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解字:十,廿,卅
十的甲骨文
一条绳子,没有结,表示十。
十的金文
一天绳子中间有一个结,一个结表示十。这个字是指事字,那个结就是指事点。可能是因为没有结的绳子会引起误会,比如这根绳是计数的绳还是不计数的绳?所以打一个结就清楚这是计数的绳,没有结的就不是。
古代中国人用“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发生的事。
这里是“结绳记数”,一根绳子中间打一个结表示“十”。
为什么远古时代的中国人要“结绳记事”?因为当时没有纸,也没有笔,所以无法写下来。那么怎么能把事情记下来不会忘记,比如有些事要进行很多天,或更长的时间,到后来可能会记不清。绳子上打结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结绳记事”是一个成语。但怎么通过不同的结绳来记录不同的事件?没有这方面的历史文献。我个人认为,“结绳记事”非常难,可能并不存在。一个事件,至少要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再加上事件的具体描述。每一个要素都很难用结绳表示,时间你怎么结绳?地点又怎么结绳?人物怎么结绳?事件的描述则更加复杂,很难想象能通过结绳来描述清楚。所以我觉得,当年可能根本没有“结绳记事”,有的是“结绳记数”。因为数字相对来说非常简单,一个结表示十,就可以解决记录几十,甚至几百的数字记录。而记录数字对古人非常重要。比如以物易物的交易,就需要记数。60个鸡蛋,换150个苹果,一大堆,每次都从头数比较难。十个鸡蛋给你,在一根绳打一个结。10苹果给我,在另外一根绳打一个结。这样就很清楚,最后到底是多少鸡蛋,多少苹果交易了。
“结绳记数”也是一种“结绳记事”,只是最简单的“结绳记事”。
十的小篆
中间的结被一横代替。这是小篆的特点:小篆没有点,所有的点都用短线代替
十的隶书
与小篆相似。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据网上的资料,中国新石器时代(8000 – 4800年前)历史上就发明了十进制。十六进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要李斯统一度量衡。李斯当时不知道是不是要继续用十进制,就问秦始皇。秦始皇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字,李斯就按照这四个字一共十六划,制定了十六进制。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中国古代开始是十进制,后来改成十六进制是事实。
现在来看廿(nian4, 与念字同音同调)字。
廿的甲骨文
一根绳子折成两根,没有结。
廿的大篆
一根弯曲的绳子上两个结。一个结表示十,两个结就是二十,用廿表示。
廿的大篆
没有用打结的办法,用一根绳把弯曲的长绳连起来,两个交叉点表示廿。
廿的小篆
与大篆相似。
廿的隶书
与小篆相似。
现在来看卅(sa4, 与飒字同音同调)字。
卅的大篆
这根绳子有点怪。一根弯曲的绳子中间伸出另外一根,三个尾端打上三个结。一个结是十,所以是三十,用卅表示。
卅的大篆
与金文相似
卅的小篆
变成了三个分开绳子上的结,已经偏离原来的意思了。
卅的隶书
可以看成一根长绳系了三个结,或是一根长绳与三根短绳交叉连接。
现在廿,卅都极少使用,而且仅限于书面语,口语中几乎完全不用。因为用二十,三十,与十,四十,五十,。。。很容易融合一起。不像说“十,廿,卅,四十,五十 。。。”中间突然变调,显得非常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