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同

注册日期:2010-09-01
访问总量:28624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山城“农家乐”的故事——探寻,释怀的高坝情结


发表时间:+-

修行君


04,成均——小酒窝乡下男孩

五十多年前,知青去扶坝和高坝都是由主城坐火车直达河口站,然后在此分手,去扶坝沿蜿蜒小路上坝,去高坝的要摆渡过河,再爬坡上山,起码要多半天才能到。

如今早有汽车直达,我们了解乘车路线:没刻意去赶直达车,而是选择分段坐车,边坐边观赏,慢悠慢游坐班车从主城四公里枢纽站出发,先到綦江区总站,再买票转车去镇。

国扶镇去高坝村十来公里 ,大多自驾或直达上去了。班车要半个钟头后才有,赶时间的人都打的或去拼车,拼车15元钱一个人,小面包车挤着一块坐,能坐十多二十人。避暑旺季去高坝歇凉的人多,很快就拼齐了。我们去国扶镇逛了一圈,可谓门庭冷落车马稀,以前这里是区镇府所在地,管高坝高青几个公社,现在却成了去高坝的中转站,逛街的人几乎都是等着去高坝的。

我们拼车上坝,这一路辗转用了近四个小时,时间已经十二点了,去哪家农家乐?听说有二百多家?

停了一排的摩的,来的人基本上都被接走了,估计都是联系好了农家乐的,开摩的的就剩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我有些后悔,没有事先联系,草率就来了。上去打听周围农家乐的情况,看他能否愿意帮忙找找。

他叫成均,很热情,微笑着,嘴角还露出个大酒窝,二话不说叫我坐上车,他愿带我去周围看看,第一家看了嫌房间太小,第二家正赶上吃饭,人太多,恐怕有十来桌,太吵。他听说要清静,告诉我,那就去看家稍远点的吧?提醒我坐好了,轰了脚油门,车驶出镇子跑起来,我爬在他宽厚的背上,热汗随风吹拂在脸上,暖暖的,冥冥中我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几十年前下乡时的那幕浮现在眼前:

……那年二三月,青黄不接,隔壁家来了个高坝走亲戚的男孩,站在门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碗里的包谷粑,我实在是过意不去,拿了块给他吃,羞涩地不要,后来硬递在他嘴里,才吃了笑了,嘴角露出个小酒窝!难道是他?

不容多想,车拐弯抹角,走过了一段田埂路,来到一遍林子傍边,嘿,这里还藏着两栋三楼一底的灰砖房子呢?农家乐的老板着打招呼叫成均,拿出矿泉水给他喝。他顺手递给我,告诉她带人来看看哈!周围环境确实不错,除了树木掩映外,傍边还有个清幽幽的鱼塘,山水林环绕……后面还有几家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远了点,出脚有些不方便,尤其是晚上,老伴和结伴同行的两位同事都是高度近视眼。

成均撩起衣衫擦了把脸上的汗,憨笑着说还是你们自己拿注意!嘴角又露出那熟悉的酒窝!最后问我还想看不看?我突然想起那位落户某全大队的知青姑娘?忙问有个啥全大队?他立马回答是山全吧,还在下面呢,去看吗?那里也有?有哇,《逸民山庄》很有名呢!他提高嗓门说。

已经跑了那么多地方,想去难为情,赶紧说不看了不看了,真是麻烦你了!

我只顾自己找住处了,也没管他的反应,他居然一句怨言没有,把它当自己的事情了,没想到不知不觉已经转了一个多小时!我头上带着他给我的头盔,汗水都从发根里渗出来,流到脸上成一条渍了,莫说他还开着车?

回到村口,只有熊老师个人在那里焦急等待,去这么久了,以为我被人拐骗?老伴和熊老师爱人已经去村公所报警了呢!

