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348502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1973年,美国人拍摄的洛阳一拖


发表时间:+-

2024-10-16 12:23·意想不到的历史


70年代的女工宿舍


1973年,美国摄影师哈里森·福尔曼,带着相机和满腔好奇,来到了十三朝古都洛阳。他的目标是洛阳第一拖拉机厂

洛拖的大门


这座超大型工厂成立于1955年,巅峰时期有4万余名员工,综合实力雄厚,被誉为“农机工业长子”


洛拖早期生产的是东方红54,后期生产的是东方红75,都是质量过硬的经典拖拉机,不仅在国内销量巨大,还远销到东欧各国


进入一拖后,福尔曼先是探访了车间,用相机记录下了工人们的笑容,这笑容中,洋溢着深深的自豪幸福。


70年代普通工人的工资在30-50元之间,以现在眼光看,这点工资也太低了点。但在40年多前,可是相当可观的。

当时大米约0.15元/斤,面粉约0.18元/斤,鸡蛋约0.5元/斤,蔬菜几分钱一斤,从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歌词里,就能感受到一分钱的购买力。

因此,普通工人的工资,是可以能养活一家人的,还能供几个孩子上学。


水平最高的8级工,工资甚至可以达到80元,这在当时,可是妥妥的高收入。


70年代的工厂,生产一线还有许多女工人,她们身着朴素的工装,头发简单地束在脑后,脸上洋溢着坚毅与专注


经典的蓝色卡其布工作服


一拖的经典产品——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生产时间长达30年,总产量达到了100万台!


这款拖拉机每天能耕120亩地,效率相当于42头牛。无论是深耕细作,还是运输重物,都游刃有余。


强大的工作效率和简单的维修设计,让这款拖拉机深受农民兄弟的欢迎


刚刚从流水线下来的拖拉机,排着整齐的队伍驶出工厂


那时候在工厂上班,福利是包含工资、米面粮油、幼儿园、学校、医院、理发店、澡堂,几乎涵盖了员工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一拖的大型立式车床,在40多年前,这可是妥妥的先进设备,操作者都是顶级车工


70年代找对象,都喜欢找工人有班上的,退休后,子女可以接班的。不分什么工种,只要有班上,就羡煞旁人了。


在那个时代,能成为这家工厂的一员,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探访完了车间,福尔曼又探访了食堂,里面的伙食,在当时也被视为相当丰盛,令人十分向往。


厨房里也是异常忙碌,有的人在擀面皮,有的在调馅,有的在包饺子,她们大都是车间工人的家属,在后勤上工作。


食堂菜品丰富多样,有红烧肉、清蒸鱼这些硬菜,炒青菜、凉拌黄瓜等素菜也必不可少。


福尔曼参观一拖时,恰逢三线建设,这座农用机械厂,正在筹建国内第二条59式坦克生产线


70年代初期,为了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一拖奉命成立704分厂,开始生产59-2A型主战坦克

59-2A式主战坦克整装待发,旁边就是东方红-54


这是59式的升级版,换装了105毫米滑膛炮和新型观瞄装置,前端还加装了推土装置,可以轻松破开陆障和挖掘掩体。


当时为了尽快建成704,许多内蒙古包头617厂的技术人员,来到洛拖协助生产。经过数年的努力,1983年,704厂正式开始批量生产!

704车间大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不仅记录了国营工厂的辉煌历史,更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浏览(1966)
thumb_up(9)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麻辣搁笔

    照片很真实,但是博主的解说是画蛇添足,试图粉饰歪曲历史。

    屏蔽 举报回复
  • 101Beijing

    这是真实的历史见证,文革时代不是中国精英描写的地狱,西方人比较客观,中国人不诚实,人云亦云,总是篡改历史。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