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红色帝国的崩溃——照片的魅力(7)
明天就是美国的总统大选日。
鹿死谁手?世界翘首以待。
忽然就想到了这张拍摄于33年前的著名照片。那是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时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在万般无奈中,面对全世界发布了他辞去总统的历史性演讲。而这幅照片,正是定格在戈尔巴乔夫演讲完毕、将讲稿扔在桌子上的瞬间。
拍摄者是当时美联社驻莫斯科摄影记者刘香成。他是位华裔,因为这幅照片,他获得了1992年普利策新闻奖。
亲眼见证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刘香成无比幸运。
如果论到20世纪末全球最令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一为中国的“8964”,一为苏联红色帝国的解体。前者换来的是对国内民众变本加厉的极权统治;后者则深深地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的格局。
貌似两个分野,两个结果,结果却是中俄的“合流”与“殊途同归”。
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动因,是1991年在苏联发生的危机。那是一场由戈尔巴乔夫主导的“自上而下的革命”。尽管他承诺通过民主开放和经济重组来激发体制的活力,但结果却是失败。
随着苏共在广大民众当中许久不得人心,早已失去了亲和力与凝聚力,更有大多数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已不再服从莫斯科,这迫使戈尔巴乔夫及领导层将原来的头衔——苏共第一书记,改为共和国总统。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三人,绕过戈尔巴乔夫,在别洛韦日森林举行秘密会议,共同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这意味着此三国脱离苏联独立,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取代苏联。
17天后,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职务,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降落。
以下便是刘香成关于这幅照片拍摄过程的叙述。
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当地时间下午三时许,CNN董事长兼总裁约翰逊(Tom Johnson)来到克里姆林宫。当时有CNN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为几小时后即将开始那场举世瞩目的电视现场转播做准备。
只有少数人知道,再过几个小时,红旗就将降下,而且不会再升起。
两天前在这里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戈尔巴乔夫与将要取代他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达成协议,前者将面对全世界发表讲话,宣布辞职。
戈尔巴乔夫原本希望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等到12月31日夜里再降下,在1992年的新年完成权力交接。但叶利钦没有那样的耐心,事实上,他已经是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了,接管最高权力只剩下一些必要的程序。
戈尔巴乔夫心灰意冷,通知党内掌管意识形态的幕僚雅科夫列夫(Alexander Yakovlev),自己将于12月24日夜间发表电视讲话。雅科夫列夫曾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他建议戈尔巴乔夫再推迟一天,不要让西方观众在平安夜因为爆炸性新闻惊掉下巴。
更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此时的雅科夫列夫,已对苏联的宣传系统失去了控制。国家电视台里全是叶利钦的人。雅科夫列夫无奈之下只能请美国人来帮忙。这就是为什么12月25日那天,CNN的人员“喧宾夺主”,在克里姆林宫的红毯上扛着摄像机跑来跑去,那里好像成了美国人的主场。
美苏之间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竟以一方进入另一方首都的核心,帮助其发布新闻报道而告结束!想想都觉得滑稽与不可思议。
当然,苏联国家电视台的转播团队也在现场准备直播,但CNN拿到的是在苏联境外转播戈尔巴乔夫辞职讲演的独家特许,并且还获准在演讲之后专访这位卸任的苏联总统。
约翰逊环视四周,摄像机已经架好,但感觉好像还缺了点什么。他拨通了刘香成的电话。
“刘,今天晚上你有没有事情?”
这是来自CNN 总裁的询问,虽然听起来很随意,但是刘香成知道,必有大事。
他回答:“没事。”
“那好,你可以来克里姆林宫,咱们晚上七点钟见。”
当时,刘香成是美联社派驻莫斯科的首席摄影记者,一位个子小小的华人。摄影记者的工作是件苦差事,常常需要随身携带超过100公斤重的撮影器材,甚至还会包括卫星电话。他们奔走于世界各个匪夷所思的地方。
1990年初,美联社总裁博卡迪(Louis Boccardi)派刘香成前往莫斯科,住进了苏联对外关系部为外国记者提供的公寓。在这栋外交人员居住的建筑物的每个房间,墙壁里都装满了窃听器。
接到约翰逊的电话后,刘香成赶到美联社在莫斯科的分社,通知同事们准备开工。文字记者库珀曼(Alan Copperman)表示愿意和刘香成一起前往克里姆林宫。两人赶到那里时已近傍晚,CNN的工作人员在苏联警卫陪同下,拿着通行证把他俩接进去。闻风而来的其他国家媒体记者估计有上百人,因为没有通行证,只能等在克里姆林宫的另外一个厅里。
刘香成感到惊讶的是,就连苏联官方的塔斯社记者,都没有被邀请参加这次重要的报道!
一走进现场,刘香成就在寻找位置,摄影记者的站位至关重要。房间里有很多人,一半是负责电视转播的工作人员,一半是克格勃。在戈尔巴乔夫即将发表讲话的那张桌子正对面,巨大的三角架支撑着一台巨大的老式电视摄像机。刘香成穿一件棉大衣,挎着相机走过去,坐到了三角架的下方。
最佳位置。
旁边一个克格勃表情严肃地对刘香成说,等一下是现场直播,你的相机快门声音会影响电视直播,所以不要拍照。
刘香成嘴上答应,心里想的是:这是见证一个时代的结束。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怎么能不拍?