给他五十元车费,怎么说他也不要,最后收了十元,说跑一趟就收十元。让他留下一起吃饭他也不答应,匆匆走了。

成均是我们在高庙接触到的第一位本乡人。后来我才打听到他的姑婆就嫁到扶坝,每年青黄不接,他们都要去扶坝姑婆家“借粮”度荒,没想到时隔几十年之后,那个小酒窝孩子还能在高坝与我们意外重逢,这是前世今生修来的缘分吧!他的热情质朴,忠厚善良让我深受感动,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印象。

时间长了,我们才体会到,这里的农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个个内心淳朴,憨厚善良,我们也被这简单热情,与生俱来的民风所打动。也许,这就是我们避暑八年不挪窝的原因吧。

后来我们干脆就住村办公室楼上的招待所了,以前是养老中心,砖房虽旧点,但一室一卫整洁,出脚也方便,遗憾的是没有伙食,吃饭只得去旁边的饭店搭伙。

A1.jpg

高坝上的农家乐


05,“一命”释怀的高坝情结

慢慢我们就与楼下公社的干部书记混熟了,对公社的情况有了些了解。书记介绍随着乡村振兴的投入,这些年农家乐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村里吃上了度假休闲饭,歇凉旺季一下接待二万多人吃喝拉撒,需求大且各种各样,做啥生意的人都有了,快递,现制各种饮料冰淇淋,烧烤火锅,卤菜拼盘小酒馆;吃的鸡鸭鱼肉蛋不说了,除了田土里能长的,越是野生的越稀罕好吃;侧耳根,马齿苋,香葱,啥都能卖钱。

也有星级酒店,饭馆,满足不同需求的客人。

外面去做生意的也不少,药店开起串,十来米就是一个,就连修脚的,挖耳朵,泡脚这些细微的服务都来了。

书记描述了高坝欣欣向荣的景象,眼神里闪着质朴自信的光,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的还当上了老板,满满的获得感!

欣喜之余,引发了我急于打听当年那个高坝山全大队女知青不幸遭遇的冲动:

书记,你知道山全大队一个女知青的人身遭遇吗?我突然的提问让书记陷入了沉思,哦,你说的是她吗?他略微停顿了下,慢慢给我讲起了她一家的前世今生:

……是的,当年山全大队有个落户的女知青,与队里的一个回乡知青谈得拢,走得近。他关照她生活的困难,甚至帮她干活种自留地,她向他倾述内心的烦恼……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她一直招不出去。回乡知青后来招进煤矿当工人,一直不忘他们之间的感情,最后两人结婚安家。婚后她先生了个女孩,给三口之家添了不少的乐趣,她一边拖孩子,一边坚持出工挣工分,但劳力弱,评分低,每年挣的工分还是不够分口粮,得等爱人拿钱回来补足。爱人拼命挣钱,经常下井加班;想减轻她的负担,两口子惺惺相惜,互相关爱。

但毕竟是山区农村,具体得很,家庭靠的是能干活的劳动力,看重的是能替他家传宗接代,续香火的男丁!他给丈夫商量过,他虽然也想,但医生告诫过,说她体质太差,不宜再生二胎!所以他没同意,而且还说服了他爸妈,接香火家里还有兄弟呢!

家里人越是通达理,她心里越感到不安,为了报答一家人对他的恩情,她思前想后,还是悄悄怀上了第二胎,当丈夫知道时已经不便人工流产了。

肚子尖尖的,反映极大,邻居都说肯定是个“带把的”!由于身体虚弱,经常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还便血!医生无可奈何,只能告诉她风险很大,必须有思想准备。果然生产时流血过多,生命垂危,弥留之际她抓住他的手嘱咐他一定好好活着,将孩子们拉扯成人!

“所谓儿扳生,娘扳死”,娘不幸大出血停止了呼吸,他是后来紧急剖腹取出来的。幸亏当年有几个市医院的权威在这里“劳改”才救了他一命,当时轰动一时,都说他命大,因为在山区像他一样难产而胎死腹中的孩子多的是!所以他父亲为了纪念这个日子,给他取名曾一民,一民谐“一命”,即曾(赠)送的(一条命)所以背地里人们都喜欢叫他“一命”。

