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美东小镇的印度神庙
我们住的小镇,典型的美国郊区,每家一个独立的院子,东一片,西一片,没有一条像样的主街和商业区,想在外面走路逛逛,除了钻树林子里,还真没有多少选择。跟邻居聊天,离我家20多分钟的车程的有一个很大的印度多神庙,BAPS Swaminarayan Akshardham(点击英文庙名查看地址。)。从2014年开始建起,建了10年,还没有完全建好。我和家领导商量着周末去那儿看看新鲜。
这段时间,美东一直没有下雨,初冬季节,日清月朗,微微寒意。因为缺水,秋天的叶子颜色特别好看,嫣红,青红,橘红,浅红,绛红,渐变的红,红得多彩。绚烂的树叶在黑黑的树干相衬之下,美得张扬。成荫的大树沿着公路两边矗立着,开车路过,一颗颗地向后倒去,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而下,路边一片橙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这么好的天气,不在屋外活动像是辜负了上帝的心意。
从高速下来,拐过小路,还没有看见庙门,远远地就看见有人在路牌边站着,向开进去的车招手,指挥停车的方向。我和家领导在车上开玩笑,这也是指挥交通的执事,很像前两年去教会聚会时的情景。停车场很大,有些区域还在施工当中。车位挺多,停个上千辆应该没问题。按网上介绍,整片区域有73公顷,十几个Costco那么大。
我们出门习惯赶早,停车场的车不算多,下车步行,三三两两地随着行人,我们向广场中心走去。最先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金像,金光闪闪,吸引着众人的目光。金像双臂向天举起,双手掐印,单腿站立,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从膝盖处向上弯曲,脚板向上,保持水平,脚心直指向天空。这个姿势不经过多年的修炼,肯定做不出来。金像全身放光,向上举起的双臂很有气势,仿佛告诉游人,更精彩的在后面,现场的气氛一下子被带动起来。更有穿红衣白裤的时髦女游客们纷纷在金像前摆拍照相。一手掐腰,一手指天,单腿翘起,侧身,脸迎着阳光,背衬金像,相映成趣。这群女游客操着粤语,还是福建话,着装整齐,多数红衣白裤,双肩背着小挎包,像是刚跳过广场舞回来,唧唧喳喳的,喜庆,热闹。
笔者写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动,一个有关于精神世界的崇拜场所,在我笔下如此世俗,得罪了。
金像的两边,列着一个个石头做的小亭子,围成一个小广场,金像在后,亭子列队指引。小亭子红土色,高耸的顶层层叠叠,下面四根柱子撑起,雕梁画栋,很是精美。
走过一个个小亭,前方是一个巨大的人工喷水池。绕过喷水池才到了正殿的广场。广场前面,两边又是几排建筑,建筑前面由雕梁画柱的长廊遮阳,柱子上刻着花纹,小佛像,与颐和园的彩画长廊相比,风格迥然不同,更为华丽。只是细看过去,各种装饰形式基本相同,完全可以批量生产。进到两边的建筑,有一边是巨大的活动室,悬挂着巨大的看板,上有图片介绍工程的进展过程和献殿的照片。活动室附近有宽裕的茶座供人小饮。另一边大厅里有关于庙里供的神像的介绍。大厅的屋顶来自于缅甸的柚木,价钱不菲,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美伦美央。大厅里靠墙还有一排服务台,与酒店大堂里陈设的相似。同等大规模的印度庙在美国有好几所,是族裔里搞大型活动的好场所。
这些由民间组织发起,修建的文化活动场所,除了给印度族裔提供文化传承的来源,也是向其它族裔宣扬本族文化,增进各种族之间相互了解的途径。可以看出神庙崇拜是辅助,搞活动,宣扬文化是主旨。
5000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有过相似的输出管道,像在世界各地开办的,曾经风行一时的孔子学院。只是因为夹杂了太多的政治目的,背景复杂,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正庙一共两层,外表白色,像是大理石造的,是个有主次,多塔群,带强烈印度风格的建筑。每一个塔尖上飘着彩色的三角旗,整个庙体宏伟,壮观。
进庙后先脱鞋,有专门存鞋,穿鞋的小厅。庙门外就有标识,清楚明了,井然有序。