关键是时机,是把握那“决定性瞬间”。
晚上七点整,戈尔巴乔夫出现了,就在距刘香成几米远的桌子后面,他手中,是四页纸的讲稿。
时间转瞬即逝。
戈尔巴乔夫这样开始:“亲爱的同胞们,朋友们:鉴于最近独立国家联合体已经形成的局面,我宣布辞去我作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总统的职务。”
戈尔巴乔夫的新闻秘书格拉切夫事后说,演讲开始的时候,戈尔巴乔夫的声音有点颤抖,他心情的复杂可想而知。
总统继续说:“国家已经到了它能力的极限。所有的尝试和许多不完全的改革,相继以失败告终。这个国家正在失去它的判断力。我们不能继续这样,—切都应该被根本地改变。”
现在的中国呢?一个人的判断力(如果说他还有的话)就可以将一个国家引向深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四周静得能听到摄像机低沉的电流声。三脚架下面的刘香成,已计算好快门和光圈的参敷,他悄悄拨动手中相机的旋钮。
大国解体的时刻,末代领导人的辞职演讲,没有哪一个瞬间能够比戈尔巴乔夫此刻演讲终止时那一刻——他放下讲稿时的形体动作与面目表情,更具讲述性。
刘香成决意去赌这一瞬间。
站在身后的克格勃,一直对这个拿着相机的小个子保持警惕。所以拍照片的机会即使有,也仅有一次!1/30秒,如果快门慢过这个数值,就很危险,因为画面要抓住的是一个动作,太慢了抓不住,画面里的人和他手中的讲稿可能都是模糊的。但是要拍出纸张下坠的动感,快门也不能太快。个中分寸,要靠摄影师凭经验拿捏。在胶片摄影时代,照片冲洗出来之前,谁都不敢保证成功。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刘香成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以免手指发颤。摄影师总要适应复杂的拍摄环境,过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很重要。
演讲接近尾声:“但是我确信或早或晚,我们共同的努力会有结果,我们的国家会成为一个繁荣而民主的社会。”
希望这一预言尽管可能迟到,但终将会来临。
戈尔巴乔夫看着前方的镜头说出最后一句话:“谨此向各位致以我最美好的祝福!”
刘香成举起相机。
身后的克格勃特工举起拳头。
戈尔巴乔夫身体微倾,手里的稿纸落向桌面。
咔嚓。
一个时代结束了。
地球的另一端,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乘坐空中一号从戴维营飞往华盛顿。美国东部时间12月25日晚九时,布什在白宫也发表了电视讲话,长达7分钟:
“祝美利坚合众国的所有公民圣诞快乐。过去40年中,美国带领着西方世界对抗共产主义,这种斗争改变了所有美国人的生活……现在,对抗结束了。东欧自由了,苏联不复存在。”
布什同时宣布,美国承认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作为苏联国际地位的继承者。
戈尔巴乔夫扔下讲稿的这张照片,第二天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由于对苏联解体的出色报道,刘香成和他的美联社同事们击败了世界新闻业的诸多同行,荣获1992年的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对于新闻从业者,这是至高荣誉。
但在当时,他按下快门后只想着赶快离开克里姆林宫。
他后背还挨了一拳。恼怒的克格勃特工用俄语低声吼道:“我叫你不要拍!”
CNN总裁约翰逊站在大厅一角目睹了整个过程,他关切地盯着刘香成。刘香成用眼神示意:自己没事。
如此看来,克格勃这一拳,其警告意味远大于实际的威力。
这时台上又出现了戏剧性一幕:戈尔巴乔夫需要签署辞职令,却突然发现钢笔不出水,场面一时有点尴尬。约翰逊反应很快,掏出身上的一支万宝龙圆珠笔,走过去递给戈尔巴乔夫——这支笔是约翰逊的妻子送给他的结婚25周年的礼物。
戈尔巴乔夫有点迟疑地接过笔,问:“这是美国产的?”
约翰逊回答:“不,是德国人制造的。”
二战期间,德国军队曾经一度打到莫斯科郊外。苏联红军浴血奋战,最终反攻柏林,彻底击败希特勒。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痛代价,苏联红军伤亡超过2000万人,还有400多万人被俘。
谁能想到,二战之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格局,竟是由苏联总统接过美国人递来的德国产圆珠笔,在结束冷战的文件上签下名字。
戈尔巴乔夫埋头签字的时候,刘香成又拿起相机按了几下快门,他知道这已经无关紧要了。最重要的那张照片已经拍下,只是成败未知。刘香成现在急着想回去冲洗底片,他决定放弃接下来旁观戈尔巴乔夫接受CNN专访的机会。
戈尔巴乔夫签完字,所有人起立。刘香成对文字记者库珀曼说了声自己要先走,就往门口跑。
门卫大感诧异,如此重要的场合怎么会有人提早退场。“他拦着不让我出去,急得我把学过的几句俄语全用上了。我说我要回去,我要发稿!”
想想看,国家都不复存在了,克里姆林宫的守卫或许也无心坚守岗位,他们还是放刘香成出了门。门外是铺着红地毯的长长走廊,刘香成抱着相机一路狂奔。这条走廊差不多有200米,跑到走廊尽头转过弯来,他看到门外黑压压的人群。
全世界都在关注此时,此地,数以百计的各国记者都在门外焦急等待,他们看到刘香成一个人抱着相机跑出来。
这些门外的记者嫉妒地向刘香成比出中指:“Fuck You !”
很明显,在这场新闻抢夺战中,胜利者只能有一个。
刘香成继续狂奔。他跑到克里姆林宫外面,看到红场上,苏联的镰刀斧头红旗已然降落,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正在升起。刘香成开上自己的车,加速赶往美联社办公室。他钻进暗房一通忙碌,直到看到胶片上显现出清晰的影像,刘香成才长出了一口气:胶片上的戈尔巴乔夫全身定格不动,只有他手里落下的纸,呈现出虚边的动态。
唯一的时机,最佳的结果。他,见证了历史。
美国的明天呢?
中国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