孩子的爸悲痛欲绝,牢记妻子的嘱托,埋头苦干挣钱,准备把孩子扶养成人。

高坝素以孝善之乡而闻名市,周围的乡亲都为孩子他妈冒险生子献出生命的孝道义举十分感动,在爷爷奶奶及乡邻的照顾下孩子慢慢拉扯大,眼看女儿读高中,儿子上初中,学习自觉,成绩也不错。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亲下井遭瓦斯突出,不幸身亡,天崩地裂,苦命的姐弟从此沦为孤儿…

此时爷爷奶奶已经年迈多病,无法供养姐弟俩同时读书了。一命自觉是个男子汉,为了支持姐姐考上大学,志愿辍学在家。开始姐姐不同意,相互争执不下,决定抓鸡定输赢。一命聪明过人,约施小计,在写好字团上偷偷点上了小点作记,轻松赢了姐姐,由他决定谁继续读书。

姐姐勤奋学习考起医科大学,毕业后当了名妇科医生,如愿以偿为广大劳动妇女服务,让更多像母亲一样的妇女免受生育痛苦,救死护伤,在生命垂危时转危为安,获得新生!

一命辍学后在家一边务农,一边自学高中课程,后来村里急需代课老师,聘请他去学校代课,这一代就十多年……

村书记说他家儿子喜欢语文多半是这位老师的功劳。一命从小继承父母基因,教书认真负责,作业练习注重基本功,要求学生动笔写日记,周记,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割猪草,摸鱼虾,养鸡鸭,掏鸟窝,逗猫狗都可以,他坚持批改点评;还将国内外名著名篇给孩子导读,赏析,培养孩子们阅读分析能力。他教的班语文成绩一直名列乡镇前茅,有同学的文章还在区市春苗比赛中获奖呢!

可是没想到后来教到五年级就换个高级教师来交接班,担心他没有本科文凭,保不了毕业班?他成了个二传手,实干的不如有文聘的!他干了二十多年了才是个刚转正不久的普通村小老师,那些个有大学文凭的都评上高级,甚至教龄比他短的都评上一级教师了,工资比他多出一大截,他实在无法接受。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命说他以前只是觉得家乡的孩子可怜可爱,与自己的童年一样,从心底愿意帮助他们学好知识,今后能有机会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现在情况变了,乡村振兴的春风已经吹进山乡,凭借他敏锐嗅觉感知这是一个改变家乡和自己命运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一定要试试自己的勇气和能耐,绝不可错失良机。虽然学生家长反应强烈,学校也再三出面解释挽留。他去意已决 ,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我仔细听完书记的介绍,心情苦涩,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接着问了句,那一命家现在的情况呢?

嗨,离开学校后他利用自家的房子搞起了农家乐!名曰“逸民山庄”,自己挥笔写了幅对联,上联是,一民逸民悦天下客人,下联是,真心爱心宾至如归。

这些年避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脑子灵活,做事认真,人缘好,尤其注重因地制宜,办出自己的特色,菜可自家地里摘,鱼可自家塘里钓,蛋是自家山鸡生,肉也是买附近农民自家养的猪杀的……突出土生土长,绿色无污染,顺应避暑游客的需求,另外还聘请了能做红白二案的厨师掌勺,充分满足游客的胃口,诚招天下客,游客们口口相传,不少人慕名而来,生意越做越火红,在高坝火出了圈。

最近还推选他为农家乐协会副会长,又搞啥提质升级,开拓创新,分餐制,自助餐,搞民宿试点。花样多,红火得很。

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人扯起喉咙喊书记了,巧得很,原来是一命找他来了。我慢慢尾随书记下去,见一个戴着眼镜,瘦高个,面露微笑的中年人正从摩托车下来,取下头盔的那一刹那,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位女知青的模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惊人的相似!人到中年,精神奕奕,充满成就感,然而过早花白的头发,脸上的皱纹沧桑,岁月不饶人啊!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见到他,知道了他们家所经历的一切磨难和不易,同为知青,深表同情慰籍,了却了心中那份久远的牵挂,他母亲九泉有知,一定会含笑与我们分享!

书记的一席话完全吹散了我心里的阴霾,在我心中压抑了几十年的高坝情结终于等到了破解释怀的这一天……

A2.jpg

高坝赶场天天有



未完待续




浏览(2114)
thumb_up(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