日本的寺庙进正堂也要脱鞋。去日本的寺庙里参观,经常看见的情形是木制的庙门外,一大堆摆放得乱七八糟的鞋子。脱掉鞋子有保持寺内清洁的功效,也有脱离世间尘土,敬心,净心,静心之意,是否还有神仙面前人人平等的意味?那些世间的荣华富贵,社会地位就请都留在庙门之外吧。在马可福音书第六章中,主耶稣基督当时吩咐他的弟子去各处医病,赶鬼,有几节讲到装束,六节写到【可六9】「只要穿鞋,也不要穿两件褂子』;」这里要求弟子们出去游走的时候穿上鞋,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要求他们轻装前进,其它的需要,主都会供应。
建筑的外墙上写着一些智慧语: 他人的快乐中蕴藏着我们的快乐,他人的进步中安放着我们的进步,他人的幸福中蕴藏着我们的幸福。要知道,这是获得平静和幸福的关键。—Pramukh Swami Macharaj(布拉姆克·斯瓦米·马哈拉)
布拉姆克·斯瓦米·马哈拉(Pramukh Swami Maharaj)是全球最大印度教寺庙创始人,已于2016年8月中旬逝世,享年95岁。
印度庙的正殿在二楼,白色大理石铺地,四周墙壁都用白色大理石镶嵌,人一踏入,仿佛到了一个白色的世界。屋顶高低起伏层层叠叠。镂空的墙面,柱壁,精雕细琢,一圈套着一圈,繁花似锦。大厅四周还有一些小庭,供奉着各种彩色雕像,装饰精美,佛前摆着奉献箱,可以投钱许愿。
用凡人之心揣摩一下,这大概是印度教对天堂和极乐世界的理解,观光的人群进庙就仿佛进入极乐世界。童话般的白色世界,楼顶高,大厅空旷,目及之处,雕梁画栋,工艺精美。只可惜我们去的那天是周末,参观的人多,访客各处游走,即使小声说话也有回声。人多了就有些嘈杂,无法静下心来体会。
除了游客以外,在现场遇见许多印度裔的志愿者,大多彬彬有礼,忠于职守。进殿之前遇见了三波儿不同的志愿者,被不折不扣地嘱咐了三次,要脱鞋,不要拍照,要脱鞋,不要拍照。。。
印度神庙提倡同情心,不求回报的爱,谦逊和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这些志愿者们是否通过为他人服务提升了自己,如马太效应所描述的: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无私的更无私,谦逊的更谦逊。
这间印度神庙也讲道成肉身,在斯瓦米纳拉扬 (Swaminarayan) 传统中,巴关·斯瓦米纳拉扬 (Bhagwan Swaminarayan) 被尊崇为神的最高化身,被称为普鲁肖塔姆 (Purushottam),他降临人间以建立佛法 (正义)、激发虔诚并振奋灵魂,为众人解除灵魂上的束缚之苦。
神庙规模让人不禁联想到梵蒂冈的彼得大教堂,盐湖城美丽的摩门教堂(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越南的玉皇殿;玉皇殿内供奉佛祖,观音,玉皇大帝,谁也不落下。这些敬拜场所大都以建筑宏伟,装饰精美享誉民间,所宣扬的道理好像也有同工异曲之意。
整个建筑群规模很大,走一圈,慢慢看,很需要一些体力和脑力。我和领导走马观花地浏览一番,一看表,不知不觉逛了两个多小时。将近中午了,感觉肚子有些空,东张西望,发现在正庙附近还有餐饮服务,一边是美式的自助餐,另一边卖的是印度的炸物和甜食。
回家的路上跟家领导随便聊天,总觉得刚参观过的神庙有些地方不太对劲儿,内容和形式有违和感。就像最先见到的那座金像,是按照一位印度的得道高人的形象塑成。不知他生前风餐露宿,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一心求道,得知自己身后被塑成引路金像有何等感想? 庙里供奉的那几位,如何看待庙内极尽奢华的装饰?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否需要大兴土木来具体化?
主耶稣说:“神是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 也许人靠自己始终无法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真神,只能依靠外在的影响,宏大的建筑激发出内心的敬畏。
他人的快乐中蕴藏着我们的快乐,他人的进步中安放着我们的进步,他人的幸福中蕴藏着我们的幸福。要知道,这是获得平静和幸福的关键。
北美小镇的异国风情
下面的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