非常幸運,一生可以獲得解脫,永遠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能不能做到?決定能做到,三寶加持我們,眾神加持我們。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浏览(1125)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