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琳

注册日期:2021-09-16
访问总量:287868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说一说中国黄


发表时间:+-

2024-11-5


黄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别的意义。首先中国人属于黄种人,五行不白不黑不青不红属于中间色,方位东西南北中居于正中,黄土黄河黄海黄龙黄帝黄袍都属特殊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尊贵、高尚、丰收和兴旺。黄色釉瓷包括缃、金、橙、姜、茶等釉色。《通典》注云:


  • 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


到了隋唐以降,因黄与皇同音,黄逐渐成为帝王的御用颜色,黄釉也成为皇室的御用瓷。根据呈色剂的不同和烧造温度的高低,黄釉可分成三大类:一类是低温铅黄釉,呈黄褐色或深黄色,最早见于汉唐陶器上,以唐三彩中最为常见,是以铁或锑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低温铅釉。低温铅釉的发明比青釉要晚得多,但在汉代已相当普遍。它的特点是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釉层清澈透明,犹如玻璃一样,但硬度比较低,容易出现划痕,化学稳定性较差。



一类称为高温铁黄釉,创烧于14世纪后期或15世纪早期,它以适量的氧化铁为着色剂,在高温烧成的白瓷或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一层黄釉,再以低温烧成。釉色黄绿的茶叶末釉即属于高温黄釉。



还有一类是低温锑黄釉,明清时期由景德镇烧制,它釉色明黄纯正,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釉。低温锑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锑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康熙时引进珐琅彩瓷颜料锑盐和饼盐,创烧出了呈色清新淡雅、娇嫩柔和的柠檬黄釉。到雍正年间,柠檬黄发展成为颜色釉的一个独立品类,时人称之为西洋黄或洋黄。


道光款黄地洋彩缠枝花卉纹碗



浏览(1205)
thumb_up(2)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席琳 回复 溪边树下

    没错,黄粱美梦!

    屏蔽 举报回复
  • 溪边树下

    黄为三原色之——基本色。黄袍加身是200斤的梦。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